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3724400000003

第3章 胜战计(2)

狐偃献计避实就虚

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止,霸业衰落。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争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

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前 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称为晋文公。在晋文公治理下,晋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 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这时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阻止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龟缩在黄河以北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竭力主张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有侧背遇敌的危险,而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同时,楚王与晋文公有恩,在他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曾得到过楚王的帮助,所以他不能直接和楚军作对。

正当晋文公为此犹豫不决的时候,狐偃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因为他们已和楚国结成了联盟,并且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很不友好地对待过他。

这样,楚军就得从宋国撤兵去援救曹国和卫国。

晋文公在准备就绪后, 统率大军渡过黄河, 进攻卫国,很快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最终,迫使楚军主力撤出宋国,避免与晋军冲突,结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古计今用】

巧治学生多动症

李书君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叫王杰的同学,今年六年级了,始终是自由散漫的代表,课上课下就像得了多动症,上课时与同学说话如家常便饭。李老师与他谈过心,叫过家长,但没有什么作用。李老师想了很久之后实施了“围魏救赵”的计策。

一天上午的语文课,布置好作业,李老师故意离开了教室。不出所料,一会就听见班里有了动静,他推门而入,抓了个正着,“罪魁祸首”就是王杰。李老师板着脸把与王杰说话的几个人叫到了办公室,唯独没有叫王杰,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他们向李老师做了保证,以后课上一定不再与王杰说话。受到了批评的同学逐渐疏远王杰, 王杰开始意识到周围同学因为自己受到了批评,思想上有了认识。一天下午,王杰主动找到了李老师。

“老师,我能改正上课说话的缺点,老师,您帮帮我吧!”王杰恳求道。

“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你想叫老师怎么做?”李老师问。

“老师,我现在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了,但是身边的同学总躲着我,呜……”王杰伤心地哭了起来。

“王杰,只要你坚持下去,朋友会回到你身边的。”李老师鼓励说。

“真的?”王杰将信将疑地问。

“嗯。”李老师肯定地回答。

奇迹真的出现了,一连几个星期,王杰都表现突出,遵守纪律。李老师抓住时机,在周一的班会上表扬了王杰,把他树立为突出进步的小模范。王杰终于又找回了自己的朋友……

第三计借刀杀人

【释义】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简注】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而不必消耗自己的力量。这是根据《易经·损卦》推演出来的。

【计名探源】春秋战国时的史书中常见到此计的故事,而“借刀杀人”一语,则见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这所谓借刀杀人,又显恩相以德报怨,此计何如?”这出戏是写范仲淹的政敌企图让他任军队统帅——防守宋朝的边境,去平息西夏人赵昊的入侵,企图借西夏人的刀杀害范仲淹的故事。

本计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利用矛盾,借敌人内部的力量,或者是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对势力,而其关键所在,则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敌方的矛盾,包括敌方内部的矛盾以及敌方与盟友的矛盾,想方设法使这些矛盾扩大、激化,直至引起敌方内部争斗,或者引起敌方与盟友的争斗,以达到削弱或消灭敌方实力的目的。因此,在军事上,此计的运用多是与使用间谍相关的。

【古代战例】

子贡游说四国

春秋末期,诸侯混战加剧。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讨伐鲁国。鲁国实力不如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只有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着想除去与自己敌对的人。子贡劝他不要让异己在攻克弱小的鲁国中轻易占据主动,扩大他们的势力,而应该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了,但因齐国已做好了进攻鲁国的部署,转而攻打吴国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国讨伐齐国,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

接着,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一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除危机。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消灭鲁国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因此他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了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最终击退了吴军。

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代,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员勇士。他们的勇敢无人可比,他们的力气无人可及,甚至可以空手降伏猛虎。

一天,齐国重臣晏子碰到这三名勇士,可他们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座位向他施礼。这一不礼貌的举动令晏子非常气愤。于是他去见齐景公,说:“这三个人虽然勇猛但不懂礼法,那么一旦到了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如何能指望他们做到对内制止暴虐,对外勇敢杀敌呢?建议越早除掉他们越好!”

景公叹口气,面露难色地说:“这三人都是作战英雄,要想降服或杀死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如何是好?”

