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踪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3695200000030

第30章 尼安德特人消亡之谜

在离德国诗人海涅家乡杜塞尔多夫城不远的地方,有个叫尼安德特的峡谷。1856年8月,采石工人在一个峡谷的山洞里发掘了一副人骨架。1864年,爱尔兰一位解剖学家对这些化石研究后认为,化石代表着一个新的人种,他定名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尼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二十万年前,尼人生活在欧洲、亚洲的广大地区,据说法国的峡谷、罗马的山洞、中国的谷地,都留下了尼人的踪迹。

尼人比直立猿人要进步得多,他们有发达的大脑,脑量达1300毫升;尼人能制造比较精致的工具,学会了人工取火;尼人还学会了埋葬同伴,他们把死去的同伴与石器一起小心地安葬,这说明尼人开始思考人死后往何处去的问题。

但是,大约在7万年前,尼人从世界舞台上突然消失了,新兴的智人走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尼人失踪构成了人类学上的一个大谜。

尼人是怎么消失的呢?美国布朗大学的语言学家菲利普·利伯曼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家埃德蒙·克里林认为,尼人低级的语言能力是灭绝的原因。他们根据尼人建立了声道模型,然后用计算机测定其发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尼人声道像猩猩和婴儿一样,是单道共鸣系统,只能通过改变口腔的形状来改变声音,发音能力十分有限。语言的落后影响了思想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因而渐趋灭绝。

尼安德特人真的灭绝了吗?现在的一些偏远山区,可不可能还有他们的后裔孤绝地散居?这种可能性与荒诞的喜马拉雅山雪人和北美洲巨足人传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尼安德特人仍有孑遗分子的看法,大都以前苏联及蒙古学者的研究为根据。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教授波里斯·朴契涅夫发表了一些探讨这个问题的论文,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亚洲地区存在野人的连篇累牍报导,争论不休。

前苏联科学院曾在20世纪50年代报导在西伯利亚东部寒冷偏僻的地区,发现一群称为“丘丘拉”(被遗弃者或流浪者)的野人。据说这些人说话音域非常狭窄。这可能是遗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显示他们乃尼安德特人后裔的迹象。

然而大多发现野人的地点是在高加索山脉到戈壁沙漠的中亚地带。从15世纪起当地的部落民族和探险家,就不断有发现这些神秘的难以亲近的生物的报导。20世纪初,一名在俄国革命期间驻防帕米尔山脉的红军军官据实宣称他的士兵追到一个这样的生物并将之射杀。他在描述那个生物时,往往使用这些相同的字句:“前额倾斜……眉毛非常粗浓……鼻子极为扁平……下颌阔大凸出……中等高度。”这些特征与我们知道的尼安德特人极为吻合。因此,那些士兵很可能是杀死了一个世界上最后遗留下来的尼安德特人。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直立猿人可能出现在大约150万年以前,智人大约在50万年前由直立猿人演变而成。大多数人类学家都把尼安德特人列为智人的一个亚种,并称之为“尼安德特智人”,约10至3万年前,他们就有群体存在。1856年在德国莱茵省杜赛道夫市郊尼安德特山谷考古地发现的那个颅骨的一部分和其他骨骼。接着在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地,也相继发掘出了许多尼安德特人的骸骨。

根据出土的颅骨来看,尼安德特人看起来有些像猿,但脑容量跟现代人不相上下,甚至有的还要大些。他们的体型和身高与现代的爱斯基摩人差不多,长得粗壮结实。尼安德特人有的住在洞穴,有的扎营而居,大多居住在靠近动物迁徙的路线附近,以保证充足的肉食供应。此外他们还捕鸟、捕鱼。他们已懂得如何取火、制作兽衣,而且他们已有了审美观。他们知道照顾病人和弱者,知道埋葬死人。因此,他们可能有某种形式的宗教信仰。

据2000年8月《海外文摘》提供的资料显示,由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后发现,在10万年前的西欧地区,生活着尼安德特人(又译称尼安德克)。这个小组对法国东南部罗纳河畔挖掘到的远古人类遗骨化石化验分析后,作出了这一结论。按照所挖掘出的化石来看,尼安德特人矮小粗壮、眉骨高耸。

法国和美国科学家说,他们发现,猎术高超的尼安德特人,常常采用屠宰猎获动物的方式屠宰同族人。在洞中掘出的人骨和兽骨化石留下的痕迹清楚显示,尼安德特人至少有规律地屠宰了6个人,被屠宰的有成年人,也有青少年和儿童,其中一个人的舌头被割下,另一名成年人的腿骨则被砸碎以取出骨髓。

法国考古学家德克勒尔说,观察研究洞中掘出的人骨和兽骨化石,可清楚地看到人骨骨肉相连的关节部位被砍,与兽骨被砍位置相同。

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家史密斯教授则认为,尼安德特人的吃人动机有待考证,初步推想是:史前人可能把人肉当成兽肉一样的食品,或者人肉被当成祭祀祖先的供品。

事实证明,尼安德特人确曾有了自己的信仰——譬如祭祀祖先等等。然而尽管尼安德特人具备了各种技能和社会组织,但是他们还是灭绝了。他们是否不能适应约4万年前冰期最后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变化?或是被技能更先进的种族取代?或是与较近代人种杂交,在持续的进化过程中受到同化?有的专家认为,尼安德特人的头盖骨越来越大,婴儿出生越来越困难。也许是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我国人类学工作者李炳文、胡波在《人类的继往开来》一书中认为,尼人灭绝是由于严格的近亲婚配造成的。他们指出,近亲婚配使尼人人种退化,人口减少。尼人眉脊突起,额骨收缩,直立姿势反不如猿人,走起路来踉踉跄跄,这正是近亲婚配的结果。尼人行动缓慢,直立姿势的退化使他们在觅食、御敌中处于劣势地位,终于日趋灭绝,成为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旁支。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尼人是被智人消灭或同化的。他们认为,尼人发展的后期,体质形态和智慧更高级的智人兴起了,智人在与尼人的斗争中消灭了尼人,剩下的少部分的尼人也与智人通婚,被智人同化。尼人化石上往往有受伤的痕迹,可能就是被智人打伤后留下的。但是人类学界大都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尼人在广阔的土地上生活,数量一定很可观,智人不可能将其灭绝,也不可能将其同化。

