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慕大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3694400000020

第20章 海洋——永远是谜团最多的地方(2)

此外,造船工马什·加夫尼、丹尼尔·加夫尼和奥加斯钦·韦伯同乘一条小船在海面上垂钓之际也曾碰到过这种怪兽。当时,马什曾用手里的枪向20米远的海蛇射击。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在怪兽向我们进一步靠近的时候,我向它开了枪。我的枪很好,我对自己的枪法也蛮自信。我瞄准了那怪兽的头部开了一枪,自以为一定打中了。就在我开枪的同时,那怪兽突然改变了方向,向小船游了过来。但是,当它游到小船附近时,却一头扎进水中,从小船底下穿了过去,接着,便在距小船30米远的另一侧水面上露出了身影。怪兽并不是像鱼那样潜入水中,而是像岩石落入水中那样笔直地扎进海里的。我是镇子上首屈一指的神射手,手中的枪可以发射470克重的子弹。我觉得自己确实是弹未虚发,可结果呢,那大海蛇似乎根本就没有受到伤害。”

“迪达尔斯”号巡洋舰

1848年8月6日,英国巡洋舰“迪达尔斯”号的船员们亲眼看到了大海蛇。这一天,由彼得·马克库希中校指挥的“迪达尔斯”号在从印度返回英国的途中,在距非洲南端大约500千米处的西侧海面上与怪兽相遇了。当天阴云笼罩,海风卷起千层波浪,巡洋舰在水中猛烈地摇晃着。

当时,值勤官埃德加·德拉蒙德大尉正站在甲板上,预备军官萨特利斯和水手长菲利普正伫立在艇前的瞭望台上,舰长马克库希和航海长威廉·伯雷特正在舰艇后甲板上散步,其他的人则聚集在餐厅里就餐。

就在这时,瞭望台上的预备军官萨特利斯突然大声喊叫起来:“海面上出现了怪兽!正在向舰艇靠近啦!”

听到喊声,所有的船员都紧跟着舰长向甲板上跑去。

在距舰艇200来米远的地方,一个令人恐怖的、30多米长的怪兽正在昂首遨游,它向西南方向游去,虽然用肉眼不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只怪兽,可舰长还是举起了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察着。

其他船员也都目不转睛地凝望着那只举世罕见的怪兽。

“是大海蛇呀!”

“是大海蛇,可是也太大了!”

人们惊诧不已,异口同声地议论着。

那只怪兽在舰长的望远镜里足足停留了20分钟。

后来,舰长将这件事详细地记载到航海日记上。船抵英国以后,他立即将日记及当时画的速写图一起交给了海军部。据他说,那只怪兽的肢体露出水面的部分就长达18米以上,脑袋酷似海龟头,后脑壳和脖颈处呈黑黄色,肢体则为暗褐色,后颈上似乎长有一撮鬃毛,其游动速度约为每小时28千米。当时,它根本就没把“迪达尔斯”号放在眼里,不屑一顾地从艇旁游了过去。

一个多月以后,美国帆船“达夫妮”号也在同一海域发现了大海蛇。当时,亨达逊船长及9名船员正驾驶“达夫妮”号航行在距非洲南端500千米处的海面上。突然,50来米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头长得像海龟或蛇,身长约30米左右,眼睛闪闪放光,看上去似乎正在向帆船游来。

当时,船上正好有一名神炮手,于是,亨达逊船长便命令他瞄准怪兽开火。炮手将火药、碎铁及钉子等填入小型火炮内,瞄准怪兽开了一炮;可惜的是,炮弹从怪兽的头部一擦而过。一会儿工夫,怪兽便扎入海内,以大约28千米的时速逃遁而去。

捕鲸帆船“莫农加赫勒”号

1850年10月1日,捕鲸帆船“莫农加赫勒”号离开了美国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港,一路南下,开始了航海捕鲸之行。希巴里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船长,此时,他正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凝望着那就要离开视野的港湾城市新贝德福德。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乘坐的帆船,几个月以后就会在一个百年不遇的大事件扮演重要角色,该事件则会成为世人议论的话题,而他本人也永远不可能再看到这个港湾城市了。

1851年1月13日清晨,“莫农加赫勒”号正与它的伙伴“雷贝卡”号一起悠然航行在南大西洋的赤道无风区里。

突然,桅杆上的瞭望哨大声呼喊起来。

“海上抛起巨浪啦!”

