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影响力
3742600000015

第15章 心理学教你提升你的影响力(4)

由此可见,随着商品经济日渐发达,人们所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而选择越多,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激烈;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世界。如果销售人员能够以此为突破口,给予消费者充分的精神世界上的“服务”,就会立即赢得优势。

第五节 禁果效应,调动客户的逆反心理

一、逆反心理促事成

在古希腊神户故事中,有一个关于禁果效应的故事。

相传,天神普罗米修斯将天上的火种盗取了,并悄悄送给了人类。这一行为被主神宙斯得知后非常生气,为了报复,他决定要让人间从此不得安宁。于是,他命自己的儿子火神用泥土制成一个貌若天仙的美女,并取名“潘多拉”。宙斯告诉她,她将降临人间,成为人类的一员,过上与凡间的女孩子一样的生活。临走时他还送给潘多拉一个盒子作为嫁妆,并嘱咐她说:“无论何时都千万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记住!”潘多拉应声说好。

来到人间后,潘多拉开始了凡间女孩的平凡生活,每天都很快乐,但每当闲下来时,她总是会想起那个盒子,并静静看着它,她想:“为什么不能打开呢?这里面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吗?真的会有不可预知的后果吗?……”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充斥在潘多拉的脑袋里。终于,潘多拉打开了那个盒子,瞬间,从盒子里飞出许许多多虫子,它们身上携带着各种各样的疾病,一齐向四周飞散开去,并渐渐充盈了整个世界。

就这样,宙斯的目的达到了,人间从此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灾难与疾病。

后来,心理学家把潘多拉的这种好奇心理称为“潘多拉效应”,也叫禁果效应。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夏娃曾经被告诫不要去食用智慧树上的果实,但是由于受到好奇心的诱惑,夏娃终究还是偷食了这株神秘树上的果实,最终被贬到人间。这种现象被人们总结为“不禁不为,越禁越为”。

禁果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人们对社会规范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反而越想去做,越是被禁止的行为就越是能够让人们强烈向往。如果有人在一道墙上贴上“严禁乱涂乱画”的标语,那这道墙面上很快就会被画满各种各样的涂鸦。父母对小孩子说,水杯很烫,不许碰;结果,孩子最终还是碰到了,并且烫伤了皮肤。历史上很多禁书,越是被国家封查得严,就越是吸引读者,结果成了大家争相阅读的畅销读物。

18世纪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希望将美洲土豆引进来,在法国的土地上种植。但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本国公民的强烈抵制,眼看着愿望就要破灭了,安瑞·帕尔曼切忽然想到了禁果效应。

于是,他在国王的允许下,在一块闲置的土地上种植了很多土豆,他还向王国要了一队卫兵,整天守在土地的边上。这一看似神秘的举动立即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更是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理。大家都想知道究竟这地下种的是什么宝贝,神神秘秘的,竟然还有卫兵整天守卫着。于是,大家伙在一起商议,准备深夜趁卫兵们都回家休息的时候,把地里的东西偷回家自己种植。果然,深夜时分,卫兵都撤了,此时,人们纷纷出动,成群结队地将田地里的土豆挖出来,并转移到自己家的土地里种植。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家家户户都种植起了土豆。

安瑞·帕尔曼切引进土豆种植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因为他深谙人类的逆反心理,懂得越是被倡议的事情越是得不到人们的积极响应,而越是禁止,反而越能够撩拨起人们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于是,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他的目的最终达成了。

二、销售人员如何应对客户的逆反心理

了解了人类的逆反心理,就等于掌握了反其道而行的技巧,也就是说,当你的意愿无法正面达成时,不妨试着从相反的角度出发。很多有经商头脑的人在做生意时,都会选择这种心理技巧,比如故意打出某某商品“限量出售”、“今日已售完”等标语,制造出产品十分畅销的假象,以此来激发客户的购买兴趣;如果有客户上门购买,他们又会打出人情牌,说目前还有一点存货,如果真心想要,就以最低价格出售,这种情况下的买卖就很难做不成。

