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3743100000014

第14章 缺陷是用来补偿的——心理学教你如何超越自卑(1)

面对完美的人,我们会感到自卑。但是,其实他们并非如我们想象般完美,同样有缺陷和烦恼。缺陷是用来弥补的,自卑是用来超越的。正因为如此,生命引擎才有了原动力。

他们并不完美——那些让你自卑的人

提起自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弱者,似乎只有弱者才会自卑,因为弱者处处不如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自卑的心理,即使是那些伟大的人物也不例外。

毛泽东总是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不论毛泽东处于什么样的弱势地位,他依然保持着自信,正是因为这种自信支撑着他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毛泽东曾经这样形象地形容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三年内战爆发初期,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事实力悬殊。不仅军队人数相差甚远,就连武器装备也是天壤之别。一个是步枪,一个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即使在这样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依然坚信共产党的军队能战胜国民党。

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国民党的军队不过是“纸老虎”,表面上可怕,实际上外强中干,根本不堪一击。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自信的伟人,也曾经被自卑所困扰着。毛泽东从湖南师范毕业后,和同伴们一起北上,来到了北京。由于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当教授,所以就为毛泽东介绍了一份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毛泽东对这份工作其实还是很满意的,不仅有工资还能随时随地看书。那个时候毛泽东很想和蔡元培、傅斯年、罗家伦等一些名人交流自己的观点,但是因为他的湖南口音实在太重,别人都听不懂,所以就拒绝了他,这对毛泽东的打击可不小。

那个时候毛泽东也老大不小了,依然还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每月只有八元大洋的收入。而比毛泽东大不了几岁的***、胡适等人的收入已经高达每月四百大洋。

面对这样的对比,毛泽东难免自卑。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被自卑打败,正是因为这样才创造了一个伟人的传奇人生。

德国天才哲学家尼采也是一个被自卑困扰的人,他出身于一个牧师的家庭,从小体质就不好,整个人都瘦瘦小小的,这让尼采养成了孤僻和自卑的性格。后来尼采遇见一个让自己心仪的姑娘,于是他就开始追求这个美丽的姑娘。

由于尼采很自卑,在追求的过程中给人一种笨拙的感觉,所以那个美丽的姑娘拒绝了尼采。这样一来,本来就自卑的尼采更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后来,尼采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哲学研究中,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强而有力的人生哲学来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也正是因为这样,尼采成为了一个着名的哲学家。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

因为有西施的存在,麻痹了吴王夫差,为越王勾践的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王昭君出塞,汉王朝的边境得到了十几年的和平。因为有貂蝉,司徒大人王允才能顺利使用连环计,成功除掉董卓这个残暴的叛逆,同时也改写了东汉末年的历史。因为杨玉环的存在,唐明皇李隆基“从此君王不早朝”,葬送了一个大唐盛世,迎来了安史之乱。

那些拥有至高权力的男人,应该见过不少美女,但是这四大美女依然可以把他们迷得神魂颠倒。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应该是十分完美的。但是,她们其实都有着致命的先天缺陷。

西施号称有“沉鱼”的美貌,因为她曾经是一名浣纱女,有一次在洗东西的时候被水中的鱼看到了,于是那条鱼被她的美貌所惊艳,就晕头转向地沉入了水底。

但是西施的脚特别大,比一般女子的都要大。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流行小脚女人的审美观,但是这双大脚对于擅长舞蹈的西施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这样会让她的舞蹈变得滑稽可笑。

后来西施就想了一个掩饰缺陷的办法,她在跳舞的时候总是穿着长裙子,而且还为自己制作了一双木屐。这些措施不仅掩盖了她大脚的缺陷,而且穿上木屐和长裙之后,西施走路的样子变得更加婀娜多姿,看起来十分优美。

王昭君的美貌有“落雁”之称,相传她初到边塞的时候,遇见了一只掉队的大雁,那只大雁也被她的美貌迷得晕头转向,落在了地上。可是王昭君的肩膀实在太过消瘦了,这样王昭君穿起衣服来就显得比较难看。

