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慕大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3694400000023

第23章 海洋——永远是谜团最多的地方(5)

第二年,“海的英雄”号回到英国,叛乱的船员受到军事法庭审判。这才发现了使人惊奇叫绝的“巧合”的秘密。原来这艘发生叛乱的船,是以16年前在伦敦出版的约翰·巴米顿所著《海的英雄》一书命名的。巴米顿在出版这部书时,异想天开地想出一个奇妙的宣传方法,才使这部书出了名。他从书中摘出一些片断,分写在纸上,放进5000个瓶子,扔进大海,任其漂流。这些瓶子在大海中大多被人捞去,但有800个不知去向。其中的一个,在16年后被“阿拉克里亚”号的水手捞到,因而粉碎了“海的英雄”号船员的叛乱。

更有趣的是——虚构的故事和事实发生的“巧合”。英国作家摩根·罗伯逊写过一部小说《徒劳无功》,讲述了一个冰海沉船的故事:1899年,邮船“泰坦”号从英国南安普敦驶向美国,但这艘邮船在首次航行的途中撞上冰山而沉没,许多乘客葬身鱼腹。14年后,不可思议的“巧合”使小说变成了真实。1912年4月14日夜晚,一艘皇家邮船首航途中触冰山而沉没。这艘皇家邮船名为“泰坦尼克”号。而且这不幸的事件中的许多细节和小说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

罗伯逊小说里的“泰坦”号几乎就是“泰坦尼克”号的真实写照。船的名称相似,大小相仿,乘客均为3000多人。都是处女航,航行速度相似,均为触冰山而沉没,人员也都是损失惨重,同样是由于救生艇不够使许多人丧生,两船均号称“永不沉没”,结果两船都在北大西洋为冰山撞沉。

这些神秘莫测的巧合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一些数学家认为可以用统计学的概率来解释。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位数学家对一次巧合的可能性进行了计算,最后结论为:约117年中才会出现一例。但有些科学家认为,某些巧合涉及到许多不定因素,这样会使其发生概率趋近于极小,或几乎不可能。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巧合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概率论的预测,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巧合,必然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于宇宙体系的结果,为此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同步性”,以此来解释这些看似不相关而实际有联系的无法预测的巧合现象。著名物理学家戴维对巧合现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他认为,粒子和人一样,可以互相影响,万事万物都以一种“蕴含法则”的形式互相联系,即不同的人由于某种因素相互感应,可能在同一时间看法相同,观点一致,几率相同。至于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巧合,即哲学家承认的“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是蕴含法则在时间这一因素出现不吻合的“巧合”。但这种理论作为假说并未得到科学界的首肯。究竟“巧合”的庐山真面目如何?还是一个未知的谜。

海底游魂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杰拉尔德·弗尼斯是个英俊而勇敢的水上运动员。1980年在夏威夷举行的“美洲杯”高度跳水比赛中,他将标高提到46米线上。令人振奋的高度,一下子使整个跳水场沸腾起来。这是人类高度跳水比赛的第一次。无数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杰拉尔德·弗尼斯。他完成了跳板、跳台在空中的直体、屈体、抱膝3种连续动作,场内一片喝彩声。

比赛继续进行,又有29名勇敢者站在46米高度,同样完成了跳板、跳台空中的连续动作即直体、屈体、抱膝。个个做得完美无缺,与弗尼斯不相上下。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评委会无法排列名次。这时,克罗斯大亨对评委说,比赛继续进行,他承担变动后比赛的全部费用。克罗斯是美洲闻名遐迩的服装大王,他想在北欧打开销路,于是他将高度跳水比赛地点定在挪威一座神奇的半岛。

30名高度跳水健儿,相继来到挪威这个神秘半岛,准备决一雌雄。为防止事故发生,组委会配备了四艘救生艇。选手们身着玫瑰色的运动裤,在做跳水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评比的惟一标准是,看谁最先露出水面。这一动作的关键是入水角度,另外还有当脚离开大地时产生的初速。

一声枪响,30名勇敢者的双脚离开岸土。洁白的肤色,玫瑰色的运动裤,背景是呈翠绿略带黄色的岸土,他们宛如30颗镶嵌在山间的宝石。刹那间消失了,时间一分一分地流逝。两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一个人露出水面。观众骚动起来……种种猜测撕裂了岸上亲友们的心。