“在什么方向?”船长问道。

“在前面大约4千米的地方。”

他们还以为是出现了抹香鲸,顿时精神大振,心想:总算是找到可以获取鲸油的对象了。

为了准确起见,希巴里船长爬上桅栏,举起了望远镜。但是,这位经验丰富的船长也闹不清前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海面上本来是风平浪静的,可前面竟然出现了恶浪翻腾的波涛,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庞大的生物在作祟。

“恐怕是一只发了疯的鲸吧,再不就是鲸中了别的渔船的叉子,正在那里折腾呢。”说罢,船长便到底舱的餐厅里进餐去了。可饭还没有进口,外边就传来了瞭望群岛的瞭望哨温内兹·班扬的尖叫声。

“喂,大家快看哪!不得了啦,海怪!”

船长急忙登上甲板,顺着瞭望哨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时,那肤色黝黑的怪物正要潜入水中。

“温内兹,到底是什么东西,你看清了吗?”

“船长,那不是鲸,鲸没有那么长,也没有那么大。太吓人啦,以前从没见过!”

就在此时,海中怪物又一次出现在距帆船大约120米的海面上。

“把船靠上去!”船长发出了命令。

随着距离的缩短,怪物的真面目也越来越清楚了。它大得出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其躯体就像是一条搓捻到一起的粗大的绳索。每当它舒展身躯之时,都要呜呜地发出一种类似呜咽的怪叫声。看上去至少也有20多米长。它用力挺起那与蛇、龟等头十分相似的脑袋,左右摇动着,似乎在环视四周的海面。

“这东西是海蛇,快放下小艇,抓住它!”

三只小艇被放入水中,船长第一个跳了上去。

第一只小艇向怪物身边划了过去,船长向炮手詹姆斯·威特莫尔发出了“开火”的命令。威特莫尔镇静地站在那里,瞄准海蛇,将铁制鱼叉掷了出去。鱼叉准确无误地扎进海蛇的躯体,第二只鱼叉也命中了那头海蛇。

“把小船划到它身后去!”

怪物受伤后疼痛难忍,其挣扎翻腾的情景连船长也感到骇然。

这时,怪物突然挺起它那3米多长的脖颈向小艇猛扑过来。

“危险!快跑!”小艇上的3个人翻身跳入水中。但是,希巴里船长却手持鱼叉,只身站在船头。他紧紧地盯住了正向他逼近的怪物的眼睛,唰地一声将鱼叉甩了出去。鱼叉准确地命中了目标。这时,他只觉得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脑子里嗡地一声,接着便失去了知觉。

怪物被擒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船长苏醒过来,他已经和其他船员一起被搭救到另外一艘小艇上,这时,怪物已经销声匿迹了,周围的海水一片朱红。那怪物大概拖着叉绳沉入海底了,叉绳越放越长,到头来不得不接上备用绳索。眼看着叉绳已经放出300多米,可仍然不够用。

不久,叉绳停住了,也不知那怪物是潜到了海底还是精疲力竭无法挣扎了。同怪物的搏斗已经告一段落,“莫农加赫勒”号决定不收绳索,就地观察怪物的动静。

翌日凌晨4时,怪物潜入海底已经16个时辰了。这时,一直绷得紧紧的绳索开始松弛,于是,他们用卷扬机收回绳索。怪物那庞大的尸骸出现在海面上。

“嚯!好家伙,这么大个!”

人们从未看到过如此庞大的生物。它的躯体在慢慢转动,腹部翻露在水面上。

这是一头雄性海蛇,它身长33米,颈粗5.5米,肩宽7米,腰部最粗处竟达15米以上。蛇头与扁平的颈部紧紧相连,尾巴末梢处十分尖细,脊背呈黑色,腹部两侧为黄褐色,肚皮中间有一道细细的白筋,和鲸一样,其身上也有两个喷水用的窟窿,还长有4个像鳍一样的东西。

生于苏格兰的船员中有一个画画的好手,他以怪物为模特儿,画了一幅大海蛇速写图。

如何处理这头怪物呢?商量的结果是:只割下它的头并带回美国。但光割它的头也很费劲,场面极其壮观。怪物的颚内长着94颗如大拇指一样粗的尖利的牙齿,整个身体都被包裹在一层类似鲸油的脂肪层。那脂肪层虽然只有10厘米厚,但却像水一般清澈透明,像松节油一样鲜明耀眼。为了处理这只大海蛇,他们整整花费了三天三夜的工夫。

