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3702700000011

第11章 幼儿性欲和性心理发展(2)

性心理发展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有别于使用生殖器官进行插入式性行为的角度来看待性欲。我们将会谈到感情和心理快乐,同时还会将利比多当作一个特殊的术语来使用,它所描述的是性本能的能量,同时也只与性本能的能量相关。我们在此提出的基本观点是经典的精神分析观点,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身体内就存在着性欲。如果你已经了解了我们之前对性生理学所展开的讨论,那么这个观点不难理解。万事万物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当我们将其孤立开来解读的时候,才会出现理解上的问题。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一个人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格形成时期的经历通常决定了他(她)的成人性格。成人性格基本上是自我应对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从而实现个人融合的方法。在实现个人融合的过程中,自我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一时期所遭遇的成功或失败都会留下印迹。

在每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难题会妨碍发展或使发展固着,经历本书所讨论的一种或多种性心理问题。发展的固着会导致这个人产生偏执,对他(她)的人格及性情产生久远的影响,因此,成人的性格类型与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固着是一致的。

婴儿期或幼年期

在这个生命阶段,婴儿还没有充分发展的自我,他(她)无法掌控任何事物,对自己身边的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因此,他(她)无法经历什么从而定义自己。但是,这个婴儿经历过某些情感、刺激或冲突,这些可能是痛苦或快乐的感觉。他(她)对这些生理/心理刺激的最初反应是哭,这是婴儿试图平息痛苦或快乐刺激的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哭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在外部环境里负责照顾他(她)的人而言,哭能够吸引他(她)们的关注。这些人会喂婴儿吃东西,满足他(她)的快乐刺激,或者为婴儿洗澡,让他(她)觉得舒服,以消除因为不适造成的痛苦。

通常情况下,这个婴儿在吃饱而且擦洗干净之后就会立刻入睡。很快,他(她)就会意识到自己要依靠外部环境里的其他人来获得快乐和平息痛苦。从发现这个事实开始,这个婴儿便利用当前的情境,并渴望从这些人那里得到服务。正是从成熟期的这个关键点开始,婴儿的自我开始发挥作用。

从这一刻开始,婴儿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开始增长,他(她)也变得能够区分自己和当前的环境,区分他(她)的要求总是能得到满足时的娇纵和要求被限制时的剥夺感。如果婴儿的要求总是能得到满足,这会导致他(她)只考虑自己的欲望。从另一方面而言,如果婴儿经常感觉到被剥夺和限制,这也可能对自我的发展非常有害。因此,适当的满足再加上适当的剥夺对自我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来自外部环境的快乐满足会提升这个婴儿的自尊,如果自己的愿望因外部环境而受到挫败,这又会打击这个婴儿的自尊。随着婴儿的个人认知以及对身边环境的认知发展成熟,他(她)的自我也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他(她)不再只自私地关注个人满足和挫败。这个婴儿也由此开始从快乐原则走向刚刚浮出水面的现实世界。但是,婴儿不会完全放弃快乐原则,他(她)对其进行调整,使之成为现实原则。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性心理的发展从人生的这个阶段开始。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口腔期,无论什么性别,他(她)的母亲都是其爱慕的第一个对象。因此,孩童的第一个爱慕对象其实是乱伦的选择。恋母情结出现在婴儿期的早期。在这个早期阶段,婴儿的本我冲动主要通过他(她)寻求快乐的倾向表现出来。

婴儿从吮吸中获得快乐,并很快发现能从口腔刺激中获得满足感,即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例如,一个婴儿喜欢吮吸母亲的乳房,即使当时并没有分泌出乳汁。除此之外,他(她)还喜欢吮吸橡皮奶头、自己的嘴唇、甚至是空奶瓶的奶嘴。如果这个婴儿正在长牙,这尤其让他(她)感觉到满足。

在长出牙齿之后,婴儿发现自己可以用牙齿来咬东西,这让他(她)获得一种新的满足感。最初,这是一个让他(她)惊喜的发现。当喂食婴儿的人试图将食物从他(她)嘴边拿开,他(她)很快就意识到牙齿可以实现某种形式的控制,让自己一直不离开食物、母亲的乳房或奶瓶。当婴儿以这种方式不让母亲的乳房离开,母亲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这种全新的控制就是咬住自己的母亲。但这只是意外,因为婴儿在这个人生和发育阶段还没有学会如何伤害别人。