销售人员在实际的推销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你苦口婆心地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客户,客户反而会拒绝;为了尽快签单,很多销售人员还会用穷追猛打来显示诚意,但事实上,这种密集轰炸只会把客户越“推”越远,因为客户因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正好是反向的。

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读懂客户的逆反心理很重要。心理学研究指出,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反驳销售员的见解。当销售人员针对产品的种种优点进行解说时,有逆反心理的客户会故意提出反面意见,使销售人员的观点站不住脚;

二是沉默以对。不管销售人员怎么絮叨,即便说得是天花乱坠,客户不说话就不说话,态度冷淡至极,他们用一语不发来抵制和反击销售员;

三是一概拒绝。面对推销,他们态度十分坚决,坚持不听,坚持不购买,并以“我不需要这种东西”为由拒绝,销售人员说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销售人员在推销的时候并未觉得客户有什么不满的地方,甚至他们在推销时,客户还会不时地以“嗯,我知道”、“我明白”来做回应,销售人员欢天喜地说完了,但客户最后还是抛下一句话“我知道,但我不需要”,再次将推销人员推到了门外。

由此可见,销售人员如果读不懂客户的逆反心理,就很可能在推销的时候碰壁。我们知道,客户的逆反心理事实上是由他们本能的防范心理造成的,而这种防范心理完全可以通过销售人员施加巧妙的心理影响,予以缓解或消除。

不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许不少销售人员很快就会发现,当我们察觉到客户的逆反心理时,其实它早就产生了。这个时候再去想办法缓解、消除异议,客户的逆反心理其实是很难动摇的,因为客户自始至终都有表达自我价值的权利和需要。

那么,作为销售人员该如何消除客户的逆反心理呢?说得简单点,就是使用激将法和引导法。所谓激将法,就是直接否定客户,激起其反击的心理,最后顺着销售员设好的路子一步步走下去,直到套出客户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一旦找到了核心问题所在,销售的单子就不难完成了;而引导法指的是,销售员对客户提出的问题首先表示赞同,肯定对方的观点,然后再转换立场,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沟通中运用同理心力求与客户达成一致,引导出客户的真实想法,最终将其反对的问题转化成销售机会。譬如销售人员见到客户时,礼貌地说声:“打扰您了吧?”或“现在就签单是否有点快呢?”这样问表面上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但事实上,对方的逆反心理往往会使其正中销售员的下怀。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把客户的逆反心理扼杀在萌芽中。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应该很清楚,哪些节点是促使客户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交谈的开始阶段,一定要避免这些敏感节点。比如,在谈话中,销售人员自顾自地陈述往往容易引发客户的逆反心理;为此,销售员应该用问题替代陈述,效果要比单一的陈述要好得多。

三、反用逆反心理

小岑刚工作半年,要说销售经历,他还真的比不上组里的其他几个同事,但小岑却后来居上,得到了销售部经理的职位,领导甚至还给他配了一个助理。有些嫉妒他的同事还以为小岑与领导有什么亲戚关系,但经过一段时间合作之后,他们发现,小岑的能力可真不是虚的。就拿上回来说,李总的单子在那儿悬了半年多了,好几家公司都派人去过,但那笔单子就是签不下来。小岑没来之前,公司也派人去过,全都灰头土脸地回来了。但小岑一出马,立即就搞定了。

在销售界,大家都知道,李总是有名的难搞对象,要想从他的手上拿下一笔单子,真的比登天还难。那天,小岑只带了张名片就去见李总了。见面后,小岑没有像其他销售员一样,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而是在李总的公司里环视了一周,然后说:“我看您的这些办公设备也并不是非更换不可啊,应该还可以用上个半年吧!”说完,小岑递给李总一张名片,就礼貌地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