“莫农加赫勒”号下落不明

希巴里船长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把捕获到大海蛇的消息公诸于世,可是,捕鲸作业还未完成。于是,他们决定将已经采集到手的73桶鲸油和10桶大海蛇油委托他们的伙伴船“雷贝卡”号运回新贝德福德。

由希巴里船长指挥的捕鲸帆船“莫农加赫勒”号,在大战怪物取得胜利以后,又投入到捕鲸作业中,向北太平洋驶去。然而,从此以后,它便音信皆无。数月以后,有人风传在北极海发现了“莫农加赫勒”号。1854年11月,有人在该海域捞起了一个印有“莫农加赫勒”号标志的油桶。

美国海军在得到了“莫农加赫勒”号失踪的消息后,立即派遣军舰前往该海域进行搜索,但是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发现。后来总算听到了一点消息——俄国的比奥博多斯基报告说,他曾于1853年秋天在阿留申列岛的阿特卡岛附近看到过一只失事渔船。可是后来又有人说那并不是“莫农加赫勒”号。说来有人还散布了一些闲言碎语,说什么:“‘莫农加赫勒”号杀死了大海蛇,它受到惩罚了。”

其实,看到过大海蛇的人,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绝非以上几例。

日本八代海“不知火”之谜

日本有一部古书名叫《肥前风土集》,写的是景行天皇平定熊袭、进步筑紫时的故事。熊袭是宫崎县、鹿儿岛附近的民族。当景行天皇从苇北的火流之浦坐船去火之国,在渡海时,天色已黑,看不清前进的路。这时,突然出现了火光,照亮了前方。天皇命令启航,向有火的地方驶去,终于到达了对岸。

天皇问:“这是什么村子?”

当地人回答说:“这里叫火之国八代郡火村,但不知为什么会有火。”

天皇对家臣道:“我们在海上看见的火,不是人点的火。这是不可思议的火,才叫火村的吧。”

由于原文是汉文,村民不知为什么会把有火写成“不知火”。

“不知火”是指千百年来在八代海出现的不明来历的奇怪之火光。

“不知火”是每年七、八两月在八代海的周围八代、字士、天草这些地方的海面上散落着的光亮。每年7月末,看得就更清楚。一直到明治初期,还有许多人为了见识这种怪光到这一带来观光旅行。

这种火看起来很像渔船为了引诱鱼群而生起的火。其实,这并不是渔船点的火。火焰带点红色,在“不知火”的最盛期,无数个明的、暗的,看起来如正燃烧的“不知火”的亮点散落在海面上,颇为壮观。目前,对这种“不知火”出现的原因还不很清楚。

在日本,许多人都曾经努力对“不知火”的来历进行科学探索。

1894年,熊本第五高等中学的中川久和校长就曾研究过。中川想:“不知火”也许是大批夜光虫发出的光。他在天草周围许多地方进行采集,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可是,几乎没有发现夜光虫。同年8月,该校的学生在中川校长带领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据当时报道说,除了校长还有数名学生在筑岛登陆,对海里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观察,并且用红白火焰和正在海上进行观察的其他地方的船进行联系。最后,观察船在小筑岛北靠岸。这两队人合成一队,统一指挥。他们乘船对海面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还取了海水。寻找“不知火”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加入进来进行调查。

这个调查船取了“不知火”出现最多地方的海水,但经化验没有发现夜光虫。研究者们认真地调查了潮汐水流,并且特别注意浮游生物流去的方向,但仍没有发现夜光虫。

以原五高为中心的熊本研究者们继续进行研究。到了40年后的1936年,官西通可发表了关于“不知火”的论文。后来,在昭和20年,熊本第五高等中学已改为熊本大学。这个学校工学部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发行了《话说“不知火”》的小册子,对“不知火”的形成进行了说明。

其后,熊本大学工学部教授和学生全力以赴探明千百年来在八代海面上出现的怪光之谜。7月末,当“不知火”在海面上出现时,就从沿岸许多地方进行摄影,测定它的方向和幅度。在同一时间内,在沿岸附近的山顶,对“不知火”的方向、高度等其他必要数据进行测定。这样,从“不知火”周围几十个地方进行观测,发现“不知火”不是真的火,而是蜃气现象。并对容易出现海市蜃楼现象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海面的温度、空气层等。另外,还详细调查了形成海市蜃楼真正的渔火。所谓海市蜃楼就是别的地方的风景在大气中特别层通过折射反映到另一个地方的现象。在熊本大学,他们做了这样的试验:在加热的铁板上蒸出水蒸汽的特别层,人为地制造出和“不知火”同样的现象,证明了蜃气说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