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3690400000005

第5章 上篇:做人要有气度(4)

不管是大亏还是小亏,只要是对他人有帮助,只要能促进事务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都可以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吃这个亏。事情的结果往往会令人睁大眼睛:吃的亏越大,得到的回报也是成正比的,抑或得到的是一本万利的效果。

吃点小亏,帮别人也是扶自己

帮助别人不会吃亏,而是助人与自助的一种结合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在某个问题上帮助了别人,而在另一个问题上,你就可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今天看似在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明天的自己。

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就是你失去的。当你热心地帮助别人解决某一个问题时,产生的积极心态会使自己的能力也有出色的表现。

牧师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对牧师说:“跟我来,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于是上帝带牧师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大锅肉汤,周围围着一群人,但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既绝望又饥饿。仔细观察后,他发现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能够够到铁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要长,自己没办法把汤送进嘴里。因此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惨。

“来这边,我再让你知道什么是天堂。”上帝把牧师带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的房间是一样的。一群人、一锅汤,还有一模一样的长柄汤匙,不同之处是前一个房间里的人模样落寞凄惨,而这里的人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位牧师疑惑地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和条件,这里的人如此快乐,而另一个房间里的人却很悲惨?”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因为这里的人会喂别人。”

牧师恍然大悟。

助人其实就是助己,生存也就是共存。不会与别人合作,就相当于变相地把自己送入地狱。对于别人求助的问题或事情,你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所以,当你竭尽全力为别人解决了问题后,也会给自己以启迪,为自己积累了处理问题的经验。这样,你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退为进的智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遗憾的是,这句话流传几千年下来,仍然很少有人能参透和领悟其中的智慧。在名利面前,很多人经常是前赴后继,不顾你死我活地争执不休,结果弄得遍体鳞伤、两手空空,甚至还有的会身败名裂。

若人们都以平常心来看待不平常的事,则必定事事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避世。平常心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状态,平常心是“道”。在《士兵突击》中,吴哲的顺口溜就是“平常心,平常心”,时时在告诫自己用平常心态去消化不平的人和事,这是一种豁达的境界。

江南有一个大户人家,家里的老爷娶了多房美妾,香火也很旺,生了很多儿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变老,老爷心里总是放心不下,这么大的一个家以后谁能管好呢?因为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所以,他的儿子们明里暗里斗得你死我活,没有消停的意思。

这时,却有一个儿子总是默默地站在老爷的身边,任劳任怨地帮他做事,从来不参与争斗。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们争来斗去,老爷终于想明白,这把管家的钥匙给争吵的任何一个儿子,家都不会被管好的。临终前,老爷将管家钥匙交给了一直在自己身边默默做事的儿子。

以平常心看待世事,不争不抢,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哥德有一天在公园里独自散步,这时迎面走来的是曾经对他的作品发表过尖锐批评的时评家。此时,这位蛮横的评论家在哥德面前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安静地站到一边,幽默地回敬他:“而我正相反!”说完就站在了路旁。

哥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结果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度量。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之间的事情,他们两个都是安徽桐城人,而且两家是邻居。他们都要建造房屋,因为地皮边界的问题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传书北京让张英出面解决。这位宰相看见家中的这些琐事后用他特有的智慧处理了。他立即作诗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夫人见书明理,随即主动将墙让出三尺。叶家见状,也跟着将自家的墙退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空出了六尺宽的巷道。

不要把容忍看成是懦弱,这其实是以退为进,是最高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退一步才能更好地进一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出版之前,好朋友毕莱士给他寄来了一封信,内容是请达尔文为自己写的文稿做个审定。达尔文看完朋友的文稿后左右为难,因为这个文稿阐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书的研究结论非常接近。

达尔文和毕莱士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而这两部文稿无论是谁先发表都必定会对另外一个人造成伤害。一边是多年的友情,一边是自己倾注二十多年心血的文稿,达尔文非常为难。这时达尔文的朋友劝说他赶紧把自己的书先出版了。经过一段艰难的挣扎之后,达尔文选择了友谊,他决定将自己的书稿毁了。毕莱士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感动,坚决制止了达尔文毁书的行动。这件事传出后,大家都称赞达尔文的大度,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认识了达尔文以及他的《物种起源》。

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退一步是完全有必要的,有时候也是必需的。朋友间的相识是一种缘分,也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能因为对方一时激动的恶劣态度,自己也一定要以相同的方式回敬。若能保持自己对对方的友好态度,对方也一定会感受到你的“付出”和你的善意。

一个卡车司机经常跑的都是长途,一次,在途经一个小村庄时,差点撞到一个小跑着横穿马路的中年农妇。农妇当时既怕又气,冲到司机面前开始没完没了地谩骂。司机一直没有还嘴,只是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地吸着,任农妇的骂从“小骂”升级到“大骂”。一支烟吸完了,在农妇累了喘气的工夫,司机开口说话了:“如果我刚才刹车晚了,把你轧死了,这会儿你还能骂吗?”农妇想想开始后怕了,便不骂了。

从这个事例来看,原本这个妇女是占理的,可她却得理不饶人,最后卡车司机只说了一句话她就立时哑口无言了,完全是“自讨苦吃”。实际上,如果退一步就很简单了。如果认为自己有道理,就要用自己的道理去压制对方,一定要在对方面前占到口舌的便宜,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到最后,自己真的有道理也变得没理了。所以要时刻记住一个常识:如果想要和别人较真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是否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李达正在上初中,一天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后也不理妈妈便“啪”地把门关上。正在干活的母亲看到李达这副生气的样子,将他叫了出来,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达不情愿地出来,走到母亲身边气鼓鼓地说:“妈妈,我现在非常生气,张林居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母亲一边干活,一边听儿子讲述事情的原委。李达说:“张林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了,我现在就想和他大吵一架,还希望他遇到倒霉的事情!”

