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穿越天堂来爱你
3721600000083

第83章 第四世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

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公元前139年夏,御史大夫林大夫喜添一子,起名梓豪,他奏本是因能成为汉武帝的子民而感到自豪,故取名梓豪。汉武帝大喜,特封刚刚在襁褓中的梓豪为列侯,谏大夫杜大夫对此反驳了一番,奈何汉武帝很是喜欢那句“因能成为汉武帝的子民而感到自豪”,驳回了杜大夫的谏言。

第二年春,杜大夫添一女儿取名杜林希,上书曰:吾妻临盆前一天梦见一只彩凤围绕着她飞来飞去,没想今日就产下一女,取名林希,希望她能为国分忧。汉武帝看后大怒,女子也想为国分忧,彩凤不是想成为皇后吗?遂下旨贬杜大夫为平民,从此不得从官,世世代代不得从官。

杜大夫成为平民,不过多年为官也是有些积蓄,从此之后他只能是杜老爷了,林大夫得到这个消息倒是没有什么不快也没有觉得很可惜,毕竟伴君如伴虎,只能怪杜老爷判断失误而已,怨不得别人。

在梓豪15岁,林希14岁的那年,也就是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林梓豪作为列侯也参加了这次战役,他主要跟着卫青学习。

当然,这也是汉武帝有意培养他,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

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经此战役之后,梓豪从此也拜在卫青门下,卫青对他也很是器重。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汉武帝欲将自己的三女儿小紫嫁给梓豪,正欲大婚前夕,也是这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

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

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只是这次战役中林梓豪为国捐躯,在他倒下之时,他的心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杜林希,只是他来不及弄清楚杜林希是谁,就已经轰然倒下。

汉武帝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但是,因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库,导致民生凋敝,在位晚年发生农民暴动,并且在巫蛊案中冤杀无辜。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子刘据也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极为宠爱他。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

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卫皇后的地位。而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除此之外,卫氏一门也得到封爵封侯。然而,宫廷当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争权夺势。然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特别是帝王所宠幸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容颜的衰老,其宠幸的地位也日见低下,慢慢地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取代。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元狩元年(前122年)四月,杜林希因始终无法找到那个让她牵肠挂肚之人的下落,无奈之下,便在父母之命下,嫁给了当地的县官,只是过门当日,突然猝死,死因不明。

杜老爷后悔不已,当初如若不徐吹一番的话,也许女儿就不会有此命运,只是后悔已晚矣。

“心心念念间,总有一人在心头萦绕,看不清容貌,记不清姓名,只是放不下。终究只是一普通女子,无奈之下嫁于人妇,只是心有不甘,心灰意冷间,骤然倒地,从此长眠。”

“没曾想当年少时,你我却是无缘相见,造化弄人,还好临死之前还记得杜林希三个字,只愿来世定要相见,以满今生之遗憾,虽不知杜林希是何意,但所有的意识都告诉我,我必须要找到你。今生奈何桥上我定不喝孟婆汤,定要记住这三个字,只为找到你。”

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岁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尊隋,每战必克,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出生于北周天和元年(566年),长安。李渊七岁时,父亲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李渊在隋炀帝即位之初先后做了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个郡的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大业九年(613年)春,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同年农历六月,杨玄感利用民愤举兵反隋,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

在此期间,李渊广交天下豪杰,遭到隋炀帝的猜疑。恰好有诏书命李渊去隋炀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问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李渊病了,隋炀帝又问:“病的要死了吗?”李渊知道以后日益恐惧,因此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络自污以自保。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

第二年(616年),他升为右骁卫将军。突厥侵犯边塞,隋炀帝便让他和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但他们的兵马很少。李渊便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骑兵,吃住骑射仿效突厥兵,给突厥看他们闲暇时的射猎驰骋。李渊有另外挑选善于射箭的士兵作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时李渊便下令埋伏攻击,结果打败突厥。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李渊奉命率兵征讨历山飞贼甄翟儿,与甄翟儿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汾阳)的雀鼠谷,李渊大获全胜。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

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隋炀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孤立了。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都是李世民的密友。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密谋起兵。

起兵造反的计策确定后,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

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时坚决不同意,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一会儿李渊还是答应了起兵,对李世民说:“我爱护你,怎么忍心去告发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