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准噶尔1:西域桃源
3697300000007

第7章 树下结拜(1)

美髯公自认为人群中数他年长,当仁不让,第一个起立报名:“卢振邦,乾隆五十五年生,五十一岁,家住汾河湾。原本姜太公重孙奚之后,封于卢,今山东长清县,后以地名为卢姓。寻根问本,乃神农氏炎帝之后裔。汉朝卢绾唐朝卢照邻、卢纶,宋代卢俊义,明末卢像声,均为本家。此次西行,全为兄长去伊犁军屯探望侄儿。”

美髯公一报年龄,大伙儿心里便有了底,一一按长幼次序,自报家门和西行的目的去向。

接着报名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的汉子,长得一表人材,稀疏的胡子,下嘴唇正中有一黑痣。他声气硬朗地说:“在下姬兴国,乾隆五十六年出生,岐山人氏。黄帝乃根本,文王是先祖。去阿山金矿寻女婿。”

继之报名的是位矮身材秃顶的汉子,声气也挺硬朗:“甲有田,乾隆五十七年生,蓝田人,商汤孙子术甲之血脉,以先祖名字甲为姓,是黄帝孙子帝喾的后人。去塔尔巴哈台金矿找儿子回家成亲。”

第四位起身报名的是位高个儿,黄头发,灰眼睛:“不才康四海,乾隆五十八年生,四十八岁,南郑人。先祖是西域康居国王子,后定居中原,至今仍有亲戚联系。康某西行,有合适的营生便做,挣几个盘缠串亲戚去。”

“在下姚大山,乾隆五十九年生,四十七岁,闽南人。先祖出生在姚墟,便姓了姚。唐有姚崇为相,辅玄宗有‘开元之治’;明有姚广孝辅燕王朱棣称帝,录功第一,官拜太子太傅。至于在下嘛,说出来脸上无光,大家既已成为异姓兄弟,谅道出家丑却也无妨。不才五女一子,因教子无方,以致其走上邪路,替英吉利商人卖鸦片,去年被钦差大臣流放西域,在伊犁犯屯劳作。此去犯屯探视不孝之子。”

说罢,他用衣袖擦拭半秃顶的汗珠。

第六个报名的是位身架精瘦、精神矍铄的汉子:“不才姜三采,乾隆六十年二月出生,四十六岁,天水人。先祖姜尚子牙,是神农氏炎帝后裔。三国天水出姜维,为诸葛孔明所收所器重,九伐中原,人才难得;明朝姜立纲,七岁命为翰林秀才,精通书画,官至太常侍。不才愧于祖先,羞于家教,独子犯法,发配绥来犯屯劳作,前往探视。”说罢,也揩汗不止。

“俺叫鲜一正,乾隆六十年七月生,四十六岁,太谷县人。”细看此人,有些特别:宽厚的脊背有点驼,倒八字眉浓得活像饱蘸墨汁的两笔刀撇。只听他说:“相传先祖是纣王叔父胥余箕子,黄帝后人,被周武王封到朝鲜,从此姓了鲜。明朝有鲜延年,顺庆知府,是个清官,老百姓都怀念他,是俺本家。俺去阿山军台看儿子。”

紧接着报名的是位大头圆脸、腰粗腿弯的汉子:“忙玉升,乾隆六十年十月生,四十六岁,九龙人。先祖是元朝的忙哥撒儿,征伐功高,授兖公。明朝的忙千户是本家。”说至此,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接着说:“要说西去,不才也着实难张拙口。家教惭愧,仅有一子,也是中了英国老毛子的毒,入了贪财的邪,走上了贩卖鸦片的歪道儿,被禁烟大臣发配库尔喀喇乌苏犯屯。为人之父,不得不去看他。”

第九个搭话的虎背熊腰,长着一弯儿络腮胡子:“独九星,嘉庆元年五月生,四十五岁,湖南常德人。先祖是北番右贤王刘去卑,据说出自陶唐氏,尧的后裔,封在冀北刘地,今河北唐县,老根子也是黄帝。到塔尔巴哈台军屯看女婿去。”

