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反应
3742700000012

第12章 抬头低头 摇头扭头——头部动作(1)

点头代表同意,摇头代表不同意,头部的动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判断他人的想法,并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跨地域的共性。本章将为你讲解人们点头与低头、仰头与抬头、摇头与扭头的动作都代表了什么含义。

同意、回避或者懊悔——点头与低头

点头是一种很常见的肢体动作,而且点头的动作是所有头部动作中最经常出现的一种。点头所代表的意义是认可、赞同和肯定。

在古代,点头的动作所代表的意义是根据身份的高低而定的。一般都是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皇帝对大臣。地位低的人点头所代表的意义是服从,例如服从上级、父母和皇帝的命令等。而地位高的人的点头所代表的意义是赞同和肯定,例如当一个大臣提出某项政策时,皇帝如果表示同意的话,就会点头。

点头的幅度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微微点头的动作,表明基本同意的态度;而用力点头的动作,则表明了十分赞成的态度。通常,点头的幅度越大就越说明这个人肯定的态度越坚定。

在你倾听别人说话时,如果插不上话,那么你适当地做出点头的动作,对方不仅能感觉到你在认真听他说话,而且他会更愿意说下去,并且还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对你也会产生好感。

虽然点头的动作所代表的意义是赞同和肯定,但是如果点头出现的次数太多的话,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消极作用,会给人一种不耐烦之感。这时你点头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就会发生改变,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告诉他最好尽快结束这次谈话。

为了证明这种现象真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人专门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而实验的结果则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实验者找来了12个相互之间关系比较陌生的学生参加这次实验,这12个人中有6名男性和6名女性。实验人员随机地把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两人一组互相交流,围绕着“大学校园学生创业”的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时间为10分钟。

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人员要求实验组成员,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点头的次数不少于3次,不多于5次;而在第二次讨论的时候,点头的次数不少于30次,不多于40次。

第一次谈话结束后,实验人员要求对照组成员分别对实验组进行印象打分。结果,实验组成员的平均印象分为8.6分(满分为10分);第二次谈话结束后,实验组6名成员的平均印象分为5.8分。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第一次谈话的好印象随着第二次谈话中点头次数的过于频繁而下降。这是因为对方从频繁的点头中感觉到了不耐烦,并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从而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们要注意,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使用点头的动作,不可频繁点头,因为这样一来点头动作所代表的积极意义就会变味。相反,如果你在滔滔不绝的说话时,发现对方总是不断地点头,那么你最好尽快结束谈话,因为你的侃侃而谈已经让对方感到不耐烦了。

点头的动作虽然通常都会和口头上的肯定同步,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果一个人一边点头,嘴上一边进行着否定,那么可以说明他嘴上所说的话并不是他真实的想法,他在说谎。

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当众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河村隆之声称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河村隆之的这一言论立刻引起了很大争议,尤其是中国南京市市民强烈谴责河村隆之歪曲历史。

2月21日晚,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当众宣布,由于现任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严重伤害了南京人民的感情,所以南京市决定暂时停止与名古屋市政府之间的官方来往。

3月5日,河村隆之请求拜访中国驻日大使馆,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恢复名古屋市与南京市之间的来往关系,但是遭到了中国大使馆的拒绝。

被拒绝之后,河村隆之又参加了一个记者招待会,期间一名记者问河村隆之对南京大屠杀是否真实存在过的看法。

河村隆之的回答是:“我认为,中国所说的日军杀害了30万名非武装的中国人民,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在河村隆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却不住地点头。这个动作说明,在河村隆之的心中,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由于某种客观因素,他不得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低头

低头的动作属于点头动作中的一部分,点头的动作是由低头和抬头动作共同构成的。低头也有接受和同意的意思,但是低头动作更常代表后悔和回避。

人在低头的时候常常能把自己的面部表情成功地隐藏起来,而被隐藏起来的面部表情通常都是消极的表情。当事人之所以采用低头的动作隐藏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因为此人的面部表情很丰富,比较容易暴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需要加以掩饰。

2013年5月,G8首脑峰会在美国戴维营举行,外界均认为这是奥巴马和普京第一次以最高国家元首的身份见面。但是,刚刚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11天的普京并没有给奥巴马面子,以“忙于新政府组建,无法分身”为理由拒绝参加这次在美国举行的G8首脑峰会。

2013年8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发表言论,认为普京的逻辑思维就像一个坐在教室角落里无聊的孩子一样。除此之外,奥巴马认为普京的头脑里充满了冷战时期的思维。同时,奥巴马取消了访问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行程。

