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中50个第一次
369600000032

第32章 抱怨不如改变 (1)

职场补氧有几招

抱怨不如改变

很多职场人的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长不高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既然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工作中出现问题,抱怨是没有用的,向毫无裁定权的人抱怨,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发泄情绪,而这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工作人员,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假使这个方案仍不管用,你也得到了一次沟通和锻炼的机会。

尤其是不要在领导面前抱怨,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找领导表示你对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满,很可能把他也给惹火了。

所以即使感到不公、不满、委屈,也应当尽量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也许你已积聚了许多不满的情绪,但不能用滔滔不绝的抱怨方式发泄出来,而应该保持冷静,就事论事地谈问题。过于情绪化将无法清晰透彻地说明你的理由,而且还使领导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如此你就应该另寻出路了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找领导反映问题,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使用正式场合,尽量与领导和同事私下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做不仅能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领导的尊严,不至于使别人陷入被动和难堪。

改变不了,更无须抱怨

有的问题即使沟通也不能解决,那么就更不要去抱怨了。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总是抱怨客观条件,那么你就可以把所有不成功推给客观条件,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地失败了。

有的事情,抱怨不如冷静表达,而不是要攻击或贬低对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别人通过一些事实证明自己错了是件很尴尬的事情。让领导在下属面前承认自己错了就更不容易,如果你沟通也解决不了问题,就去做一些你能掌控的事吧。

例如排除负面情绪,不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对的,等领导给自己一个“说法”。正常工作被打断了,影响了工作进度,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不满,更高一层的上司也会对你形成坏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说你如何不对了。要改变这么多人对你的看法很难,今后的处境更为不妙。

改变你抱怨的语言系统

孙飞在文化公司担任前台秘书,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琐碎事务,加上薪水不高,升职渺茫,她的工作状态就更糟糕,一天到晚就像一个 “怨妇”一样,经常把“烦啊”、“穷啊”、“压力大啊”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走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搞得公司领导对她意见非常大,搞不好连前台的工作都不保。

孙飞的抱怨听起来似乎非常直白,但缺乏实际内容,是非常空洞而模糊的。一方面并不利于“说者”明确自身实际的问题和困扰,而往往纠缠在笼统不清晰的消极认知中无法自拔。

即使抱怨给自己听,也应该改变自己“受害者”的心理,一个人在开口抱怨之前,应该明确困扰自己情绪的“罪魁祸首”,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压力的“元凶”,表达出自己期望获得改善的重点要求,比如“想睡觉”、“停止加班”等,而不是以“烦死了”、“愁死了”、“郁闷死了”这样简单的形容词一笔带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处境,并帮助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助或改善策略。

比如你所在的公司连续三天加班,却拿不到任何加班费用。此时即使你鼓起勇气决定向部门主管反映问题,但如果只说“我烦死了,我好郁闷”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不如换成“加班太频繁了,睡觉都睡不够,如果有加班费,自己就能感觉得到重视了”。

抱怨不成,反而遭到孤立

当领导和同事正忙于自己的工作时,你去找他抱怨,岂不是给他烦中添烦、火上浇油吗?即使你的抱怨很正当和合理,别人也会对你产生反感、排斥。让同事听见你抱怨领导其实并不好。如果失误在领导,同事对此都不好表态,怎能安慰你呢?

如果是你自己造成的,他们也不忍心再说你的不是。眼看你与领导的关系陷入僵局,一些同事为了避嫌,反而会疏远你,使你变得孤立起来。更不好的是,那些别有居心的人可能把你的话添枝加叶后反映到领导那儿,加深你与领导之间的裂痕。

工作最忌讳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不如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第一次发飙

职场实录

我在一家外企工作,负责技术支持。工作三个月,我兢兢业业,从未迟到早退,而且耐心细致,不但在部门会议上受到了表扬,还拿了500元业绩突出奖,本来兴高采烈地想请大家去吃饭,却被一句闲聊中伤:“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一到单位就知道抢着出风头。”“可不是,你瞧她那得意劲儿。”恶毒的话语从洗手间里飘出。

听着他们的语气,我气得手脚发抖。回去告诉闺密,闺密说,你是不是太张扬了,有时候对同事要谦让些。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自己是有些问题,应该注意自己和同事的交往方式,多为别人考虑一些,于是大家抢案子的时候我不抢,先让别人挑,假日值班调不过来的时候,别人值班2天,我多值一天,去欧洲出差的机会让给了赵大姐,自己则选择了韩国……我觉得自己这次做得够完美了。

令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年中评比,我拿到的评分居然是“average(平均)”,离理想的“outstanding(杰出)”差两个等级。

我跑去问经理,经理虚弱地说:“以为你不会介意的,再说,你年纪轻,多的是机会……”

我打了个寒战,突然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了。天哪,我怎么就会不介意呢?