一天过去了,仍无一人回到海面。上司派一名潜水员入海探视,四个小时后却不见潜水员上来。船长判定潜水员氧气已用光,肯定葬身大海。船长决定再派一名有经验的潜水员下去,并给他配带安全绳和通氧管,以保证潜水员的安全和长时间能在水下作业。

当潜水员下降到46米深度时,一股强大的力量把船上的潜水辅助装置全部拖下海底。

第二天,克里斯蒂安桑的《明星晚报》刊登了30名高度跳水者跳入斯卡格拉克海峡,有去无回的消息。组委会不敢贸然行动了,他们请求瑞典派潜艇侦察海底。一艘ST-360型微型侦察潜艇,奉命赶到指定的海区。令人难以想象,微型潜艇也是一去不返。

目睹眼前一幕幕惨景,豪克逊博士陷入沉思。关于该处海底的地质情况至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再不能盲目从事。他请求美国派来海底调查船,并亲自主持这次调查。WMAK-48海底调查船移动到这个神秘的海区时,指示器立即发出了停机的指令。豪克逊博士从电视监视器里看到了一股潜流在船前不远的地方流动。他看到海中有走动的人群,不仅有32个人和那艘微型潜艇,而且还有成千上万脚上拴有铁链的人。难道这是幻觉?难道这些人还都活着?但调查船电视监视器同样记下了眼前的奇景。经测定,这里水质纯,不含与任何生物相关的微量元素。这里是暖流与冷流的交融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漩涡。经过分析之后,豪克逊博士明白了形成“海底游魂”的原因。原来海底岩石产生出一种射线,它能将尸体保存下来不腐烂,尸体随漩涡流动,就像活人行走一般。然而这成千上万脚上戴着镣铐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17世纪这里曾是一所监狱,将死刑犯人戴上镣铐投入海里是他们惯用的刑罚。由于射线的作用,保存了这些尸体。后来监狱也慢慢沉入海底之中了。

顿时,这座半岛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地质学家发现,这里的岩石是地球上从未见过的一种矿石。恰巧,前苏联科学家在贝加尔湖沿岸也发现一种翠绿略带黄色的矿石,命名“娜塔莉特”。1987年,国际矿物协会发明委员会确认了“娜塔莉特”矿石。

为什么神秘的半岛沿海一方呈陡峭状,海深莫测呢?地质学家分析,原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日德兰半岛是连在一起的。史前的一天,一颗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今天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形成了两个半岛。留在挪威的那座神秘的半岛,就是行星仅存的残骸。

因此,这里的岩石才非常特殊,能放射出一种射线,保存了海底遇难者的尸体。

神秘莫测的海洋,有千千万万个不解之谜,人类的任务就是去拨开一片又一片的迷雾,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

航船的坟场——塞布尔岛

1926年8月的某一天,在浩瀚的大西洋洋面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的商船、客轮、渔船,络绎不绝。这中间有美国帆船“西利维亚·莫舍尔”号。海洋上的天气就像孩子脸一样,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忽然冒出一片乌云,这是海洋风暴来临的预兆。不一会儿,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海浪翻腾,整个洋面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这时,前面出现了一座小岛,“西利维亚·莫舍尔”号加快航速,急忙驶向小岛避风,可是还没有驶进岛屿,船就在沙滩上搁浅,随即狂风和海浪又掀翻了船体,无情的海浪吞没了海船和船员。这时另一艘美国海船“瑟季·尼克尔”号也向这座小岛驶来。同样的命运在等待它,狂风激浪将它腾空卷起,掀翻在沙滩上,不一会儿流沙就淹没了它。顷刻之间,两艘大船葬身于看起来并不险要的小岛附近。就在这一年,还有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岛”号和英国的“加罗利德·卡斯佩尔”号也在小岛附近被风暴埋没在沙滩中。这个令人恐惧的小岛究竟叫什么名字、位于什么地方呢?

在加拿大东南部新斯科舍半岛东面约300千米的大洋中,有一座镶有白色宽阔边沿的狭窄而弯曲的小岛,它的名字叫塞布尔岛。

几百年来,在塞布尔岛附近有500艘以上的航船沉没,丧生者多达5000人以上。有“沉船的小岛”、“怪影的鬼岛”、“航船的坟场”等各种怪名字。

据考证,“塞布尔”这个名称是法国旅行家列里取的。他在公元1508年从欧洲启航抵达新斯科舍半岛时发现了这座小岛,于是就给这个岛起了个法国名字“SABLE”,这个词在法语里是“沙子”的意思。那么,“沙子”与这座小岛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塞布尔岛是由泥沙冲积而成,全岛一片细沙,不见树木,小岛的四周又都是流沙浅滩,水深一般都只有2~4米。就是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流沙浅滩,使驶近小岛的船舶,很易在沙滩上搁浅翻没,葬身于泥沙之中。

