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头三年
369800000012

第12章 远离浮躁,把握实习关键期

和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浮躁。--李开复大学生实习期,是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有些新人入职后才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干了三个月或半年就走了。频繁换工作的后果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还得忙着找工作,而人力资源经理看到这样的简历,一般都不会聘用这样的员工。问题出在哪里?问一问自己的心,就能找到原因了。一颗浮躁的心会带着你的眼睛在各个职位、各个企业之间来回游移,你会觉得这个工作你能做,那个你也能做,最后导致你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好。这种心态就形成了一山望着一山高。人们都一直在向外思考,而没有向内去思考自我,去站在企业和社会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当出现这种浮躁心态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呢?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一段时间,当真正融入到企业里干一段时间后,也许你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这种工作的确不适合自己,那么你可以重新去选择,这样,你至少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下一步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让你的选择不再盲目,从而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选择。还有的实习生,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工作,即使勉强过关能够转正,但是因为在实习期间工作太轻松,没有做过有难度的工作,等到真正定岗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搞得自己很痛苦。接下来的工作做得不好受到上级的责备,他们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所以,实习期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李开复先生曾经讲过这样的一段经历,那是他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时候,招聘了一个实习生,有一次这个学生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

李开复凭个人经验,判定这个学生将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一颗浮躁的心,怎么可能懂得“静水流深”的道理呢?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张先生从高校找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张先生把其中的李晨同学留了下来。其他的人一个也没用。大家很好奇,张先生为什么唯独把他留下来呢?张先生说,李晨有一颗沉下来的心,就是这样的心,打动了张先生。正式实习的那一天,张先生向同学们介绍部门的成员老刘和他们的分工。其中老刘是公司的老业务员,年龄偏大。其他同学都喊他“老刘”,而李晨一直很尊敬地称他“刘老师”。老刘的性格非常好,见到青年人有什么问题,总是乐于帮助。于是其他的青年人就形成了依赖,一有问题,就风风火火请老刘解决,但李晨从不如此,他想着老刘也有自己的工作,所以遇到问题他先自己钻研解决,除非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请老刘帮忙。

李晨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无所事事,他见事做事,跟着同事跑银行和跑业务,即使在大热天挤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很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但是李晨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不懂的,我就多学点儿,总没坏处。”老业务员谈业务的时候,李晨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应该如何同外商交谈。有时老业务员打电话,李晨还悄悄地给老业务员递一支笔、一张纸,让人感到暖心的同时,也让李晨自己学到了经验,他用沉稳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浮躁的人是断然做不到如此细心和懂事的,他们总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可是却连一个周密细致的计划都搞不好,连一个抱怨的客户都接待不了,连一壶开水都不想提,甚至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这样做事,结果肯定是被淘汰的。职场命运如同一环一环相互连接的链条,如果将其中一环接错了位置,那么,就会使整个职场改变方向。所以,自省和忍耐常常会给人带来机遇,使人生峰回路转。当发光和耀眼不属于自己的时候,忍耐和坚持就显得尤为宝贵。总而言之,想要工作顺利起来,就请自己的心快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