书城励志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3690400000032

第32章 下篇:进退有据,把握行事的尺度(13)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军队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士卒置于危险的处境,才能转危为安;将士卒陷于死亡的边缘,才能转死为生。军队处境危险,然后夺取胜利的几率才更大。

历史上众多名君良将都是在孙子的这一用兵思想上,成功地指挥了一场场以少胜多、转败为胜的战斗。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韩信指挥的井陉背水之战就是“以患为利”的著名战例。人生就像是一个战场。逆境能够激励弱者自强,能够使强者更强;逆境磨炼了人的意志,让人能够坦然地笑对人生。

曹玮是北宋的一员名将,有一次,他率军与吐蕃军队作战,吐蕃军大败。

曹玮命令士兵将缴获的一大群牛羊赶回营中。牛羊的行走速度很慢,不一会儿就落在了大部队后面。有人觉得这样很不安全,如果敌军这时突然杀回来,那宋军岂不是死得很惨?于是便向曹玮建议:“目前牛羊的用处暂时不大,这样影响行军速度,不如先将它们扔下,我们也好安全、迅速地赶回营地。”

曹玮没有接受部下的这一建议,也没有对其进行任何解释,只是派人去侦察吐蕃军队动静的频率变高了。

吐蕃军队的大将军狼狈逃窜了几十里后,听探子的消息报告说,曹玮不舍得扔下缴获的牛羊,影响部队的行军,乱哄哄地也不成队形。大将军暗喜,本以为打败自己的这个曹玮是个有特殊才能的了不起人物,原来是个几头牛羊也舍不得放弃的鼠目寸光的人,心想他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这样一想,便掉头赶回来,想把先前兵败的历史改写了,准备袭击曹玮的部队。

曹玮得知这一军情后,便命令队伍的行军速度放得更慢一些,到达一个于作战有利的地点时,便立即整顿人马,列阵迎敌。当吐蕃军队来到跟前时,曹玮命人给对方大将军传话,内容是:“你们远道赶来,一定很疲惫了。我们不想在你军劳累时开战,不想占你们的便宜,先请你让兵马好好休息,休息整顿好之后再开始决战。”吐蕃将士正苦这百十里地行军的疲劳得不到缓解,于是很愉快地接受了曹玮的建议。等吐蕃军队休息了一阵之后,曹玮又派人对其大将军说:“现在你们休息的是不是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开始上阵打仗啦!”于是双方列队开战,刚刚一个回合下来,吐蕃军队就被打得溃不成军。

后来,曹玮才告诉部下:“我如果扔下牛羊,吐蕃军队就不会因此而杀回来,消耗体力,这一去一来,毕竟有百里之遥啊!我若下令与这些长途跋涉的吐蕃军队立刻开战,他们会带着奔袭而来的一股锐气与我军一决胜负,那么双方的胜负很难断定;只有让他们在长途行军疲劳后稍微休息,腿脚麻痹、锐气尽失后再开战,才能一举将其消灭。”

人生几十载,意外的遭遇来得太突然,常常使得我们猝不及防,因此学会放弃就变得非常重要。放弃急躁的心理,安然地等待转机的到来。在遭遇挫折时,冷静思考,想出一些策略迂回前进,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

心理学家曾经用小白鼠做过一个实验:首先,选定一个水池,装满水,保证其在小白鼠游泳的能力范围之内,然后,将小白鼠放入水中。而这时,小白鼠并没有立刻向岸边游去,而是先转几圈,并发出了“吱吱”的声音,然后,不慌不忙地向岸边游去。

开始落入水中时,小白鼠转了几圈,是在用鼠须探测方位,它的叫声传到水池的边沿,然后声波再反射回来,这样就能够判定水池的大小和自己所在的方位。所以,它可以不紧不慢地游到岸边,而不至于被淹死。

之后,心理学家又用另外一只剪掉鼠须的小白鼠做了同样的实验。当这只小白鼠被放到水池中时,它也和第一只小白鼠一样,先在水中转几圈,然后发出“吱吱”的声音。但是,这只小白鼠的鼠须被剪掉了,不能探测方位,所以,它在水中挣扎几分钟后,筋疲力尽,最终沉到水底,被淹死了。

心理学家分析,第二只小白鼠之所以被淹死,是因为它的鼠须被剪断了,不能准确地探测方位,它不知道水池的边沿其实离他很近,认为游不出这个水域,并放弃了最后的努力,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动物对生命感到彻底无望时,往往会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学家将这一行为定义为“意念自杀”。

实验中的水池对小白鼠来说就是逆境,与此相类似的是,人生路上也充满了各种困境和逆境。有人像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一样无限夸大自己的遭遇或不幸,认为自己无论如何游不出这个灾难的漩涡。对处境感到无比绝望的意念使他们放弃了最后一搏的信心,任凭自己的雄心壮志、理想抱负都淹没在自己意念中那个“游不出去的水池”里。

