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中50个第一次
369600000035

第35章 道歉与被道歉 (1)

很多事件如果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完全可以当下解决,没必要走到正式道歉这一步,这需要职场人提高情商,灵活与巧妙地处理问题。

一次开例会,有个同事忍不住抱怨了一下公司的网络财务系统,说财务部为了自己工作方便,让软件公司设计了那么复杂的系统,人为地给其他部门增加了工作量。可是,他猛然看到,例会上坐着一位财务部的同事,而且那套财务软件系统就是那位同事负责建立起来的。

在大家的目光暗示下,该同事立刻注意到了财务部同事尴尬的表情,立刻当众向财务部同事道歉说:“对不起,刚才那么说是开玩笑的,我实在是被这套系统整晕了,我也知道财务部的同事肯定不是故意为难大家的。可能平时大家工作中沟通比较少,如果能多沟通,让软件公司改进一下就好了。”

财务部同事的脸色立刻缓解,马上点头同意:“是啊,各部门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是准备让大家用一阵子就搜集反馈意见让软件公司集中改进呢。”

一场危机轻松化解。后来财务部的同事果然很认真地开始搜集各部门的反馈,最后让软件公司把系统调整到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状态,不仅解决了矛盾,也促进了工作。

大多数情况下,处理问题的原则都应该是“对事不对人”,如果察觉到自己的言行可能伤害到了他人,没必要死扛着不肯道歉,甚至不肯向对方发个示好的信号,或者说根本就不能把握道歉时机,以致积怨颇深。

事实证明,大部分纠纷和矛盾当下就可以沟通和解决。当然,我们面对别人道歉的时候也应该有既往不咎的态度,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有些小事情,过分追究,可能伤害别人的面子和积极性,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做了。这个原则是针对一些聪明人适用的,你不追究,对方也知道自己错了,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是对于一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还要经常敲打一下,要追究责任到人,否则对方不能得到提高。

第一次不想上班

职场实录

我不想上班了。

我一直忙得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钟表。可是,就当我刚完成一个大项目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发了几天高烧,让我在床上老实地躺了一个礼拜,答应家人的出国旅游也泡汤了。

这是我在今年最长的一段休息时间,没想到却是裹着被子、喝着药水度过的,不过这样也好,因为睡觉算是最彻底、原始的休息。躺在床上的时候,我感觉到我不想上班了。

想象自己的工作,压力太大了。老板聘请了一位新的人事总监,新的管理方法是末位淘汰制。

自从实行这一制度,销售部里的每个人比以前努力多了,销售额据说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半,老板拍着我们的肩膀,笑着说“努力啊”。但是办公室里再也没有一团和气的景象了,大家整天处在一种高压力下。半年下来,销售员已经换了30%,留下来的人,像我,也是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原来亲密作战的同事,现在各自为战。有几次几个同事为了抢客户,甚至撕破脸在销售总监面前吵起来。

令我最难受的是,看着被淘汰者离职和销售经理被降职,谁知道下一次陷入这种难堪的会不会是自己。不错,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此刻,我对公司一点感激之心也没有了,销售部对人事部,特别是那位外来的人事总监愤恨至极。

我是人,不是机器,我希望工作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也看重工作带来的精神满足和人际关系,可是这种只看销售额的管理方法,让我经常感觉胸闷,和公司、老板好像只有雇佣关系,同事与同事之间只有利用关系,每天睁开眼就开始拼命工作。

现在病了倒好,真希望一直躺着,再也不用上班了。

职场补氧有几招

别让压力压垮你

很多人不想上班,是因为不堪压力的重负,压力实际上是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当的压力就是动力,可以催人奋进,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压力的缺失会导致积极动机不足、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注意力空置等不良表现。如果压力水平特别高的话,会摧毁人们的心理环境,导致广泛性焦虑、强迫倾向、注意力碎片化、偏执型压力感受,甚至引发抑郁症。

应付压力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时,必须学会“积极地休息”,就是在思维过程中,紧张的思考后,不妨暂时松弛一下,休息一会儿,使大脑神经中枢在思维的循环性节奏中恢复平衡状态,这往往有助于良好状态的来临。只有放下所有忧虑,怀着闲庭信步的心态看待现状,才能“旁观者清”。

该有的休闲娱乐还得腾出时间来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生命的平衡点;全盘皆乱的话,生活的信心都会因此葬送。当然,适度的调整需要有,比如原来一周吃好几次大餐,现在就以自己下厨替代,多感受一些动手的快乐而不是消费的快乐。

职场人要学会在特殊时期找到生命的乐趣。如果压力巨大的时候,生命的能量补充也就耗尽了,这是不明智的。把危机当成挑战,谁能把它当成一场挑战或一个锻炼,谁就能从中汲取最大的养分,谁也就是危机过后最壮硕的职场人。

所以,现在应该是每个人好好表现的时候,不管是为了自己当下的饭碗还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别让自己没压力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失压力,真的不上班了会怎么样呢?

