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氏家族全传
3751500000082

第82章 另辟蹊径(1)

结交尼克松,身价倍增

孔祥熙善于敛钱,也很会用钱。

他到美国后用很大精力研究美国的政治形势,逐渐筛选出了一批要全力结交的政治家,初出茅庐的尼克松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个。

他派儿子孔令侃去和尼克松交朋友,在他需要的时候,不惜代价地给予资助,并且经常邀请他到自己新购的一所豪华别墅里做客。这所新房位于纽约长岛洛卡斯特谷菲克斯巷。那里风景优美,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聚居的宝地。

尼克松年轻英俊,是强硬的反共派,孔祥熙认为他日后会大有发展,必在政界占有位置。可是在美国要在政界出头离不开金钱,尼克松缺乏活动经费。

尼克松想在政界出头但苦于没钱,孔祥熙有钱需要寻找美国政界靠山,双方一拍即合,很快成了密友。

1950年美国参议员选举,孔祥熙拿出了100万美元,打发小儿子孔令杰跑到洛杉矶,捐给尼克松做竞选活动经费。他还亲自出谋划策,动员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华侨都来投尼克松的票,尼克松顺利地当选为参议员,成为孔祥熙在美国政界的一位代言人。

才华横溢的尼克松在政界平步青云,孔祥熙喜滋滋地看着自己的投资正在产生效益。有了这样的王牌,他在美国的居留有了可靠保障,在败逃台湾的国民党人中也日渐重新抬高了身价。

青天白日旗在南京的总统府被解放军大炮轰落了,蒋介石又把它挂在了台湾的总督府上,总督府被改成了又一个总统府。200多万人涌入台湾,这个只有3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一下子热闹起来。由于陈诚的苦心经营,台湾已没有原四大家族中宋孔陈三家的市场,其他什么桂系、奉系、川军、滇军各地方势力也由于在大陆被老蒋推到前线,部队基本被歼,失掉了与老蒋对抗的本钱。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又腰粗气壮起来,未经任何手续就宣布自己又成了总统。他声称这个小岛就是中华民国,并发誓要从这里出发,重新去收复大陆。

蒋介石忘记了,他此时不仅是中国政府通缉的战犯,而且国民党内也还有许多人不承认他的地位,甚至连过去长期支持他的美国人也没有把他看成一个政权的头目。

罗斯福总统由于卓越贡献和正处于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打破美国宪法规定的一个人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惯例,第四次当选。但是没几个月他就病逝在任期内,副总统杜鲁门按规定继任总统。杜鲁门虽然仍然支持国民党政权,但却不支持蒋介石。他认为蒋介石独裁腐败,不符合美国民主政治的要求。蒋介石在台湾宣传自己在战争最后期间下台已经不算数的时候,杜鲁门仍然只承认李宗仁是民国总统。

当蒋介石好不容易把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挤出执政的核心圈,使宋家只剩下一个宋美龄在身边的时候,他看出了自己其实是离不开宋家的。只有在美国受过教育的宋家兄妹能和美国人搞好关系,只在日本军校混过的自己和美国人经常是格格不入。没有了宋家就没有了美国的支持,在与中共对峙的情况下,失去了美国支持就无法生存。算清了账的蒋介石开始重新调整对宋家的关系。

蒋介石和美龄早已修好。他们年事已高,又处境不妙,不允许再闹离婚风波,况且多年的生活使他们都清楚除了感情以外,对方那里还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命运和利益已经把他们紧紧地捆在了一起。

自大陆溃退之后,失败的责任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内部的纷争,只要霭龄和祥熙不再直接威胁自己,蒋介石愿意借他们去压迫其他派系。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被蒋介石逼下台的孔祥熙又不断受到蒋介石吹捧,成了他开脱自己责任的招牌和打击他人的石头。

蒋介石对孔祥熙重新评价,委以“资政”头衔

忠心耿耿的陈诚已经把总督府修葺一新,并且辟地修建了江南水乡式的精致花园,好让心情灰暗的蒋介石尽量有一个仍在南京统治全国的幻觉。

1949年11月底,宋希濂兵团全军覆没,胡宗南40万大军土崩瓦解,卢汉12月9日在云南起义,白崇禧的几十万部队在广西被歼……美龄发现蒋介石突然变老了,步履蹒跚,腰也弓了,头上的白发是那么刺眼,盛气凌人、动辄发怒的乖戾脾气也变了,变得死气沉沉,经常一人向隅呆坐,很爱自言自语,不时咕噜几句谁也听不明白的话。