母亲听完走到墙角拿来一袋木炭,交给李达,说:“孩子,你把挂在绳上的这件白衬衣当做张林,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认为的倒霉事。然后用这些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当做张林遇上了一件倒霉的事情。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之后会有什么改变。”

李达觉得这种办法很过瘾,就拿起木炭一块块地使劲往衬衫上砸去。可是挂衬衫的那根绳子比较远,直到他把袋子里的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母亲问李达:“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我现在好累,但是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在白衬衫上,已经有好几个黑印子了。”

母亲见儿子仍然没有理解她的用意,于是让李达去照照镜子。李达看到了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现在除了牙齿是白的之外,满身都是黑的。

母亲这时继续对他说:“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多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你想让别人身上多发生些倒霉的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在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能在别人身上兑现一部分,别人是会倒霉,但是我们自己的身上也同样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李达这才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地退一步能解除误会,在化解矛盾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收获彼此之间的友谊。

别为俗事纠结,学着释放情绪

天下难容之事甚多,生活在世间的人们若把每件俗事都放在心里,那俗事千千万,只能使包袱越来越重,也是计较不过来的。世事复杂多变,人们每天都是在忙于俗事。一旦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有意和自己过不去。这时,一些人没准会先自己乱了阵脚,之前定的计划也被全部打乱,很多时候还会燃起一股无名之火。如果放任这种负面情绪肆意膨胀,那么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因为一点小事引发后果严重的事件。

人们在坏情绪的影响下,思维往往极度混乱,情绪也处于极端低落状态,这时候一件小事也会让他们发狂,甚至是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去应对面临的事情。他们或许会因为他人无心说出的一句微不足道的话勃然大怒,更严重的还会拳脚相向,等事情发生过后,又会悔不当初,自责不已。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基本上没有人能一直处于开心的状态。不过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内心在作怪,主要原因就是太在意一些小事情,并被这些小事情影响了情绪以致生气。这样的人是不懂得放松自己心情的人,遇到事情就是一副愁眉苦脸或怒气冲天的样子,生活肯定不快乐。

一些情绪,如果不进行合理的释放和宣泄,时间长了会让人无法负荷。当一个人不开心、心烦气躁的时候,试着先不要跟自己生气,也不要把所有的不良情绪全部压抑在心里,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说出来、释放出来。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有几个贴心的朋友,如果自己没办法平复心情的时候,最好是找好朋友一起说说话,聚一聚,用一壶清茶、一杯咖啡,把自己的情绪垃圾倾倒出来。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细小的行为。美国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增寿20年。”它们的确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实际效用的。

伤心的时候,不要憋着,想哭就大大方方地哭一场。哭作为人类的一项本能,是不愉快情绪的外在流露。现实生活中除了喜极而泣当中存在喜悦的成分,哭总是和不愉快分不开的。因此从医学角度来说,短时间的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有效方法。

如果心情不好,也可以试着放声高歌。在自己所有的情绪都用来唱歌的时候,不快的事情就能悄悄地溜走。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的特殊作用早已被证明,通过听不同的音乐可以让人从不同的不良情绪中释放自己,在唱歌的同时,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激励以及歌唱时呼吸有节律的运动,都能够缓解不良情绪。人们常说的“一唱解千愁”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人生也不过匆匆数十载,在大灾大难面前,很多事情根本就微不足道,甚至是转瞬即逝,完全没必要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要把小事一直放在心上,不妨也学学阿Q,试着对自己说:“他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真心地对别人好,不过我能做到,我一定能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喜欢。”这样自我安慰的方法一定能够舒缓不良情绪。

能忍则忍,没必要与莽夫过不去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这是一直被大家承认的事实。因此每个人都要有应对恶意的心理准备:自己能够做到不攻击对方,但也需要编织一张自己的“防护网”,面对威胁时能使自己“无毒不侵”。

聋哑人因为听不到,说不出,所以是不会和人起争执的。相反,正常人往往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控制不住想回击,可是自己的回嘴就称了对方的意,不回嘴,他反而因为无趣而作罢了。因此面对一个忍功非凡的人,攻击他的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找个机会转移注意力。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挑衅,那凸显出的只是他的无知和好斗。

“作哑”不难,但“装聋”却实属不易。要做到对他人的言语“入耳不入心”,并采取“有选择性接收”的方法,这样在听到挑衅的话之后,尽管心中也是波澜四起,但还是能控制自己不与他进行正面冲突。

善于使用装聋作哑,是不战而胜的手段,同时能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靶子;而善用装聋作哑,也能避免自己跟别人过不去,可谓好处多多。

某单位里的一个女孩,一直是默默工作、说话不多的人,哪怕闲聊时也总是挂着恬淡的微笑。有一年,单位里调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士,很多同事在她没来由的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没多久,她的矛头就指向了这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