1898年7月4日,法国“拉·布尔戈尼”号轮船,在塞布尔岛遇难。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格莱赫姆·别尔得到消息后,自认为遇难船员可能已经登上塞布尔岛,等待营救。于是他自费组织了救险队,乘船来到塞布尔岛。奇怪的是,并没有发现遇难船员,连船也没有看见,他们白白在岛上待了好几个星期。

历史资料表明,早在遥远的年代,塞布尔岛就是大西洋北部航船的坟场。在它那几十米、甚至好几百米厚的流沙下面埋葬着海盗的尖头小舟、西班牙和葡萄牙式粗笨的武装船和大帆船,还有用松木制成的坚固的捕鲸船、西印度公司的三桅重船和美国的快速帆船等等。在这些早已被人遗忘的大批帆船上面,后来又新添了挂有各国国旗的近代轮船。这些轮船有的是因雨雾迷航而触岛沉没,有的是被激流冲进浅滩,而大部分是遭到风暴袭击后被流沙吞没。

由于海流和海浪的冲击作用,岛上的流沙浅滩时常会移动位置,使人们有机会看到长期埋没在沙滩中的航船残骸。目前岛上的居民也经常在沙滩中捡到各种生锈的船锚、火枪、军刀以及大量古币。难怪有人称塞布尔岛是一座藏有丰富的古代船舶文物的博物馆。这里埋藏的被流沙吞没的船只和贵重货物,其价值无法估量。

航船在塞尔布岛遇难的消息,不断传到欧洲。来往于此地的各国船员纷纷要求本国政府在岛上建造灯塔或设立救生站。后来又接连发生了几件不幸的事件,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

现在塞布尔岛已划入加拿大的版图,岛上有现代化的救生站和救生设备,还有水文气象站、电台、灯塔等设施,负责援救遇难船只和通讯导航。还配备了直升飞机和钢质高速快艇,以应急用。

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醒来往船舶注意。所以,近几十年来,塞布尔岛附近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船只遇难事件。大西洋上航船的坟场——有关塞布尔岛的恐怖传闻已成为历史。但是,航船的坟场并没有消失,加拿大至今还有一首关于塞布尔岛的古老的民歌,在告诫航海的人们要避开塞布尔岛,并祝愿他们平安归来!

“死神”号鱼雷之谜

鱼雷,是一种可以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自行控制深度的水中兵器。鱼雷的形状就像一根大圆柱子,头部装着引信和炸药,中部装着燃料和动力装置等,尾部装着推动器。作战的时候,潜艇和水面舰船用鱼雷机把鱼雷发射或投掷出去,以摧毁水中的敌船。

鱼雷使用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热动力,另一种是电动力。鱼雷本身没有多大能源,航程一般都不会达到万米。即使是最新式的鱼雷,航程也只有4万米。如果没有击中目标,鱼雷在跑完自己的航程以后,就会沉到海底或者自行爆炸。

有趣的是,在世界海战史上有一枚鱼雷,发射出去以后没有击中目标,却没有沉到海底,也没有自行爆炸,而是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五十多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世纪初,欧洲的军事强国英国和德国,为了保持和夺取海上霸权的地位,争着抢着建造大、中型战舰,增强海军实力。而且,这两个军事强国的战列舰越造越大,战舰的装甲越来越厚,大炮的口径也越来越大。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两国的海军实力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5月31日,英国舰队和德国舰队在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就是世界海战史上著名的“日德兰海战”。

下午7时的时候,德国海军的大洋舰队司令舍尔带着舰队打算从英国舰队的后边撤回德国。可他的主意打错了,结果又碰上了英国战舰。舍尔只好不停地发着命令:“施放烟幕弹,各驱逐舰发射鱼雷!”一枚枚鱼雷跃入了大海,溅起一道道浪花,向英国舰队射去,可是全都没有射中。

天慢慢黑了,舍尔命令全体德国舰队:“航向东南,突破英国舰队封锁!”德国舰队立刻开始行动。英国舰队里的“鲁斯普斯”号战舰一看,连忙发射出了一枚鱼雷。这枚鱼雷的代号叫做“死神号”,杀伤威力相当于10吨梯恩梯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