沉吟片刻后,晏子献计说:“我有个主意,派一位使者带两只桃子给这三个人,并告诉他们:三个人按照功劳大小吃桃子,谁的本事最大,谁就可以得到一只桃子。”

景公便按计行事。果然,三个勇士各自表功,相互比较起他们的本领了。

公孙接首先说:“有一次,我空手制伏了一头野猪;还有一次我捉住了一只猛虎。凭我的本事,我应该得到一只桃子。”于是他拿过一只桃子。

接着,田开疆说:“有两次我手持长矛,打跑了一整队敌人。凭我的本领,我也应该得一只桃子。”说完他也拿了一只桃子。

古冶子看到桃子都被拿走,没有他的份了,就怒气冲冲地说:“有一次我跟随主公渡黄河,一只巨大的甲鱼抢走了主公的马,窜进湍急的河水中。我潜到水中,在河底潜行,最后杀了甲鱼,救回了马。当我左手提着马尾,右手提着甲鱼的头从水中跳出来时, 岸边的人都当我是河神呢!凭这本事,怎么说也该配得到一只桃子吧?”说着,他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这时,公孙接和田开疆发现他们的同伴发怒,不由感到惭愧,说道:“我们的勇猛都比不上你,我们的本事也不能和你相提并论。我们拿了桃子却没有考虑你,说明我们两个都很贪心。今天若不以死来表达我们对自己贪心的忏悔,那我们太不知羞耻了!”随后,两人把桃子拿出来,然后拔出宝剑自杀了。

古冶子面对两具尸体,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他自言自语道:“两个伙伴已死了,只有我一个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而吹嘘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厌恶而不去死,这是不勇。假如他们两个把一个桃子分成两半,他们就都可以得到与他们的本领相称的一部分,我也就可以得到我应该得到的一个桃子了。”

说完,他扔掉桃子,也拔剑自杀了。使者回报景公:

“他们都已经死了。”

崇祯错斩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清初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在保卫明朝边境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难以逾越的屏障。可惜崇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使袁崇焕含冤遇害。

故事发生在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在北方崛起,势力日增。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父子亲率数十万满军,进犯明朝。

当时,袁崇焕是明朝宁远守将,奉命抗击敌人进攻。

他身先士卒,奋勇抗敌,阻击了努尔哈赤军队的三次大规模进攻,然后乘胜开城反攻,大败敌军,击伤了努尔哈赤,致使努尔哈赤含恨而死。

后来,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再次入侵明朝,又遭遇袁崇焕的迎头痛击,兵败而回。

1629年10月,皇太极率十万大军再次攻打明朝。皇太极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过长城,攻打山海关的后方,长驱而入。

袁崇焕听到消息,立即率部入京保卫皇帝,日夜兼程,比敌人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做好了迎敌准备。

皇太极先头部队刚到就遭阻击,只能狼狈逃跑。皇太极视袁崇焕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掉袁崇焕,皇太极定下了借刀杀人之计。

皇太极深知崇祯皇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捕捉了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听见他们部队将军之间的耳语,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所以部队才有可能深入内地。皇太极再放掉其中一名太监回京。

崇祯皇帝果然中计,他勃然大怒,以为袁崇焕谋反,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除掉了心腹之患的皇太极,侵犯中原就轻而易举了。

【古计今用】

借名人声誉的阿迪达斯

德国的阿迪达斯是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之一,它生产的阿迪达斯足球鞋,足球爱好者无人不晓。阿迪达斯足球鞋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它的契机源自1936年的奥运会。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呢?为此阿迪·达斯勒挖空心思琢磨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体和全世界的观众争睹名星风采时,那双穿在欧文斯脚上造型独特的运动鞋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一系列命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制胜法宝”。

以后,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达斯勒总要精心挑选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推出的最佳时机。

1954 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达斯勒又推出一个新品种——一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穿阿迪达斯鞋的德国队员却健步如飞,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性效应,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盛会,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产品供不应求。

1970 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奇地发现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伤可能无法参加比赛的消息已经通过媒体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许多人都还为他惋惜。阿迪·达斯勒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场。这双“神奇之鞋”又一次成了赛场的焦点,传遍了整个世界。

阿迪达斯又一次身价倍增,成功地和明星的名字“绑”在了一起。

阿迪达斯运动鞋与冠军仿佛产生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好像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以及正确把握产品推出的时机。

与足球联姻打品牌

1983年,湖北省某市日化总厂研制生产了第三代新式洗衣粉“WN”。产品在香港市场上一炮打响后,却迟迟打不开内地市场的销路,就连当地人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轰动香港的产品,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为了迅速开辟内地市场,扩大“WN”在国人中的影响,该日化总厂在促销上大胆制定了三大战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