“我叫乙千斤,嘉庆元年十一月生,四十五岁,蜀中人。先祖商汤,字天乙,子孙便姓了乙,也是黄帝后裔。西汉乙瑛,做鲁相;明代乙邦才,随史可法守扬州,骁勇善战。此去阿山犯屯,也是为了儿子。”说罢,他的脸胀得红一块紫一块,汗津津的。

接着发话的是位眯着小眼、烟锅总不离手的汉子:“在下金不换,嘉庆二年生,四十四岁,潮安人。相传先祖是黄帝之子元枵之后,号金天氏,后人便姓金。要问金某西来何事,也是低头汗颜。不肖之子利欲熏心,竟为老毛子偷运鸦片,被林大人发配西域,在广东地劳作,不知何日能回乡继承祖业。”

一位身瘦嘴大的汉子起立发话:

“我叫夏千岁,嘉庆三年生,四十三岁,金陵人,大禹王后裔。本姓姒,因启建夏朝,后代便姓了夏,也是黄帝血统。夏某此去,看望军屯的小弟弟,在塔尔巴哈台。”

“虎生仁,嘉庆四年生,四十二岁,晋阳人。”说话的是位身材中等粗壮的汉子,须发灰色。只听他说:“黄帝之孙颛顼有八恺,也就是八个贤能的儿子,有一叫伯虎,他的支庶后人便姓了虎。明朝有刚正敢言的虎臣,是在下先人。虎某西去,只为找回淘金不归的女婿。”

第十四个自报家门的是位身材不高却壮实的汉子,两道八字眉倒也引人注目。

“俺,公志高,嘉庆五年生,四十一岁,亳县人。家史说,先祖是周公旦之后,鲁昭公。昭公把王位传给弟弟定公。定公封昭公的两个儿子为公爵,子孙便姓了公。源自姬姓,也是黄帝血统。在下西行为的是寻那经商不归的兄长。”

紧接上发话的是那位好逗笑的汉子,长一把山羊胡子。“在下木留仙是也,嘉庆七年生,三十九岁,银川人。据传老祖先扶余王,率百户渡海,建百济国,也是黄帝骨血。宋有状元木待问,明有布政使木增。不才此去塔尔巴哈台犯屯,为看望弟弟。”

第十八位器宇轩昂,吐词铿锵:

“我叫徐天尧,嘉庆八年四月生,三十八岁,涌州人。据传先祖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若木封于徐,子孙便姓了徐,出自嬴姓,也属黄帝血统。老先人娶了回民女子,入了回教。徐某此去哈图山金矿谋生。”

“在下我七斤,嘉庆九年生,三十七岁,九江人。先祖是齐国国君的儿公孙我。此后子孙就以我为姓,出自姜姓,炎帝血统。奉老母之命,往伊犁寻找军屯未归的父亲。”此人下颏甚短,嘴唇外凸。

第二十一位起身搭话的是个笑容可掬的倭瓜脸汉子:“不才柳书强,嘉庆十年腊月生,三十六岁,河东解县人。相传先祖柳下季,本周公旦之孙,封于濮阳柳下屯。从此,后人姓了柳。出自姬姓,黄帝血统。柳某要去乌喇乌苏军台找弟弟。”

一位猴眼大嘴大胡子的汉子发话:

“我是支定胜,嘉庆十一年生,三十五岁,敦煌人。先祖是西域月氏国单于世子,入关后定居酒泉。三国时吴人支谦,大经学家,就是本家。此去塔尔巴哈台金矿,找叔父一道挖金。”

紧接着站起的是位中等身材的汉子,头大发密,天灵盖前突,眼眶高起,鼻根低陷,令人注目。只听他报:“雪中豪。嘉庆十二年出生,三十四岁,襄阳人。先祖姓芈,黄帝后裔。去伊犁犯屯找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