该来的终于来了,上周五,我在工作以来第一次发飙了,而且是和一个非常爱找碴的同事老迟大吵了一架。

那天,老迟负责的工作出了问题,她习惯性地想把责任往小字辈身上推,居然骂我:“你是猪脑子吗,我以前料理山东的case,从未出现过问题……”

“拜托,你刷刷牙行吧,问题就出在你身上。”我毫不客气地回答。

老迟愣了,5秒钟后开始呼天抢地,跑去找老板哭诉,誓要把我拽下马。

“你惨了,她是三朝元老。”有人警告我。

“我不怕。”我故作镇定,但是我还是赶紧想办法,那就是立即把事情的原委、出故障的原因、客户的反馈意见整理成文档,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整个公司的人——有惊无险!

这以后,我再不是乖乖女,而是有名的小泼妇,同事们对我也敬怕兼具,反而让我工作起来顺利了许多。

职场补氧有几招

改变受气模式,你值得发飙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孩子骗家长的钱,父母竟一次一次被骗;丈夫打妻子,妻子竟一回一回被打……这些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现象——交往模式的存在。也就是说,两个或几个人交往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使你在其中处于弱者位置也不会引发对方的同情,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有改变这种模式,你才能成为人际关系的主人,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时候发飙是一种手段,不能绝对地评定为好与不好,凡事无绝对,关键看能否通过发飙达到目的、解决难题。倘若发飙时机和对象得当,有时也是通向胜利的有效方式。对职位较高的职场人而言,适度的发飙有助于树立职场威信,如果新来的下属不听话,“选择性发飙”也许是最短平快的解决途径。

发飙要适度,不要酿成情绪污染

谢峰的坏脾气在公司是出名的。他擅长摔电话,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会非常愤怒地经过别人的工位,随手抓起别人的电话摔在桌上,当众说几句狠话,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至于被摔坏的无辜电话,那可不关他的事。有一次,他吼了一句:“你今天如果不给我换抽水马桶,晚上我就把抽水马桶放在你家餐桌上。” 新来的员工被惊吓得半分钟没吱声。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职场人,公归公,私归私,永远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更不要以私害公,否则你会成为“全民公敌”,至少是大家烦恼的人,谁有错,你就去找谁,千万不要伤及无辜,即使是面对你痛恨的人。哪怕是对方有错在先,惹毛了你,你也要分公事私事,保持克制。

如果是和同事之间为私事不和,也要在业余时间解决私人恩怨,有必要时不妨找领导帮忙。这就好比有人故意踩了你一脚,你再生气也不能在办公室放把火,要不然你想,老总会更生谁的气?

不要逼自己的同事发飙

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一般情况下同事之间发飙的情况都是一方对另一方情绪的不体察导致的。

如果这样,小绵羊也会成为大老虎。

男同事有时候就会因为粗心惹恼女同事。女同事可能会借机发表与男同事相左的意见,如果男同事缺乏察言观色的习惯,仍然试图说服甚至命令女同事的话,一场小小的办公室战争可能就要爆发了。

一个我行我素的男同事对女同事说:“这个任务很急,我们俩今天留下来加班吧,明天一定要交上去。”

女同事用商量的语气说:“今天吗,可是我今天想早点回家,不如我们把任务带回家分头去做,明天早上再汇总,好吗?”

男同事说:“不行,如果分开做咱俩不好沟通,还是一起在办公室加个班吧。”

女同事不情愿地说:“可是我本来答应今天陪男朋友吃晚饭的,唉,其实我觉得在家用MSN沟通也是一样的,而且太晚,我一个女孩回家也不安全……”

男同事居然还没明白女同事的意思,热情地说:“没关系的,做完以后我可以用车载你一段啊,而且吃饭可以改天再约是不是,工作第一嘛,对不对?”

女同事开始有点不高兴了,她说:“工作第一是没错,但能在家里搞定的东西,并不一定要留在办公室做嘛。我今天真的有点累了。”

这时男同事如果及时妥协,同意女同事把任务带回家去,事情也就结束了,没想到男同事居然执迷不悟,对女同事这样说:“你现在就感觉累了呀,我没看到你今天干了多少重活呀!”

女同事终于爆发了:“你是不是脑袋有问题,我干了多少活有必要向你报告吗?老板都没要求我们加班,你这么一腔热情是图什么啊?反正我的那部分工作带回家做,你爱在办公室做就在这做吧,明天交货。”

女同事抓起小皮包扬长而去,娇小的背影平添几分英姿。只有男同事犹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站在那里,愤愤地自言自语——我惹她了?我惹她了?然后把办公桌上的鼠标敲得砰砰响。

实际上,同事之间产生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懂得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而已。如果能够多体察别人的情绪,很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而且,同事之间根本没必要动不动就以“工作第一”来压人,还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难怪合作者会火大了。

无论是老板还是下属,同事之间都要掌握一个真理——同事是用来合作的,不是用来命令的。

同事发飙,你需要冷静

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当同事发飙的时候,你可以用冷静灭掉他的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