在西方,尼人在考古学界一直是人类起源的研究热点之一。

他们除了在面部特征上已经相当接近现代人之外,更为扑朔迷离的是,他们好像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在欧美考古学界,有人说,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间,已经逐步演变成了生活于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尼翁人,即克人;又有人说他们就是阿尔玛斯——蒙古野人,还有人说他们已经与现代人杂合、混血……科学家则更多地倾向于:尼人已经在千万年前突然消失了。真相到底如何呢?先看看科学界对尼人的研究过程吧。

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马塞兰·布尔博士得出以下结论:“脑容量与现代人相似,但智力上属于幼稚型,且外形粗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像类人猿那样曲膝前进。”但1957年,美国的两位生理解剖学教授通过对这个尼人化石的研究,认为这套尼人遗骸属于一个老年尼人,大脑已有一点轻度萎缩,并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至于说他智力上幼稚和像类人猿一样走路是没有根据的——

尼人在形态上已经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1984年,在以色列凯帕拉洞穴中,出土了一具相当完整的尼人遗骸,为我们复原了尼人的真正面目:尼人身高约1.70米,体重69千克左右,舌骨与现代人相似,与现代人不同之处则是他的眉骨、眼窝向上隆起。与现代人的祖先直立人相比,尼人有宽大的面颊和鼻子、颧骨高、下颚小、外貌已接近现代人,但头却比现代人大得多,大脑左右已经分工,并且大多数尼人属左撇子。

最令科学家吃惊的是,尼人竟能制做并吹奏用动物股骨制作的长笛,而人类使用乐器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难道生活在4000年前的尼人比现代人更进步?更令人称奇的是,尼人用大块石头凿成炉子,以猛犸骨头作炉脚,形状就像今天的蜂窝煤炉,而3~4万年前的尼人房子,基础上已经使用了柱脚,房屋比中国陕西的半坡遗址还先进得多。并且尼人只吃熟食,已经有了相当水平的营养内容。凡此种种,表明尼人比现代人更有智慧,更具备战胜大自然灾难的能力。可他们为什么被时间所淘汰?

于是,科学家们提出尼人进化而成新人的假说。但在以色列的卡尔梅勒山的山脚洞穴中,人们发现,里面既有尼人遗骸,又有新人遗骸,而这些新人至少存在于10~11万年前,它表明早在尼人之前,就已产生了新人。那么新人就不可能由尼人进化而来。尼人和新人一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假设:他们之间有没有互相通婚呢?在卡尔梅勒山的塔邦洞穴中发现的41000年前的新人骨骸,一经复原,却是尼人。于是人们自然会问,尼人与现代人的关系到底是怎样呢?

1987年,DNA专家通过DNA分析尼人的祖先与现代人的祖先应该在60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果真如此吗?1993年在叙利亚挖出的2岁尼人遗骸,经拼贴复原后,竟出现了一个与现代人一模一样的小孩!

我们先不猜测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只需问一问,一个进化到如此程度或者说比我们的祖先还要先进的尼人怎么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我们的祖先能活下来,他们为什么不行?

科学家把物种的突然消失归咎于大自然的灾变,但对3~4万年前的地球进行考察,没有发现足以使生物大规模灭绝的灾难证据,而且地球人还活着,说明这个灾难并不是全球性的。尼人真由此而灭绝?

种种研究给出了信号:尼安德特人还活着。那他们在哪里呢?前苏联的科夫曼博士说:“他们就是阿尔玛斯”,并做了长达几乎40年的研究。首先科夫曼根据目击者提供的有关“阿尔玛斯”的资料,复制出了它们的图像:颊骨高、鼻孔大、嘴也大、下鄂小。与尼人几乎相同。

据说,在高加索地区,有人见到过阿尔玛斯,他们对人类相当友好,相遇时还会打招呼呢。目击者说,有的阿尔玛斯不怕人,甚至到玉米地里啃青玉米,潜入当地居民家中找残饭充饥。

19世纪初在高加索扎丹山,曾有人捕捉到一个女性的“阿尔玛斯”,这名男子把她带到居住的特库西纳村,先把她当“牲畜”饲养,并取名萨纳。三年前那男子让她到小木屋居住,并成为家中的帮手。许多人见过萨纳,肌肉呈灰黑色,全身长着带红色的毛,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像呻吟一样的声音表达意愿,主人用简单的话或手势吩咐活计,她能理解并且去做。作为奴隶的萨纳,后来为主人生了三个小孩,三个小孩皮肤均为浅黑,体格强壮,语言能力与人类没有区别,长大后都结婚生子,而他们的母亲萨纳则于1880年去世。

萨纳的第三子在65~70岁去世后,其头盖骨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莫斯科达尔文博物馆收藏,据其人类学家宣称,就眼窝上部及后头部形状而言,具有尼安德特人头盖骨的特征。

尽管如此,在没有得到阿尔玛斯活的标本之前,还是难以确定阿尔玛斯是不是尼人后裔,尼人是否还活着仍旧不可遽下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