后来,王昭君总是会穿一件毛皮斗篷来掩饰自己的缺陷,而且由于红艳斗篷的衬托,显得王昭君的皮肤更加白皙。

貂蝉号称拥有“闭月”之貌,相传有一次貂蝉在观赏月亮的时候,月亮也感叹她的美貌而自卑,于是就用乌云遮住了自己。但是貂蝉的耳垂实在太小了,这样她戴起耳环来就会因为对比而暴露出自己的缺陷。

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貂蝉常常佩戴那些镶嵌着大颗宝石的圆形耳环,这样一来不仅掩盖了她耳垂太小的先天缺陷,而且还让貂蝉看起来更加美丽。

杨玉环号称拥有“羞花”之貌,相传有一次杨玉环在欣赏美丽的花朵时,那些花朵认为自己没有杨玉环美丽,于是就收起了自己的花瓣。但是杨玉环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她有狐臭。为了掩饰这个缺陷,杨玉环会经常洗澡,所以才有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

完美只能在人们的想象中才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完美,但是每个人似乎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于是,许多人都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自卑,但我们需要用正确理智的态度去面对这种缺陷,不要深陷自卑的泥沼。

所以说一个人有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人与人之间有差别会对比,当你不如人的时候,就会生出一种自卑感,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情绪。但是一个人不能总活在自卑中,应该想办法战胜自卑。

学阿德勒超越自卑——自卑的心理补偿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早年曾经跟随弗洛伊德学习精神分析心理学,但后来因观点不同,两人决裂了。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流派的创始人,但是由于他总是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导致很多曾经追随他的人最后都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与他决裂,如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凯伦·霍个。

不同的是,阿德勒是第一个与弗洛伊德决裂的人,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脱离精神分析流派以后,阿德勒创建了自己的心理学流派,并把这种新的心理学流派命名为“个体心理学”。

就是这样一个在心理学界响当当的人物,曾经也被自卑所深深困扰过。阿德勒于1870年在维也纳出生,是家里第三个出生的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阿德勒的哥哥从小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不论在学习还是体育上都是佼佼者。而阿德勒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哥哥光环笼罩下的阴影中度过的。

阿德勒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且还被佝偻病所困扰。因为佝偻病,阿德勒的外形看起来就十分怪异,再加上与同龄人在进行体育运动和室外游戏的时候总是远远落后,这使得本来就自卑的阿德勒变得更加羞于见人。

不过在阿德勒两岁之前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尽管他处处不如优秀的哥哥,但是却因为体弱多病而得到了妈妈的特殊照顾。在三个孩子中,阿德勒的妈妈最疼爱的就是阿德勒了。这种疼爱对阿德勒来说无疑是灰暗生活中的一缕阳光。但是,这缕阳光随着阿德勒弟弟的出生而转移了。

阿德勒曾经回忆说:“在我两岁之前,妈妈很宠爱我。但是当弟弟出生之后,她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弟弟身上了。而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从此之后,阿德勒总是被自卑困扰着。

阿德勒不仅在家里感到自卑,在学校也不例外。因为这种自卑心理,阿德勒的功课并不优秀。有一年,阿德勒的数学成绩十分糟糕,没有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这门功课。面对成绩如此糟糕的学生,老师理所当然地请来了阿德勒的父亲。

老师在与阿德勒的父亲进行交谈的时候,劝诫阿德勒的父亲为阿德勒重谋生路,因为阿德勒并不适合学习。老师建议阿德勒的父亲把阿德勒送往鞋匠那里当学徒,因为这样阿德勒会掌握一种谋生技能。

这件事情深深地打击了阿德勒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也大大刺激了阿德勒敏感的神经。从此之后,阿德勒像疯子一样努力学习。

阿德勒的努力很快就获得了成果,不久之后阿德勒成为了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1895年,学习成绩优秀的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

