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我们的对手
3692000000033

第33章 超越对手的魔杖(3)

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这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吃惊不已:“这简直是惊人事件!不亚于马其诺防线被攻破!你们(国民党)花着平均每月3000万银元的美援军费,使用着世界上头等的美械装备,竟然一枪不发,号称足抵40万大军的防线被人攻破,国军力量,日渐微弱。”

蒋介石也大吃一惊,急急忙忙乘飞机来到了郑州,召开作战会议。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顾祝同、白崇禧、刘峙、孙连仲、王敬久、王仲廉、胡琏、邱清泉、孙元良、李弥等全部到齐。

蒋介石下达命令:王敬久指挥14个旅的兵力,死守菏泽、郓城、定陶,并以各路军马齐头并进,逼迫刘邓大军背水一战,并将其置于死地。

背水作战是兵家大忌,但背水作战能使人的勇气增长百倍。历史上的韩信就是背水一战,平定了赵地。蒋介石军队的步步紧逼,反而激发了刘邓大军的士气。

邓小平说:“我们绝不去学韩信。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只有一种选择。为了人民利益,我们要生存下去,让敌人去跳黄河!”

刘伯承鼓励将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发起鲁西南战役。因为他们深知,自古以来领兵作战,贵在神速,贵在决心,贵在勇敢,贵在智谋。

刘邓大军在敌人还没有部署好的时候,迅速主动出击。

7月8日,一纵攻占郓城。

7月10日,二纵攻克曹县,六纵收复定陶,三纵进至郓城东南。

在10日之间,刘邓大军在黄河以南开辟了广阔的战场,粉碎了蒋介石迫使中共陷入背水一战的美梦,也使中共摆脱了危险的境地。

刘邓大军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战斗,使国民党王敬久主力在刘邓军南部巨野至金乡一线,变成了一条孤立的一字长蛇阵,失去了国民党其他部队的掩护,变成了孤军。

这个时候,敌军认为,刘邓大军有两条路可走:不是向前打济宁,就是回头吃菏泽。

让蒋介石和他的将领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邓大军已经以隐蔽果敢的动作直扑王敬久部。7月13日,刘邓大军迅速将王敬久部3个师分别包围。

为了避免敌军作困兽之斗,刘伯承、邓小平改四面围攻为“围三阙一”,迫使敌军向东突围。

7月14日,向东突围的敌军进入刘邓大军事先布好的埋伏圈,被全歼于预设阵地。

至此,刘邓大军歼敌王敬久部大半,其仅剩的一个半旅,也被刘邓大军包围在羊山集。

7月19日,蒋介石又亲自飞抵开封督战,严令王敬久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解羊山集之围,救出被围的一个半旅。

羊山集的敌人,虽然仅有一个半旅的兵力,却是王敬久的精锐之部,刘邓大军久攻不下。

打还是不打,将士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刘邓身上。这时,刘邓显示了超凡的勇气与决心。他们决心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

刘伯承说:“蒋介石送上来的肥肉我们不能放下筷子!”

邓小平说:“攻羊山的部队不能后撤!”

7月27日,刘邓大军对羊山的敌人发起总攻,经过一天的激战,全歼敌66师。

至此,鲁西南战役结束。刘邓大军经过28天的连续作战,打碎了蒋介石将我军全歼于黄河南岸的美梦。不久,刘邓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以15个旅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队4个整编师及9个半旅共6万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和各种火炮872门,并且调动了国民党7个整编师17个半旅驰援鲁西南,彻底打乱了蒋介石的计划,拉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蒋介石虽两次亲临指挥,但面对具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信念的刘邓大军,也无济于事。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遇到“狭路”,这时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勇气来,只有勇者才能在和对手的较量中获胜。

面对强大的对手要敢于亮剑,这是战胜他的唯一途径。

面对对手,毅然亮剑在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有句话:“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商业竞争中,我们也要敢于对强大的对手亮剑。

