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与近代日本
3749700000010

第10章 近代日本中国哲学思想领域的《论语》研究(5)

[11].《孔子教大义》第63页,富山房,1939.

[12].《孔子与孔子教》,第31页,明治出版社,1917。

[13].《话说孔夫子》,第303页,京文社,1927。

[14].《孔子教大义》,第7页,富山房,1939.

[15].服部宇之吉原著:《伦理学教科书》,第8页,商务印书馆,1914年。

[16].《孔子与孔子教》,第152页,明治出版社,1917年。

[17].《孔子与孔子教》第162—163页,明治出版社,1917年。

[18].《孔子与孔子教》第195页,明治出版社,1917年。

[19].《孔子及孔子教》,第65页,明治出版社,1917。

[20].《孔子教大义》,第93页,富山房,1939。

[21].《孔子及孔子教》,第127 页,明治出版社,1917。

[22].《话说孔夫子》,第303页,京文社,1927。

[23].盐谷温:《服部宇之吉退官纪念致辞》(1928年5月13日)。

[24].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第275页,学苑出版社,2009年。

[25].怀德堂为 18 世纪日本汉学家中井履轩兄弟以大阪商人为对象开办的儒学私塾,后大阪《朝日新闻》的西村时彦得大阪财界资助,再度将其复兴。大阪府立图书馆丰富的汉籍收藏亦得益于西村时彦的倡言。

[26].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第254页,学苑出版社,2009年。

[27].[2] 1904,东京帝国大学在“哲学科”内,正式设立了独立的“支那哲学讲座”;1906,京都帝国大学设立“支那哲学讲座”,其内容涉及经学与诸子学。

[28].武内义雄所据文献包括清初朱彝尊(1629~1709)《经义考》(1695-1699撰成)中著录有关《论语》的注释书370余种;日本研经会大正三年(1914)编纂的《四书现存书目》中著录日本人关于《论语》的著述240种;又朱彝尊之后的中国学者著述、《四书现存书目》漏记的日本人注释以及西方人的翻译之作等,计有七八百种。除去其中久已散佚、失传的部分,应该不下四五百种。

[29].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第35页,岩波書店,1972年。

[30].伊藤仁斋曾于京都崛川的私塾“古义堂”广设讲筵,引得公卿、武士、町人纷纷前来受教,一时间社会各界听者云集,据称弟子达三千之众,其学派即因此古义堂而得名。因其名重一时,故多次受到大名延请,但伊藤仁斋孜孜潜心于学问,数度坚辞不就,直至终老。

[31].贝塚茂树:《伊藤仁斋》,中央公论社,1972年,第42页。

[32].伊藤仁斋:《论语古义》,“总论”。参见金谷治:《论语的世界》,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70年,第26页。

[33].因其先祖出于“物部氏”,故又称物茂卿。著有《辨道》《辨名》《大学解》《中庸解》《论语徵》等一系列著作。

[34].小川环树译注:《论语徵》,平凡社,1994年。

[35].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注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盖古语,有子引之。”再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注云:“祭如在,古经之言也,祭神如神在,释经之言也。”又如:“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注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二句非孔子时辞气,盖古言也,而孔子诵之,下四句,乃孔子释之也”等等,不一而足。

[36].作为一位日本学者,荻生徂徕对中国古代汉语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其见解也颇见功力,故而对中国学者也不无启发,清代学者对荻生徂徕就多有评价。参见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91—93页。

[37].当时的将军吉宗深悦此事,并将其中一部送至中国,在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即将此书收入其中,及至仁宗嘉庆二年(1797年)又被浙江提督阮元翻刻,受到文人学士的普遍欢迎。

[38].参见武内義雄:《儒教の精神》,岩波書店,1939年,第185—187页。

[39].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第106页,岩波书店, 1972年。

[40].刘盼遂:《论衡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第557页。

[41]. 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第一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23—424页。

[42].宫崎市定:《論衡正説篇説論語章稽疑》,《東方学会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念東方学論集》,1972年12月。

[43].武内义雄:《中国哲学思想史》,仰哲出版社,1982年,第13页。

[44].武内义雄:《中国哲学思想史》,仰哲出版社,1982年,第14页。

[45].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版,第257页。

[46].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版,第146页。

[47].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版,第256页。

[48].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版,第199页。

[49]. 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第257页。

[50].武内义雄:《中国哲学思想史》,仰哲出版社,1982年,第21页。

[51].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书店,1972年,第251页。

[52]. 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书店,1972年,第258页。

[53].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书店,1972年,第231页。

[54].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56页。

[55].金谷治:《谊卿武内义雄先生的学问》,《怀德》37号,1966年。

[56].江上波夫:《東洋学の系譜》,大修館書店,1992年,第250页。

[57].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版,第44页。

[58].武内義雄:《論語之研究》,岩波書店,1972年,第254页。

[59].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56页。

[60].有关“支那学社”的论述,参见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 2 0 0 9 年,第275—276页;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9—131页;子安宣邦:《日本近代思想批判》,岩波书店,2003年,第114—121页(此书有中文译本《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1].以《列子冤词》(刊登在第一卷第四号)为开端,武内义雄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充分运用和展示“原典批评”的研究文章,如:《论〈子思子〉》《〈曾子〉考》《论南北学术之异同》《曲礼考》《关于桓谭新论》《孙子十三篇之作者》《支那思想史上所见之释道安》《中庸在先秦学术史上之位置》《礼运考》《大学篇成立年代考》《孟子与春秋》等等。

[62].武内义雄:《关于富永仲基》,《武内义雄全集》第 10 卷,角川书店,1979 年,第318页。

[63].内藤湖南:《近世文学论》,收入《内藤湖南全集》第1卷, 筑摩書房,1969年。

[64].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3页。

[65].内藤湖南:《尚书编次考》,转引自子安宣邦:《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7页。

[66].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8页。

[67].貝塚茂樹:《小島祐馬博士》,《東方学》第42辑,1971年。

[68].子安宣邦:《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9页。

[69].宫崎市定:《論衡正説篇説論語章稽疑》,《東方学会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念東方学論集》,1972年12月。

[70].武内義雄:《儒教の精神》,岩波书店,1939年,第212—213页。

[71].刘岳兵:《中日近现代思想与儒学》,三联书店,2007年,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