后来阿德勒写了一本书,名字叫《自卑与超越》,因为阿德勒已经成功战胜了自卑。而阿德勒的一生也被认为是努力克服自卑的榜样。

追求完美是许多人的目标,可是人并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陷,而这些缺陷就成了很多人自卑的原因,而这种自卑往往会制约人们努力向上的动力,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阿德勒是一个天生体弱多病的人,而且患有佝偻症。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先天缺陷。正是因为这种生理缺陷的存在才导致了阿德勒自卑的心理,阿德勒还把这种自卑心理带到了学校中。

于是,被自卑笼罩的他学习成绩变得越来越差劲,而这种差劲的学习成绩再加上体弱多病又使得阿德勒越来越自卑,于是阿德勒就陷入了自卑的恶性循环中。但是后来阿德勒奋发图强,成为了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学习成绩的优秀让阿德勒重拾自信心,逐渐战胜了自卑的心理。

可是阿德勒那自卑的源头——身体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阿德勒战胜了自卑呢?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吗?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

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心理补偿”。既然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而且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那么,为了消除这种缺陷所带来的自卑,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就需要追求一种“心理补偿”,这种“心理补偿”往往会帮助人们战胜自卑。

“心理补偿”是指,当一个人被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这种缺陷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所干扰时,就会陷入一种自卑的状态,而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目标的实现。这个时候,人们就需要采取一些途径来弥补这种缺陷,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种心理补偿往往能减轻这些缺陷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

阿德勒因为自身体质的缺陷而自卑,于是他就努力学习。优秀的学习成绩就弥补了因为身体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缺陷,于是阿德勒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心理补偿”也就成功完成了。于是,阿德勒就战胜了自卑。

“心理补偿”往往体现在通过另一方面的成功而代替那些无法弥补的缺陷。换句话说,当你之前所设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时,你就会有一种失落的自卑感。但是你可以通过实现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原来那个没有实现的目标,于是这种心理满足感就会帮助你克服之前失落的自卑感。

日本有一个着名的指挥家名叫小泽征尔。可是在很久之前,小泽征尔的愿望是成为一个着名的钢琴家,那个时候小泽征尔每天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但是后来小泽征尔在一场意外中伤到了手指,虽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但是十根手指的敏感度大大下降,这对一个弹钢琴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这种缺陷,小泽征尔不得不放弃了弹钢琴。

在那段岁月中,小泽征尔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片昏暗,他每天都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不过小泽征尔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他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既然手指的缺陷无法改变,成为钢琴家的目标便无法实现,那么就只能寻求新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从而填补之前目标没有实现的自卑和失落。

最后小泽征尔改学指挥,经过一番努力,小泽征尔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使小泽征尔成功地从之前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夹。

此外,“心理补偿”还有第二种实现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陷,然后实现目标,从而摆脱自卑心理的干扰。

有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有了八个孩子,其中三个孩子失聪了,两个孩子失明了,一个孩子先天智力不足。而这个怀孕的女性恰恰又患有梅毒。请问:你会劝这个女人堕胎吗?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将要举行一次领袖的选举,你手中的那一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你必须慎重投票。有三个候选人,以下是这三个候选人的个人资料。

候选人一,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来往,而且十分精通星相占卜。同时这个人还有婚外情,每天都会喝八到十杯的马丁尼,每天离开烟就活不下去,是名副其实的老烟枪。

候选人二,有两次被公司开除的经历,每天睡到中午时才起床。

大学期间曾经吸食过鸦片。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必须喝许多威士忌才能入睡。

候选人三,曾经在战场上立过功,是人所共知的英雄人物,从来不吃肉,是一名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偶尔会喝点儿啤酒,没有婚外情。

请问,你会把你手中那至关重要的一票投给这三个人中的哪一个?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投票给候选人三,但当你知道如下信息后,你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这三个候选人依次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阿道夫·希特勒。

还记得第一个问题吗?你会劝告那个母亲去堕胎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杀了贝多芬,因为这个女人是贝多芬的母亲。

这两个问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