世界石油市场最初是洛克菲勒财团一统天下。当洛克菲勒在克利兰夫建立标准石油公司的时候,马库斯·塞缪尔还是一个和父亲从事贩卖贝壳小生意的害羞少年。

俄国沙皇政府于1873年开始允许外国实力集团在高加索开采石油。马库斯·塞缪尔此时加入了销售俄国石油的辛迪加,负责亚洲市场,但他遭到了洛克菲勒强有力的竞争。洛克菲勒为了维持自己在亚洲市场的垄断地位,凭借在美国本土获得的巨额利润,低价出售石油,想迫使马库斯·塞缪尔退出亚洲市场。

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历尽苦难生存下来,除了重视财富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有敢于应战的勇气。马库斯·塞缪尔很快意识到,对付洛克菲勒价格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各个市场同时展开竞争。他决定迎接洛克菲勒的挑战,并以自己的独特手段击败洛克菲勒。

马库斯·塞缪尔与合作伙伴一起在远东的各个销售中心建造储油池,他按照苏伊士运河当局的规划定购了一批新设计的油船,这样能够把俄国的石油定期运往东方的储油池。

洛克菲勒很快得到了这一消息,他发动关系在伦敦掀起了一阵激烈反对油船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浪潮。

议员们发表有关的演说,律师们向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爵进行疏通,《经济学家》杂志隐晦地评论了一番反对者……这些人声称让油船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计划是“犹太人的灵感”。但种种阻力并没有影响马库斯·塞缪尔的计划。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伦敦市参议员,他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行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1982年,新设计的油船“姆雷克斯号”装载着俄国生产的石油,安全地通过了苏伊士运河,被运到新加坡和曼谷,向标准石油公司发出了应战的信号。这个时候,许多石油小生产者和商人经受不住石油价格的一跌再跌,纷纷破产。但马库斯·塞缪尔和他的辛迪加却渐渐强大起来,拥有的船只越来越多。

标准石油公司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提议收买马库斯·塞缪尔的公司,并让马库斯·塞缪尔担任董事长但是遭到了马库斯·塞缪尔的断然拒绝。

马库斯·塞缪尔的壳牌公司拥有自己的船队、自己的市场和自己的资本,作为石油业的一支生力军,气势如虹,大有和标准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之势。

1901年,“纺锤顶”油井出油,马库斯·塞缪尔马上同海湾石油公司的创始人格菲上校谈判并签订了合同,以固定价格每年购买10万吨石油,期限21年。

不久,马库斯·塞缪尔的壳牌公司成功地打进了标准石油公司的领地——美国的德克萨斯油田和德国石油市场。马库斯·塞缪尔把石油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运到欧洲,然后在德国出售。这无异于釜底抽薪,既抢走了标准石油公司的油源,又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场。

亮剑是一种勇气。古代剑客狭路相逢,哪怕对方是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勇气可佳,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壳牌石油公司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亮剑”,在和标准石油公司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在世界石油界占据着重要地位。

真正的强者永远也不会被打倒,因为他有再次面对对手的勇气。

真正的强者永远不会气馁古今中外有很多伟人在被对手击倒在地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再次直面自己的对手。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公司。当时的微软毫不起眼:公司只有3名员工,其中还包括比尔·盖茨本人,当年的营业收入只有1.6万美元。10年以后,比尔·盖茨推出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使微软公司强大起来。微软公司的这种“圆形用户界面”迅速成为全球电脑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又过了10年,也就是1995年,微软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2万名员工,年收入达13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年,微软公司开发出了Windows95,这种操作系统虽然增加了图形处理、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多项功能,但是价格没有增加。微软公司的王者之气尽显,在操作系统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这时候,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浏览器技术开始成为另一波IT潮。这时候的比尔·盖茨认为计算机世界的命运仍然决定于视窗技术,而浏览器技术只不过是视窗技术的补充而已。因此,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没有进行专项浏览器技术的开发。