对成年人而言,口唇性格主要集中在性心理发展的口腔期。据说他(她)会渴望爱、保护和关心。他(她)缺乏独立,需要其他人的支持,从而展现出积极的自我形象。他(她)通过吃、喝、抽烟和其他嘴唇的活动(比如吮吸和亲吻)获得口腔的满足,进而得到快乐。当他(她)情绪低落或抑郁时,会啃咬或吮吸自己的拇指或其他的手指、抽烟或者喝酒,以平息痛苦,或者在假想中增强自信和安慰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这个成年人就退回到口腔期,他(她)在那个时候通过吮吸就可以轻松地安抚自己。

人生的孩童时期

很多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在这个时期完成。说、走、跑、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使用便壶或厕所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在获得了这些新发展之后,自我开始表现自己,儿童开始在说话的时候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他(她)可以作出判断。同样,在运动中也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他(她)在周遭的环境中变得更加灵活。很快,他(她)就学会了如何延迟满足感或者如何更早地获得满足。这都是伴随着思考和体验出现的,而不是听从本我的冲动。在做到这一点后,儿童逐渐从行为的原发性过程过渡到继发性过程。

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发展出超我,主要通过来自父母和他(她)身边的其他权威人物的奖励性及惩罚性特质进行主观化实现的。性心理发展的下一阶段——肛门期,也从人生的这一时期开始。在这一阶段,儿童从控制自己的肛门活动——排出粪便和憋住不排便——获得快感。儿童将粪便视为某种形式的所有物,为他(她)所拥有。与排便相比,忍住不排便就像保留住了一个人宝贵的财产。

但是,儿童还无法完全控制肛门活动,这是因为当父母试图通过如厕训练和检查与忍住不排便及不当排便方式相关的行为时,会出现冲突。不当排便方式是指儿童在地毯上排出粪便,在自己身上排便,以及不遵循如厕训练中的正确做法而是在便壶或厕所以外的地方排便。有些时候,当父母注意到孩子正在憋住粪便,他们会强迫孩子排便。

对成年人而言,肛门性格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它们源于在性心理发展的肛门期因为排出和憋住粪便的方法而引发的问题和冲突。与排便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形成各种性格特征。根据这些问题或冲突的特质以及儿童对清空肠道的态度与反应,他可能会变得贪婪、贪心、习惯囤积脏东西、吝啬而且不可信任。从另一方面而言,他也可能变得整洁、遵纪守法、做事讲究方法。

性蕾期的发育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情结

上文简单描述了性器官发育前的两个阶段。在其之后,弗洛伊德又引入了儿童发育的第三个阶段。他对这个阶段进行了如下描述:

“现在,我不应再满足于这样的说法——在儿童发育早期,生殖器的重要性只受到很小的影响,或者说根本不受影响。儿童的性生活与成人更加接近,不再仅限于选择一个对象。在幼儿性欲发育达到顶峰的时候,即使缘于生殖器的各种本能没有受到影响,儿童对生殖器及其活动的兴趣变得极其重要,和成年人的毫无二致。与此同时,‘幼儿性器组织’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与成人最后发育成熟的性器组织不同。这体现在不论哪种性别,只有一个性器官,也就是男性生殖器变得重要起来。因此,目前的情况不是生殖器的重要性,而是性蕾期的重要性。”(弗洛伊德,1923年)

性心理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性蕾期,出现在3—6岁之间。弗洛伊德表示,在人生的这一阶段,性器官变得重要起来,儿童从“拥有阴茎”或被“阉割”这一角度觉察到了性别的差异。在这一发展阶段,儿童发现通过抚弄生殖器能够获得快感,因此对生殖器的兴趣更浓厚,也变得更明显。小男孩可以玩弄自己的阴茎,但小女孩没有阴茎,也还没有发现自己有阴道这种器官。因此,她认为自己缺失了什么东西。

