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3743100000020

第20章 相信微笑的力量——心理学教你如何走出悲伤(1)

亲人的逝去,感情的破裂,都会让我们陷入悲伤中无法自拔。

在悲伤中,我们要学会微笑,摆脱对他人的心理依赖,开始成长、成熟。正如印象派大师雷诺阿所说,“痛苦终将逝去,而美将永存”。

时间会治愈一切。

痛苦终将逝去——美好的生活会回来

英国有一个女孩儿名字叫艾米,不幸的是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意外过世了,幸运的是她还有一个弟弟查理,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在艾米16岁的时候,她和弟弟查理准备去拜访远在美国纽约的姑妈。

命运再次考验了艾米,艾米和弟弟查理在前往纽约的路上遇到了一次抢劫。艾米虽然幸运地从歹徒那里逃脱,但是查理却不幸地成为了歹徒的人质。

歹徒不止劫持了查理,还有另外四个孩子。当地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马上赶到了案发现场,展开人质救援行动。

当时参与人质解救的警察中有一个叫霍尔的警官,他是人质解救队伍的主干。可是当地的警察却因为一些错误的情报而忽略了查理的具体位置,这直接导致了霍尔在人质解救时的严重失误。结果,霍尔解救出了其他四个被劫持的孩子,但是却没有救出查理。

其实最让霍尔感到惋惜的是,查理与自己所在的位置只有一墙之隔,但是情报上却没有告诉他查理就在这一墙之隔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个失误,查理最终被歹徒残忍地杀害了。霍尔常常想,如果他没有在这次人质解救中失误,那么查理就不会被杀死了。

面对弟弟查理的意外死亡,艾米尽管非常悲痛,但是她并没有指责霍尔在工作上的失误。可是当地的媒体并没有放过霍尔,他们指责霍尔在解救中的失误,并惋惜查理的意外死亡。

这让霍尔变得更加自责,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他专门帮助艾米来处理查理的身后事,并在查理下葬的那一天,献上了一束玫瑰花。这是一种名叫“洛丝玛丽”的玫瑰花,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死的怀念”。洛丝玛丽的玫瑰花深深表达了霍尔对查理和艾米的愧疚之情。

从此之后,霍尔就陷入了查理去世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每逢查理的忌日,艾米都会去祭拜查理,并且都能发现一束洛丝玛丽的玫瑰花。艾米知道这一定是霍尔放在这里的。

从这束洛丝玛丽中艾米感受到,霍尔还没有从查理意外死亡的悲痛中走出来,于是艾米决定见见这个意志消沉的警官。艾米根据记忆来到了霍尔所在的警察局。

但是那里的警察却告诉艾米,霍尔早就离开警察局了。而且,他一直为查理的意外死亡而自责。霍尔变得非常痛苦和内疚,整天用酒精麻痹自己,生活在悲痛之中。由于霍尔整天意志消沉而且还酗酒,他的妻子实在忍受不了,就与霍尔离婚了。

艾米听到这名警察的话后十分吃惊,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找到霍尔,不能再让霍尔这样继续消沉下去。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艾米终于找到了霍尔的踪迹。

当艾米见到霍尔的时候,被霍尔的形象吓了一跳。在艾米的记忆中,霍尔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警察。但是,眼前的霍尔根本就是一个浑浑噩噩的酒鬼。

认识霍尔的人告诉艾米说,霍尔只有在玫瑰花绽放的季节中才是清醒的,其他时候都是一副酒鬼的样子。艾米知道,霍尔一直没有从查理的意外死亡中走出来。

等到了玫瑰花绽放的季节,也就是霍尔最清醒的时候,艾米对霍尔说:“谢谢你这些年送给查理的玫瑰花。但是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送玫瑰花给查理了,我相信查理想要看看其他的花朵。”

没等霍尔回过神来,艾米就把霍尔拉到了一座教堂,教堂中有四个人在等待着霍尔,而这四个人就是艾米千辛万苦找来为霍尔解开心结的钥匙。

见到这四个人的时候,艾米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并一一为霍尔介绍。最后艾米告诉霍尔,这四个人其实就是当年被霍尔救下的四个孩子。

