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中50个第一次
369600000030

第30章 获得荣耀 (2)

小丁是一个新来的职员,工作比较认真,可就是丝毫的疏忽,让他出现了巨大的工作失误。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小丁带着准备好的对外付汇材料到银行,赶在下班之前将这笔钱汇到香港。当时他记得自己认真检查了金额、日期、发票、合同,确信没有问题后交付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审核后,依照程序办理购汇付汇。

可是有一天,领导铁青着脸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第一句话就问:“你给客户付款的账号写的是多少?”小丁马上意识到账号有可能出了问题:账号是客户方面通过短信发给他的,小丁把它记下的时候,最后一个数字正好换行,他没有把短信继续翻下去,就漏掉了最末尾的一个数字。

由于资金没有及时到账,导致客户那边不能按时付款,损害了公司信誉,也造成了少量经济损失。小丁这才明白,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有时候尽管你为一件事情做了99%的准备,但也许就是1%的疏忽,前面的努力都会归零,甚至是负数。这也许就是职场生存的法则。

认真才能到位,负责才能成功。明白这一点不难,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职场人需要的仅仅是认真做好自己在职的每一天,坚持下去,使自己经手的每一份工作都能交出最好的答卷。

尴尬源于疏忽

林楠非常喜欢自己的公司,她好不容易进入到这家国企,一心想好好表现的她,没想到第一天就出现了一件“尴尬”的事。

那天早上林楠踏入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里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微笑着望着她。“好面熟呀,是王副总,不对,好像是刘副总。”林楠头脑飞速转动着,却拿不准是哪位领导。看着领导一直对她微笑,林楠也不好意思不吭声,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冒失地说了声:“刘总,早上好。”这位领导一愣,随即面无表情。

回到办公室,她马上拿出公司的手册,想确认一下刚才是否认错了领导。果然,她刚才确实“张冠李戴”,这对领导来说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林楠有些悔恨平时为什么不多长个记性。毕竟这个错误再去解释和澄清只会越描越黑,一个马大哈的形象就这样种下了。

提防松懈,远离疏忽

工作中,哪些疏忽容易损伤到你的利益呢?

1.透明空间不小心。

下班后,看着办公室已经没人了,有的同事就开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某个同事,接着就聊到了很隐私的话题,就在神聊的时候,远处的格子间突然传来领导的咳嗽声,此时的你怎么办?

2.形象无小节。

参加商务聚会的时候,每个人不但要穿着得体,尤其要注意自己形象的一些细节。想想看,一个女性穿了身很漂亮的职业套装,可没想到,正在跟客户敬酒时,客户却发现她那双黑色的丝袜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个大洞。自信心和形象都大打折扣。

3.醉态最难看。

男人喝酒醉了没关系,女人要是喝醉了也没关系,可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喝醉了会损害形象,即使你是为了工作,老板也不会心疼,反倒是自己的仪态大失,所以,在上酒桌之前一定要掂量掂量,千万别出丑。

4.提防有的话说出来就是错。

公司年会上,大家有说有笑,领导的身边站了一位美女,刚工作不久的员工献殷勤地讨好说:老板,您太太真漂亮。四下一片安静。原来,这位美女只是公司的一个客户,至于与老板的个人关系,大家也不得而知。如果此时,老板的太太恰巧出现……

5.眼神也会杀死人。

你在管理别人的时候,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管理。李主管的一个下属过来汇报工作中的失误,员工一脸可怜相,此时,李主管有些恼羞成怒,严厉斥责了助手,直到员工满脸通红,李主管还没有停下来……全然没看到背后有一双眼正意味深长地盯着他。

多一份谨慎,就不会为别人的疏忽买单

赵锐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员工,正因为如此,在关键时刻他才保住了自己的“金饭碗”。

他在一家投资基金公司工作的时候,工资待遇非常优厚,一次,他参与了一项VIP客服任务。这是一项既艰巨,又能创造巨额利润的工作。公司高层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责令他所在的部门务必完成任务。赵锐认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把每一个工作步骤,诸如发出了哪些传真、E-mail、与客户聊了些什么、怎样实现客户的需求都留存了记录。

工作一直进行得很顺利,可是没想到最后由于主管上司的一个疏忽使公司蒙受了很大损失。事后,公司高层追查此事。此时,主管上司竟然把责任推给赵锐,说他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遗漏了某个重要事项,因此才酿成现在的后果。

公司调查人员找到赵锐核实情况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地拿出所有记录,轻而易举地戳穿了主管上司的谎言,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位平时趾高气扬的上司很快就被公司解聘。而赵锐创造了一个下属炒掉上司的神话。

第一次踩雷

职场实录

我不是职场新手了,最近,却经历了第一次刻骨铭心的踩雷。

而最让我懊悔不已的是,这个地雷是我自己埋下的。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信息公司工作了两年,自认为在业务与资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未免要摆摆老资格,想显示显示自己。这时,我被调至一个新部门,新部门里有个老董,让我看得非常不顺眼。

因为大家和我说,这个部门就是老董的天下,大家都听他的,而且,据说这个部门来过很多有胆有识有为的年轻人,都在跟老董的较量中纷纷落马,最后,领导还是没有选出负责人,让老董暂时负责。