美龄感到必须给蒋介石一些鼓舞,使他从失败的沮丧中振作起来。

“老头子,杜鲁门虽然不喜欢我们,但隔着一个海峡,共产党没有强大的海军,一时总不会打过来,海峡两岸可能有相当长的对峙时间,我们现在除了加强金门、马祖等前沿岛屿的防卫,我看我们要加紧发展经济。只要人们丰衣足食,不再像大陆时期那样很多人饥寒交迫,我们就能争取人心,站稳了脚再图反攻……”

“发展经济?我们有从大陆运来的几百万两黄金,有从上海搬来的工厂设备,足以维持了。现在党内人心不齐,美国佬也不知哪天会抛弃我们,现在用很大力气搞经济,难解燃眉之急啊?”蒋介石另有想法。

“美国的态度确实令人头疼,但对这个杜鲁门我觉得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噢,对了,大姐现在美国结交了一批政界朋友,已经形成一股势力,有些人还很有希望不久后在美国掌权,这可是改变台湾目前处境的一线希望。可是……你……以前,对大姐和她那个孔圣人也太那个了,如果借用的话,恐怕还得……”美龄说到这里就不往下说了。

“嗯,说下去说下去!”蒋介石眼睛里有了光彩。

“这主要是看你的了。”

“大姐过去对我帮过许多忙,这次一定还会帮忙。嗯,庸之先生是理财好手,主持抗战财政很有成绩,我过去几次破例表彰,后来嘛,嗯,后来嘛主要是有些人挑拨,对大姐和庸之兄造谣中伤,我是完全不信的。唉,要是仍旧由孔先生主持财政,我就不会被共产党打得这么惨,这仗主要输在经济上啊!这都是党内那些不负责任的混账东西为争私利来回搅和搞坏的,我对他们是没有一点成见、非常信任的,你可以把我的这个意思转达一下,总归是一家人,还要同舟共济啊!”蒋介石脑瓜转得很快,听说霭龄有用得着之处,一反上次与霭龄谈话时的仇视、冷漠和绝情。

“达令,你能这样想真是太好了!多年的事实证明,蒋家和宋家,和则两利,分则两伤。你的这些话最好公开讲出去,先作一个姿态,也是对那段历史的一次澄清,对大姐也是一种安慰。”美龄抓住机会就不肯放过。

“好的好的,只要他们不回台湾跟我捣乱,怎么说都可以。后天有一个大陆失败检讨会,在会上我就着重讲讲这一条:孔先生被迫辞职,使我们财政一片混乱,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还可以借此压一压那帮老家伙,嗯,是不是?”

“很好,这是一个好的思路,省得那些人老是说军事指挥失误,那样说来说去,还不把账都算在你头上?不过,也不要忘了给共产党算上一笔,就说孔先生去职,是共产党的反间计。”

“好啊,我的达令!你到底想问题角度刁。”蒋介石一扫脸上的阴云,腰竟挺直了不少。

“什么‘我的达令’,达令是英文‘亲爱的’,跟中文搅在一起说可是不中不洋、不伦不类噢。”美龄一脸娇嗔。

“好的好的,表达意思嘛!”蒋介石眉开眼笑了。

“报告!顾大使急电。”二人正说得来劲,一个毕恭毕敬的侍卫官站在了门口。蒋介石接过电报,原来是驻美大使顾维钧拍来的。一看之下,蒋介石脸上的愁云又堆了起来,压得两条眉毛直往外突,嘴唇发抖,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美龄接过来一看,顿时也怔住了,停了一下,她把电文啪地往桌上一拍,嚷道:“李宗仁也太过分了,明知你已经复正大位,他还想以总统身份去见杜鲁门,他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撑得起这个总统?”

“夫人,这不仅是栽我的面子,还关系台湾的前途,你马上到美国去,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阻止他!”蒋介石竹节般的手指在空中伸着、抖着。

“达令,我马上准备动身,不过……”美龄欲言又止。

“需要带什么,你讲你讲。”

“别的都暂时不要。只是此去必然离不开大姐协助,我们刚才议的事情要马上办才好。”美龄盯着蒋介石的眼睛,生怕他又变卦。

“你快去准备,马上走,马上走!我明天就发表孔祥熙先生为总统府资政,刚才议的意思还是放在后天的正式会议上讲,那样庄重、有分量,你该放心了吧?”蒋介石似乎有些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