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头三年
369800000027

第27章 李开复的打工经验:不被信任,就会被淘汰

一个人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个诚信和负责的人。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不但会丧失很多宝贵的机会,也会让周围的人接二连三地失望。--李开复李开复在大学打工期间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1981年,他在法学院打工。当时,法学院有一套非常老的学生选课系统,是用Cobol语言编写的。法学院院长想把这个软件从昂贵的IBM主机移植到价格低廉的DEC VAX计算机上,但是,院长找到的每一个承包商都报出了昂贵的价格。院长听说李开复是编程高手,就问李开复能不能帮学院做这个工作,而且可以给李开复支付每小时7美元的工钱。李开复特别开心,当时就表态肯定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不会影响秋季开学时使用。院长于是问到什么时候能有初步的结果,李开复答复说大概8月初就可以让整个程序跑起来,到了9月开学前可以调整一段时间。

接下工程以后,李开复当时觉得这个工作简直太简单了,并没有马上投入工作,到了7月底,他才如梦初醒,想起对院长的承诺,开始为法学院的软件忙活起来。没想到的是,这个工作的繁琐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着急,开始没日没夜地写。眼看到了8月,他只好跑到院长面前表示这个工作比他想象得复杂,整个程序要8月底才能跑起来。院长非常生气,他说,既然不能按期交工,就不用接着做下去了。院长决定还是把这个工程交给承包商去做。很显然,李开复已经失去了院长的信任。回到家里,李开复整整反思了一个晚上。这时候,他才感到,失去别人的信任,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同时也会感到失去了自身的价值,那种痛苦会把人完全淹没。第二天,李开复找到院长,表示道歉并愿意退还工资,院长只是平静地表示,工资不用退还了,接受了教训才是最重要的。被拒绝的这一课,多年来一直都深深地印在李开复的脑子里。这件事情如同一面镜子,让他时时刻刻监督着自己,让自己在一些关键时刻保持一种律己的心态。

对于职场来说,李开复的经验弥足珍贵,正如他所讲“一个人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个诚信和负责的人”。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就会丧失很多宝贵的机会,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人接二连三地失望。而这样的人,自己不但会丧失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也会让他处于“失信”的阴霾当中。张亚白毕业后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他能说会道,且乐于助人,不管是谁,跟他很快都能成为朋友。他也喜欢追根究底,国家大事、班级小事,他都喜欢看个来龙去脉。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对于他来说非常合适。因为张亚白十分好学,去了不久,就把价格、容积率、使用面积、公摊面积之类的弄了个一清二楚;其二,他很喜欢跟客户打交道,更喜欢跟客户交朋友,他是电脑高手,一般的软硬件问题都能帮忙解决。就这样,不多久,张亚白就得到了客户的信任,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有很多客户主动找亚白聊天、联络,找他帮忙。而谈到业务,张亚白的做法让其他同事大跌眼镜,因为他会告诉客户这个楼盘存在哪些缺陷,广告当中的哪些部分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似乎犯了工作的大忌,可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还是有客户看中了张亚白的这份诚实,对他推荐的楼盘深信不疑,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在所有同事中的业务额排到了第一名。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信任可以转化为一种价值。的确如此,当代社会是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过去我们不需要建立太多的关系,客户就会买产品,然而,今天只有建立了信任,才有可能实现销售。对于从事销售的人员来说,信任就是生命线,以客户为导向就是换位思考,以客户为中心来分析问题,帮助客户来解决问题。以客户为主才能更好地建立客户对自己的信任感,才能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其实,对于所有人来说,信任就是黄金,常听某位同事这样评价他人:“这个人不错,他说到做到。”职场人的确如此,必须记住自己对客户、对领导、对同事所作出的承诺,一旦作出承诺,人们就会期待承诺被兑现。人们也不会打电话,反复提醒这个承诺。但是承诺的事情万一做不好,失去了信任,就会让信任崩盘,也就是说,职场人不应该承诺他所无法提供的东西,而如果自己作出了承诺,最好记到日记簿里,作好自我提醒,努力实现对别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