对于这件事,我很恼火,老董这个家伙,明明没什么本事,业务也做得不好,天天就想着倚老卖老,这可不成。所以当我知道自己要和老董搭档时,极度自负的我觉得有一种将遇良才,棋逢对手的感觉,大有与他一决胜负的气概。

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老董简直就不配成为我的对手,和他相比,我始终占据着各方面的优势,年轻、博学、新潮、反应灵敏、懂电脑、懂英文,这些都是老董不具备的;还有,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得也不差,就人缘来说,我比他在领导面前更吃香,我年轻时尚,和同事的关系也比他好得多。

老董唯一能炫耀的就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据说他是十几年前加入公司创业的,所以理所当然地以元老自居。可离了这家公司,他还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我觉得他要真有本事早就不是今天这个位置了。

有时候,看着他我就来气,他对我们年轻人这么不好,充分证明了他就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从他瞧我怨毒的眼光里,我知道他一定火冒三丈,对自己的地位不保感到恐慌。

我鄙视他,看到他一天到晚佝偻着腰,反应迟钝的模样,对着上司点头哈腰的模样,对着同仁嘻嘻哈哈的模样,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出,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年轻人是怎样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的。我决定给老董一点颜色看看。

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策划部,是由老总直接领导的,最为重视的一个部门。在讨论公司一个可行性方案时,其他人无论说什么,我都不提支持或者反对意见,可只要老董一开口,我就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并罗列出十条八条头头是道的不可能因素,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老董观念之落伍、学识之老化。

我想任何人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老董该知难而退了,但是他还是死赖着不动,简直是无耻地靠着老资格赖在这个部门里,还是一副他是代理主管的样子,真难为他这么死撑了。

可是,这一次,我的轻敌给我埋下的地雷,让我万劫不复。

一天,老董领一个人来找我,说:“这个人来咱这上班,是我小孙子的老师。”

看他迟钝的样子,我故意打断他,不给他面子,我说:“不管什么关系,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为了让老董尽失颜面,故意横指鼻子竖指眼地把那人刁难了一番。终于把这个人挤兑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我以为自己又赢了老董一招时,才知道,被刁难的那个人原来是董事长孙子的幼儿园老师。

我得理不饶人地挤兑人的行为遭到了所有人的仇视,此后,董事长看我的眼神都像要冒火,总经理看到我如同看到陌路人,部门经理更是当我不存在。

反正要离职了,我怒气冲冲地找老董质问,可他幸灾乐祸地说:要想不办错事,就一定要先学会别给别人埋地雷,否则踩上去的就是自己,其他就没什么可以传授给你了。

我恨得直咬牙,连做梦都在骂他,却又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愿赌服输。我的每一步棋都没有置他于死地,他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撒手锏。

职场补氧有几招

对老板的了解也是职场老人宝贵的经验

一些职场人会对另一些职场人好奇。

他们觉得为什么自己的能力也足够强,就是超越不了另外一些人。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经验的万分宝贵,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另一部分人比你更懂得领导的心意。

姜宁在一家网络公司的视频直播部门工作,已经上班三个月了。这和他的工作理想差距太大了,他应聘的时候是想来这里做访谈节目主持人,可进公司后发觉自己只是老员工的跟班,给他们打打下手罢了。

包括邀约嘉宾、收集资料、写采访提纲,而老员工要做的就是在一旁指指点点,挑姜宁的不是,最后在聚光灯下享受所有的光鲜。姜宁想要出镜主持,老员工却跟主管说他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去承担节目流程中的相关工作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姜宁心想,自己是名牌大学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凭什么受制于人。机会来了,有一次,老员工出差,主管决定让他做一期节目。节目做得很顺利,可老员工一回来立即就到主管那里挑了姜宁一大堆错,比如主持风格不稳重,现场把控能力欠缺,表情过于丰富。

令姜宁万万没想到的是,主管也是个保守的人,非常信服老员工的挑拨,还没等姜宁去申辩,就宣判结果:“姜宁的发型、着装习惯、访谈风格都不太符合这档节目的定位。因此团队决定还是让姜宁先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等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再作调整。”

搭建人脉圈,与人为善不踩雷

无论职务高低,人际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职务的晋升,技术的重要性是逐渐下降的,观念的重要性明显增加。

要有建立个人品牌的观念,给自己培养可爱的个性特质。以免四处树敌,树敌多了,自然容易踩雷。

要知道,令人愉悦和欣赏的人拥有更多的关系资本,周围的朋友超越出身、阶层、年龄局限。人活在世上,要不断追求改善和完美,不善于言谈的人要多学习讲话技巧,爱说爱动的人要有意识地调整把握好尺度,使自己出落得有气质、有迷人魅力。

还可以从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着手。尽量多做事情,在过程中把人脉关系运转起来。关系不是古玩,不能收藏和观赏,一定得用起来,原本亲密的关系几年不联络,也将慢慢淡化,这是用进废退的道理。人际关系在使用中加深和巩固,用得多未来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像不腐的流水,用起来的关系才不会生锈、消亡。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相邻几年的两户邻居素无往来,其中一家的女主人中午做午饭时因没有鸡蛋,向邻居的女主人借了两个。几天后,为表示感谢,借鸡蛋的主妇炒了一盘葱花蛋送给邻居。从此,她们开始交往,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实际上,要鸡蛋和送葱花蛋都是借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会,建立起人际关系网。

在为人处世中磨砺自己,恨他就超越他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高手参加比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