听到艾米的话后霍尔很惊喜,但是很快就变得沮丧起来:“可是查理却不在了,我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但艾米告诉霍尔说:“既然查理已经不在了,你就算再悲伤,查理也不可能活过来。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你需要振作起来,继续做一名尽职尽责的警察,解救更多的人。我相信这也是查理想看到的。”

听完艾米的话后,霍尔渐渐地从查理死亡的悲伤中走了出来,重拾生活的勇气。

人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生物,人的高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大脑上,人的大脑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储存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功能。

记忆是人类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为拥有记忆的功能,人们除了可以把一些知识和有用的生活经验记录在大脑中,还可以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美好片段印刻在脑海中,闲暇时聊以回味也是不错的。

大脑的记忆功能可以说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一件礼物。但是,人们在把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留在了记忆中,尽管人们并不想记下来,但有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去回忆,再次感受那种悲伤的情绪。

所幸的是,人脑还有遗忘的功能。对于需要记很多知识的人来说,遗忘永远是一个需要战胜的敌人。但是,遗忘也是大脑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功能,因为人们除了会记住一些知识外,还会记住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亲人的意外死亡。这样的记忆会让人陷入悲伤的情绪中。这时大脑的遗忘功能把人们从这种悲伤的情绪中拯救出来。

大脑的这种遗忘功能的发挥需要时间,人们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淡化,最终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毕竟人不能总活在记忆和悲伤中。

如果人类的大脑没有遗忘的功能,那么人们一定会被大脑中的记忆摧毁。所以说,有些事情尽管当时再悲痛,终究也会过去,时光会把这一切都带走。正如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雷诺阿说的那样,“痛苦终将逝去,而美将永存”。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例如霍尔先生。

面对查理的意外死亡,霍尔感到悲伤和自责是很正常的。这件事情对霍尔来说是一件记忆深刻的悲伤事件,所以霍尔才会深深地陷入到无法自拔的悲伤中。

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经过一段时间后,霍尔大脑中的遗忘功能会自动发挥作用,让霍尔渐渐遗忘查理意外死亡这件事情以及那种悲伤和自责的情绪。然后,霍尔就会恢复正常的生活,继续当一个尽职尽责的警察。

但是,霍尔自身的强化打破了这种规律。相信霍尔每天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把查理的意外死亡不停地在大脑中进行回放,每回放一次,霍尔就会被悲伤和自责的情绪笼罩一次。

久而久之,霍尔的这段悲伤的记忆就因不断的强化变得越来越深刻,而霍尔本身也越来越深陷于悲伤和自责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因为霍尔没有学会放下。

曾经有一个国王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在梦中国王遇见了一位先知,这位先知告诉了国王一句话。先知还告诉国王说,这句话十分重要,只要弄明白了这句话,你就弄懂了人生。国王牢牢记住了先知的告诫。

梦是人们接触潜意识的一种方式,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梦中明明记得很清楚的事情,等到醒来的时候,却忘记了。

这位国王也是如此,当他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忘记了先知所说的那句话。国王知道这句话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于是国王就开始竭尽全力地回想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可是国王想了很多天也没有想出来。

国王在无奈之下,只好请诸位大臣帮忙:“你们帮我想想看,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大臣们给了国王许多答案,但是国王都用摇头表示否定。这时有一个大臣说:“一切都会过去。”国王听到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没错,就是这句话!”

金鱼是一种供人们赏玩的鱼类,而它的天地就是那个小小的鱼缸。相对于那些生活在江河湖海中的鱼类来说,金鱼是可悲的。因为金鱼虽然不愁吃喝,也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却失去了自由。就好像养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虽然享受安逸的生活,但是却没有自由可言。

人类常常会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鱼缸里的鱼和鸟笼里的鸟,并认为自由是最重要的,因为“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些永远生活在鱼缸当中的金鱼其实并不会一直悲伤。

据科学研究,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钟。所以对于金鱼来说,每时每刻都是新鲜的,同时金鱼也是幸运的,因为它不会被悲伤的记忆长期困扰。

金鱼是一种简单低级的生物,脑容量小,所以记忆维持的时间也就很短暂。但是人类是一种脑容量大的复杂的高级动物,所以我们的记忆维持的时间就会很长。如果是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相关记忆往往会伴随着一生。

但是,人们还有遗忘和自我暗示的能力,所以当一些让人们悲伤的事情发生后,人们除了遗忘之外,还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式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