“毫无疑问,小男孩会觉察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但是一开始他还无法将其同他们生殖器的差别联系起来。他会很自然地假设所有其他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都有着和他一样的生殖器。我们知道他同时还在寻找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与他在器官上的相似性。身体的这一部分非常容易兴奋,发生变化,带来各种感受,让男孩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总是会提出新的任务,让他去探索。他希望在其他人身上也能看到这个器官,好拿它和自己的进行比较。他好像有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个器官可以而且应该变得更大。促使这个男性器官在青春期发育的驱动力也体现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探索的冲动和对性的好奇。儿童的许多裸露和攻击行为在以后会被他人毫不迟疑地说成是性欲的表现,通过分析发现这是他们为了探索性而进行的试验。”(弗洛伊德,1923年)

阉割情结出现在这一发育阶段。这一概念被用来解释在人生这一阶段出现的恐惧和焦虑,它对一个人性格和神经症的形成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通过手淫或抚弄生殖器所获得的快感,处于这一发育阶段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同样还面临着深深的恐惧和焦虑。小男孩发现阴蒂并不是没发育的阴茎,小女孩根本没有阴茎。他害怕小女孩是因为不乖而被切掉了阴茎,如果他不乖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在弗洛伊德看来,阉割情结应该被局限在那些和失去阴茎有密切关联的刺激和结果上(弗洛伊德,1909年)。

阉割情结和阴茎嫉妒

阉割情结同样会导致小女孩感到恐惧和焦虑。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当小女孩发现自己没有阴茎,她们最初的想法是阴茎被切掉了,并因此感到深深的失落,伴之以一种被称为阴茎嫉妒的情绪。尽管阴蒂看上去就像一个形状严重走样的阴茎,小女孩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少了些什么,这让她们感到处于劣势,因为阴蒂和小男孩大尺寸而且明显的阴茎并不一样。这一发现让她们产生出一种持久的印象——“她们注意到自己兄弟或者玩伴的阴茎,非常显眼,个头也大,随即就会认为这相当于自己身上那个小小的而且不起眼的器官。从这一刻开始,她们就陷入对阴茎的嫉妒”(弗洛伊德,1905年)。

在儿童发育的性器期,他(她)会受到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和阉割情结的支配。这些情结所产生的影响会导致深深的焦虑,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引发严重的精神神经症问题,如果在发展早期没有得到解决,它们会衍变为更加严重的性心理问题。

众所周知,瑞士的精神病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曾经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运动中的伙伴,后来在推出精神分析运动之后创建了一个精神分析协会——分析心理学协会,创造了恋父情结这个术语。他认为这个词语与弗洛伊德的术语恋母情结有所不同。

但是,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这个术语是多余的,没必要引入这个新词,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包括在术语恋母情结中。如果想要了解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这两个术语在希腊神话中的出处,请参见书尾的术语表以及我在有关心理治疗的一本书《无意识的心理动力学》(The Psychodynamics of The Unconscious)中有关这个话题的进一步评述。

阉割情结有一个假设——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这一阶段,儿童对男孩和女孩之间差异的观察仅仅在于他(她)们发现女孩没有阴茎,但并没有发现男性和女性有着两种不同的性器官。欧内斯特·琼斯(1953年)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思考由阴茎嫉妒引发的焦虑的过程中,这个观点至关重要。我们曾在第一章中论述过,在这一发展阶段,儿童无法看到阴道,这是因为阴道并不是像阴茎一样的外部器官。

但是,这种观察性假设的优势体现在儿童在之前假设中的想法——阴蒂是发育不完全的阴茎,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还会长大。小汉斯在他妈妈给自己的小妹妹洗澡时看到了她的阴蒂,当时就产生了这种想法。

尽管存在这些观察性假设,我认为弗洛伊德似乎还是将迫害妄想症归因于阉割情结,几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这一点可从下面引用的内容中看出来。

“阉割情结是反犹太主义最根本的无意识根源:因为即使是在托儿所,小男孩也会听到某个犹太人让什么人切掉了阴茎,这让他们有权去鄙视那些犹太人。而且在产生男性强于女性的优越感时,没有比这更深的无意识根源。”(弗洛伊德)

恋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