想想看,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作为丈夫,你的妻子需要你;作为儿子,你的父母需要你;作为销售人员,你的客户需要你;等等。在你被别人需要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挺有价值,但是如果你没压力,没人需要你,你怎么办?

微微是个“富二代”,从来就没有体会过生活的压力。有人对她说:“你找份儿工作吧。”她说:“你给我一个找工作的理由,如果我出去工作,那么面对领导,我就不能有脾气,跟同事合作我也不能有脾气,跟客户谈判我还是不能有脾气,也就是说我要活得很窝囊。我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工作,一个月才能挣万八千,而我爸爸每个月给我的零花钱就五六万,我为什么要找工作?你能告诉我吗?”

她不想找工作的理由逻辑上成立,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没有领导把她当作下属需要,没有团队的成员把她当作工作配合的伙伴需要,没有客户把她当作提供服务的社会人需要。

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成了购物狂,走进商场的时候,工作人员前呼后拥很殷勤。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人家把她当作钱的主人来重视,人家重视的是钱。但是她的感觉是:他们都需要我,她在心理上获益了,觉得终于有人重视自己了,终于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了。

因此,这儿买完之后去那儿买,那儿买完之后再到这儿买。两三天之后,觉得又没什么意思了,又没有人需要自己,没有人重视自己,于是再去继续买。陷入了病态的消费之中。

由此可见,压力的缺失并不是一件好事。由于缺乏应有的压力,一些人找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最终导致一些病态行为。

万一不上班,你会更失落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心灵想象成一个水杯,这个水杯中装满了水,这些水代表着我们在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动机,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今天要完成一份讲演稿,明天要去看看客户,后天要给以前的客户打电话……

我们的心里面装着的这些东西、这些事情是我们的工作,这时我们的大脑是被各种各样的自我价值感、各种各样的积极动机填满的。如果把这杯水倒了,所有的积极压力就都没了。这时水是没了,但是杯子没空,水倒出去以后空气就进去了。也就是说,当我们把代表积极动机的压力清空之后,空气自然就会填补到杯子中去。而自然填补进去的这些东西,有一些则是不当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人生体验。

所以,有句话这样讲:所谓的好人就是没时间干坏事的人,那所有的成功人士也就是没有时间去失败的人。安排你的时间去工作,这也是一种享受。

为你自己去工作

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工作着的人们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

当你开始推诿责任,当你丧失工作激情,当你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请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你在为谁工作?”

小敏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了。”

朋友说:“你把老板发财的门道摸到了吗?”

小敏老老实实回答:“还没有!”

朋友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懂,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小敏觉得是个好主意,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问他:“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小敏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

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最终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

压力小测试

请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内是否出现过下述情况,测试结果视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1.觉得手上工作太多,无法应付。

2.觉得时间不够,所以要分秒必争。例如过马路时冲红灯,走路和说话的节奏很快。

3.觉得没有时间消遣,终日记挂着工作。

4.遇到挫败时很容易发脾气。

5.担心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评价。

6.觉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赏自己。

7.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

8.有头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难以治愈。

9.需要借烟酒、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绪。

10.需要借助安眠药协助入睡。

11.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令你发脾气。

12.与人倾谈时,打断对方的话题。

13.上床后觉得思潮起伏,牵挂着很多事情,难以入睡。

14.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15.空闲时轻松一下也会觉得内疚。

16.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后感到内疚。

17.觉得自己不应该享乐。

计分方法:从未发生:0分,偶尔发生:1分,经常发生:2分。

0~10分:精神压力程度低,但可能显示生活缺乏刺激,比较简单沉闷,个人做事的动力不足。

1~15分: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某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仍可应付。

16分或以上:精神压力偏高,应反省一下压力来源和寻求解决办法。

第一次哭泣

职场实录

我刚工作的时候,和一个美女是同事,她是一个爱抱怨的女孩,而且每每抱怨都有所斩获,连部门领导都要看她脸色,但是我只抱怨过一回,就立刻受到严厉的批评,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新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要任劳任怨,而我显然是任劳但不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