面对奥巴马公开发表的言论,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公开进行反击。8月31日,普京公开讽刺奥巴马和美国,认为奥巴马这个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曾不止一次挑起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军事冲突。美军军事干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那些地区的军事冲突。同时,普京表示,俄罗斯强烈反对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叙利亚问题。

2013年9月,APEC峰会在俄罗斯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会期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相互冲突”为由拒绝参加。

由于普京和奥巴马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尖锐,G20峰会召开时,组委会不得不把普京和奥巴马的座位安排得距离远一些。后来,作为东道主的普京在彼得宫设宴款待前来参加在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的领导人,虽然奥巴马没有拒绝参加,但是却迟到了半个小时。

后来在正式举行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拍合照时,作为东道主的普京居然迟到了,似乎是在针对奥巴马的迟到进行反击。普京在经过奥巴马身边的时候,耸了耸自己的肩膀。而奥巴马的反应则是低头闭眼。

这说明奥巴马用低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面部表情。奥巴马与普京之间的尖锐关系,不仅代表了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说明两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同样紧张。

俄罗斯专家安德鲁·库钦斯这样评价奥巴马和普京的“缺席秀”:“尽管当今美俄之间的关系远没有古巴导弹危机时那么紧张,但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却从未像如今奥巴马和普京之间这么恶劣。”

低头的动作除了具有掩饰的意义外,当一个人羞愧的时候也会出现低头的动作。你如果在谈论让对方难为情的事情,那么当对方出现低头的动作时,说明对方已经感觉到惭愧了,你要适可而止,尽早结束那个让对方难堪和羞愧的话题。如果你一直喋喋不休地说下去,那么对方在感到羞愧之余,还会对你产生厌恶之感。

低头的动作还代表着拒绝的意思,不过代表拒绝意思的低头动作常常会伴随着扭头的动作。也就是说先低下头,然后轻轻地把头扭转到一边去。

如果你在说一些让对方羞愧的话题时,对方出现了低头并扭头的动作,那么就说明你所说的话不仅让对方感到羞愧,而且难以接受,他在拒绝你所说的一切。如果你继续说下去,极有可能会引来对方的反驳。

对于一名管理层人员来说,在员工犯错误时,批评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要不然批评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而尺度的把握往往是通过观察对方低头的动作来确定的。

如果因为你的批评,员工的头部由最初的平视渐渐转变成了低头的动作,那么你的批评就可以结束了。如果你继续批评下去,那么员工就会不耐烦,并且拒绝接受你的批评,尽管嘴上不会说出来,但是他的低头动作会渐渐扭转到一边,也就是不再面对着你。如果这时,你依然没有停止你的批评,那么后果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极有可能会造成上下级反目,让员工憎恨你。

员工小华向经理汇报工作,但是在汇报的时候出了一些错误,使得经理火冒三丈,当着另一名员工的面就开始批评小华。小华也知道经理的批评是应该的,因为毕竟他确实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于是小华感到很羞愧,并渐渐地低下了头,这说明经理的批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经理并没有适可而止,反而继续批评,在此期间,小华逐渐把低着的头扭到了另一边,并且还看着旁边桌子上的烟灰缸。经理的批评依然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严厉。但是小华的肢体语言已经说明,经理的批评早就应该结束了。小华不仅开始拒绝,甚至有了厌恶的感觉。

没过多久,小华愤怒地拿起桌子上的烟灰缸,并用力地摔在地上,气氛地吼道:“你不就是个经理吗!有什么好神奇气的,老子不伺候了!”然后摔门而去,留下震惊的经理。

总之,低头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是所代表的意义却很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

敬仰还是轻蔑——仰头与抬头的微妙差别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敬仰时,他会出现仰头注视的动作。这种仰头的动作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

例如,小孩子会仰起头请求成年人答应他的要求。小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仰视的动作,除了因为成年人具有帮助他实现愿望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身高上的差异,因为小孩子的身高总是低于成年人,所以在与成年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仰起脑袋。

当一个人仰着脑袋注视某个人或是某个事物时,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就会升起一股崇敬之意。有不少人利用了人类的这种心理。有的领导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让下属敬仰自己,在开会的时候,会刻意把员工的座位安排得较低,而把自己的位置安排在较高的座位上。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座位低的人由于高度的原因,不得不在交流的过程中仰视座位高的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仰头的动作,而这个仰头的动作往往会让人在无意识中出现一种崇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