微软的竞争对手网景公司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利用微软公司的失误,找到了一个打破微软垄断的突破口,专注于开发浏览器技术。没过多久,网景公司推出了浏览器。凭借这一优势产品,网景公司迅速崛起。比尔·盖茨很快意识到自己犯了足以导致微软毁灭的错误,因为随着NC、JAVA等技术标准的提出,一种基于Internet的新的软硬件系统形成了,而且这个系统把微软排除在外,这让比尔·盖茨惊恐不已。

网景公司在浏览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并逐步取得了垄断性优势,而且初步具备了开发操作系统的研究能力。这时,有的人甚至断言微软大厦将要倒塌。

IT界、财经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比尔·盖茨身上,并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此时的比尔·盖茨没有慌乱,为了给微软争取时间,他主动与网景进行了谈判。比尔·盖茨提出了两家公司形成一种互惠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议。当时,网景公司正计划推出一种新的可代替Windows的“导航器”浏览器,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微软无疑是雪上加霜。比尔·盖茨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主动向网景示好:如果网景同意不推出这一浏览器,那么,微软可以在其他所有操作系统平台方面让步。

对这一缓兵之计,网景公司当然不会轻易上当,他们断然拒绝了比尔·盖茨的建议。

比尔·盖茨并没有因网景的拒绝而不知所措,他下决心开发比网景的浏览器更好的产品,进而打败网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微软投入了20亿美元巨资,通过开发、并购等多种手段,迅速推出了浏览器产品IE2.0。比尔·盖茨为了彻底击败网景,决定将这一产品免费开放。

相对于45美元的网景浏览器,微软的IE功能与之相近,却完全免费。这让网景一时间束手无策,消费者也更是难以置信。

比尔·盖茨的“市场霸气”策略才刚刚开始。6个月后,微软宣布将Windows95与IE捆绑销售,IE成为Windows95的默认浏览器。这一策略使网景公司彻底陷入困境。因为用户安装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后,并不需要另外掏钱购买浏览器。显然,这是微软公司利用其垄断优势而进行的针对网景公司的市场攻击,因为全球85%以上的电脑都安装了Windows95操作系统。

微软的凌厉攻势起到了比尔·盖茨预想的效果,1998年,IE已经占有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网景则失去了浏览器市场的主导地位。同年6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98操作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同时,微软把浏览器中崭新的Web页面设计思路引入到Windows中,使视窗变得更为实用与生动,并真正成为了一个面向互联网的桌面系统。

在与网景公司的竞争中,微软完成了从PC软件系统的技术提供商到以Internet为基础的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在微软的强大攻势下,网景公司被迫放弃了浏览器市场。

浏览器之争,是互联网领域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比尔·盖茨对自己的失误幡然醒悟,在对手拒绝合作的情况下没有气馁,毅然应战。正是凭借着这种永不言败的市场霸气,微软打败了它的对手,垄断了浏览器市场。

微软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很大的原因就是网景公司对它的“激励”。正是有这样一个对手,微软才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的“巨无霸”。微软的例子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挑战时,一时的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气馁,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成功需要最后那一点耐性,放弃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这是人生不变的定律。

付出的是耐性,收获的是猎物当你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时,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能力打败他,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有耐性,要避其锋芒,等待时机成熟时一举打败他。康熙帝善“忍”,智擒鳌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康熙登基的时候年纪还很小,由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和遏必隆辅佐朝政。四位辅政大臣在顺治的灵前曾立下誓言:竭尽忠诚,不谋私利,不结党羽,不受贿赂,忠心仰报皇恩,全力辅佐幼主。

一开始四位辅政大臣的确按照他们的誓言忠心辅佐康熙帝,遇事协商,凡遇奏事,就一同晋谒康熙或太后。

四位辅佐大臣中的鳌拜是镶黄旗人,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此人野心勃勃,骄横跋扈,善于玩弄权术,很多人都怕他。鳌拜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鳌拜掌握大权后任人唯亲,广置党羽。工部尚书济世、礼部尚书噶褚哈、大学士班布尔善都是他安插在朝廷中的亲信。他们遇到政事,常常私下商议,然后才上奏康熙,有的时候甚至拦截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