不要小看这句“一切都会过去”的暗示力量,我们的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时常需要安慰。而自我暗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安慰方式。

当你进行自我暗示的时候,你就会潜移默化地相信那些暗示,真的认为“一切都会过去”。当你最终放下的时候,悲伤才会真的成为过去式,你才会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学会独立成长——摆脱心理依赖

生老病死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都会经历出生和死亡,一种是自己的生死,另一种就是亲朋好友的生死。

一个生命诞生了,人们会以庆贺的方式表达喜悦,但是那个刚刚诞生的小生命并不知道这些。一个生命死亡了,周围的亲朋好友会非常悲痛,但是那个离去的生命并没有这种悲伤的感觉。其实对于一个生命来说,“生又何欢,死又何哀”才是真正的体验。而那些所谓生的喜悦和死的悲伤不过是周围亲朋好友们的情绪。

林静的父亲过世了,林静一时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整个人一直处于悲伤的状态,并且长期无法从父亲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林静的父亲很疼爱林静,而林静也很依赖父亲。但是这种依赖却因为父亲的离世而突然终止了。

与其说林静是在为父亲的离世而感到悲伤,不妨说她还没有适应这种突然失去依赖的生活。林静今年已经30多岁了,但是她的心理却没有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而成熟,而是停滞在了幼年的阶段。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不成熟,所以才导致了林静过分依赖父亲,从而无法从父亲离世的悲伤中走出,并重新开始新生活。

庄周在自己的妻子过世时,表现得十分高兴。除了因为庄周看破生死的至高境界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庄周是站在已过世的妻子的角度来看待死亡的。

在庄周看来,对于妻子来说,死亡不仅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解脱。所以庄周认为妻子会感到高兴,于是自己也表现得很高兴。如果庄周是一个非常依赖妻子的丈夫,那么他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普通人一般很难能达到庄周的境界,但是学会摆脱依赖,并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亲人去世的悲伤中。

每个生物在其年幼阶段都会非常依赖母亲或父亲,这种依赖既有生理上的,例如幼小的动物的食物来源就是年长动物给予的;也有心理上的,对于年幼的动物而言,周围的世界既是新鲜的,也是危险的,所以需要在心理上依赖成年动物。

生理上的依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摆脱。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年幼时没有生存的能力,但是长大后他的生存能力不断提高,自然也就会摆脱这种依赖。

但是心理上的依赖却需要心理的成熟。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哈洛进行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动物对母体的心理依赖。哈洛的实验对象是一群小猴子。

这些幼猴被哈洛分成了两组,其中第一组幼猴在母猴身边自然成长,第二组幼猴没有母猴伴随着成长。但是第二组的幼猴并不缺少食物,也就是说这些幼猴没有生理上的威胁,它们不会因为自己没有生存能力而饿死。

结果,在母猴身边长大的幼猴生活得十分健康和正常。但是另一组幼猴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总是出现拉肚子的现象,精神状态也很低落。

事实上,这两组幼猴所吃的食物都是一样的。这排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只剩下心理上的原因了。因为第二组幼猴缺少了母猴的关爱,它们需要依赖母猴,并且这种依赖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这种依赖,不仅会影响幼猴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幼猴的情绪。

并且长期的实验结果显示,这种脱离母猴依赖的经历对幼猴的影响远不止这么简单。哈洛的心理实验一直持续到这些幼猴长大,哈洛发现,那些没有母猴陪伴长大的幼猴,不仅很难融入到群体生活中,而且无法与配偶进行正常的交配。

哈洛的猴子实验并不止这一个。哈洛在一次观看实验结果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没有母猴陪伴的幼猴非常依赖笼子中的棉垫子。

哈洛首先试着夺走正在吃奶的幼猴的奶瓶子,但是幼猴并没有愤怒,只是咂吧了一下嘴,并用爪子擦了擦嘴边的奶水。

但是当哈洛试着拿走笼子里的棉垫子时,那些幼猴就表现出了愤怒,而且拼命地与哈洛争夺棉垫子。这让哈洛感到很迷惑。

后来哈洛想通了,他认为那些幼猴为自己找了一个代理母猴——棉垫子来依赖。因为棉垫子那种绵软的质感与母猴很相似。

所以幼猴把自己的依赖之情全部倾泻在棉垫子上,似乎这样可以满足它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