由此,不得不提起巴尔扎特的那句话:“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所谓的强者,就是不轻易放弃理想和愿望,并始终为之努力的人。强者之所以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并且这些认识和信心不会因为逆境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厄运而全部丢失或者退化。就像钞票一样,不会因为褶皱而贬值。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将手中的一张100元钞票高高地举起,并问会议室里的所有人:“谁想要这100美元?”这时,大部分人都举起手来。然后,演说家接着说:“我打算把这100美元钞票送给你们当中的一位,但是在送给他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此时,他毫不留情地将钞票揉成了一团,再问会议室里的人:“谁还要?”此时仍有人举手。然后,他又说:“那么,如果我这样做呢?”他将揉成一团的钞票扔到地上,又用脚踩了一下。本来一张崭新的钞票,已经又脏又皱,他捡起钞票,继续问会议室的人:“现在谁还要这张钞票?”此时,仍有人举手。接着,这位演说家说:“无论我怎样蹂躏这张钞票,还是有人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因为我的虐待而贬值,无论它被踩踏,还是揉碾,都是100美元,而不会变成10美元。”

人生也是如此,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者处于何种逆境,都不会因此贬值。许多人因为挫折或逆境,而降低自我价值的认定,丧失对未来的信心。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光荣并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能站起来。”战胜苦难和挫折才是真正的强者。

所谓“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并不是说,经历苦难后就会得到人生的一笔馈赠,而在于勇敢地战胜苦难,获得人生的启迪。最初的诉苦,也许是意志坚定的表现,而一味地诉苦,就如同祈求廉价的怜悯一样,让人看不起。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在自传中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克服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而当苦难克服了你的时候,它就是你的屈辱。”

吃过黄连的苦,才知甘草的甜,经历过苦难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幸福,大凡成功的人都明白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苦难可磨炼人的意志,使人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分析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打破混沌的迷信和盲从,勇敢地克服困难,扭转逆境,并建立起对世界的理念和信仰,从而走向人生的另一个台阶。

彩虹闪耀在风雨之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炼,任何投机取巧或妄图不奋斗而收获成功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一天,有个人在花园散步的时候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渐渐感到不耐烦了。他看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扭来扭去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有无法破茧而出的危险。他一直在着急地等待着,最后,他的耐心终于用尽,就拿了一把小剪刀在茧上剪了一个小洞,想让蛾能尽快摆脱束缚。

果然在他的帮助下,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轻松地爬了出来。不过,此时这只蛾的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怎么也伸展不起来。

他等着蛾起飞,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蛾竟然死了。

这个人非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好心帮助竟然让蛾走向了死亡?为此,他去请教一位生物学家。

生物学家解释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它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这样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这个人听了生物学家的解释后,十分后悔自己的自作聪明。

美丽并非偶然,它需要一番痛苦的洗礼。有一位作家说过:“美丽的事物,人们只惊羡它们的明艳,然而它们背后却也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泪。”

人生也是如此,“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经过无数次努力与奋斗的结果,也是无数次经过困难与挫折历练后的见证。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上三竿了,鉴真心中有气,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只见他故意在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

住持问:“鉴真,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双鞋子。”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今天清晨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寺前是一段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问道:“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还没下雨,这条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笑笑说:“如果现在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历风雨,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

鉴真听后恍然大悟。

是的,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行走的脚印,这两行印迹就证明着它们的价值。也只有那些在风雨中走过的人们,才能更深刻地体验到痛苦和快乐,并最终收获成功。所以,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够放弃消极和抱怨,坦然、积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够看到人生的彩虹。

为了炸药的面世,科学巨匠诺贝尔进行了400余次试验,其中发生了几次惊险的爆炸事件,炸飞了实验室,甚至炸死了他的亲弟弟和4个助手,炸瘫了老父亲。许多人劝他放弃这种冒险的试验,他却从来没有抱怨或气馁过,他说如果害怕、退缩的话可能永远也不会成功。

他将实验室设到了瑞典马拉伦湖中的船上,继续这种冒险的试验。1867年9月3日,一声巨响从船中突然爆发,整个船身剧烈地晃动,滚滚浓烟从门窗中冲出,面孔乌黑、浑身是血的诺贝尔从硝烟中钻出来,像狂人一样地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他终于见到了属于自己的最美丽的彩虹。

每一粒花草的种子都必须先要穿越黑暗的泥土,才能够在阳光下发芽微笑;每一只小鸟,都要经过一番跌打,失去了无数根羽毛之后,才能够锤炼出坚硬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总之,没有随随便便就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所以,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坚定的意志不懈地去奋斗,这样才能收获最美丽的人生。

坦然面对失败,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人,只有输不起的人。

1981年,美国普利策艺术奖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几番讨论,终于选出了最后的获奖作品,约翰·肯尼迪·图尔凭借其小说《傻子们的同盟》成为普利策小说奖的获得者。可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甚至他在临死之际都不敢想象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如此大奖。

《傻子们的同盟》写于1969年,这部作品之所以在1981年才拿到大奖并受到世人的瞩目是因为它是在1980年才得以出版的。

在被出版之前,这部作品曾经遭到过许多出版商的拒绝。作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原创者,约翰·肯尼迪·图尔因为忍受不了作品无法出版的失败而饮弹自尽。他去世时年仅32岁,而且他在临死之际说出了这样悲观的话:“我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怀有任何希望,而且对这个社会也失望透顶。像我这样的人也许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尽快死去,以脱离这个无情的现实。”

尽管他自己情愿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告别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母亲却丝毫没有放弃过出版《傻子们的同盟》的希望。

这位79岁的老妇人怀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伤叩开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门。她同儿子一样遭到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拒绝,但是她始终相信儿子的作品是伟大的,她坚信儿子在写作方面是一个天才。

老人一直坚持不懈地与出版商联系,并且用自己笨拙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说服出版商们。她告诉那些出版商,这部作品如果不能出版,那不是她和儿子的损失,而是出版商的损失,这部作品总有一天会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