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帝王卷
3751900000015

第15章 他杀死妻子和四个儿子,又自刎(2)

刘浚接到信,吓得魂不附体,又赶紧派人将信送进东宫。

拂晓前,一辆画轮车急速驶出东宫,车后跟着长长一队士兵。画轮车上坐着太子劭和东宫禁军头目张超之。当他们来到皇宫常春门时,正值城门初开,太子劭立即驱车驶入。按宫制,东宫卫队不许进入内宫,所以城门卫队拦住东宫禁军。这时,太子劭在车上掏出一张诏书,对门卫说:“奉密诏入宫搜捕叛逆,尔敢阻挡吗?”门卫见是太子,又有诏书,唯恐担待不起,只好赶紧放行。

太子劭领着禁军进入皇宫后,命张超之率十数名士兵直奔含章殿。

义隆皇帝被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惊醒,正欲起身,殿门“砰”地被人撞开,张超之率领士兵蜂拥而入。义隆皇帝知道有变,顾不得穿衣服,赤条条地跳下床,见张超之举刀向他冲过来,赶紧抓起一条木杌抵挡,不料,被张超之一刀砍断五指,痛得惨叫一声扑倒在地。张超之赶上前又是一刀,将义隆皇帝的头齐刷刷地从脖子上砍了下来。

太子劭站在含章殿门外,见张超之杀掉父皇,才提着宝剑走进殿门,发现龙床上的锦被里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人,知是潘妃,便走到床边用剑猛地挑开锦被。一丝不挂的潘妃仰卧床上,面色如纸,浑身像筛糠似的抖着。太子劭望着肌肤如玉的潘妃,想起因失宠含愤而死的母亲,怒从心起,用剑拍着潘妃隆起的乳房,恶狠狠地说:“你这臊货,就凭这玩意迷住了父皇,害死我母后,今天你虽然报信,那是为了你的儿子,我岂能容你?!”说罢,猛刺一剑,潘妃“啊”的一声惨叫,腾地从床上坐起,双手握住剑锋,一双恐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太子劭,顷刻,身子一歪,倒在溅满鲜血的衾褥上。

太子劭抽出宝剑,转身来到义隆皇帝的尸体旁,用脚踢了一下,便往外走。刚到殿门口,刘浚气喘吁吁地闯进含章殿,见地上床上躺着两具尸体,一阵惊愕。太子劭用剑指指床上的潘妃,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我来迟了一步,被部下所杀。”刘浚见太子劭的剑上满是血迹,明知母亲被他杀死,事到如今,不敢计较,更不敢得罪他,只好满脸堆笑地说:“死得其所,死得其所。”说着殷勤地拉住太子劭的胳臂,边拖边说:“快去金銮殿做皇帝。”

刘劭走出殿外,见天色已是黎明,便停住脚步,对跟在身后的张超之说:“你守在这里,不许走漏消息。”转身又对刘浚说:“你派人速去宫门传谕,命文武百官辰时上朝!”

辰时刚到,太极殿里稀稀落落地来了十余名朝臣。躲在御殿后,身披黄龙衮、头顶旒冠的刘劭已经等得不耐烦,在那里焦急地踱来踱去。过了一会儿,他来到刘浚面前,说:“不等了,登基!”

刘浚忙走出御殿,登上丹墀,大喝一声:“皇帝驾到!”众臣急忙跪倒在地,刘劭杀气腾腾地走上丹墀,一屁股坐上龙墩,众臣大惊失色,左顾右盼,不知所以。

刘浚上句不接下句地宣读了刘劭亲笔写的不伦不类的即位诏。

刘劭坐在龙墩上,望着跪在阶下的朝臣,封萧斌为尚书仆射,何尚之为司空,张超之为中领军。

众臣见生米已成熟饭,加之惧怕刘劭,便勉勉强强、有气无力地喊了三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劭自知杀父弑君天地不容,人心不服,当天下午派几名心腹侍中入含章殿殡殓义隆皇帝及潘妃。自己召集萧斌、何尚之、张超之在东宫密议,将不满刘劭称帝者或可能图谋不轨者一一列出名单。曾与义隆皇帝共谋废除太子的徐湛之、江湛自然列在首位。

萧斌等人也趁机将自己的冤家对头都列了进去。

当晚,张超之率东宫禁军按这份名单在都城内四处搜捕,或监禁,或杀戮。一时满城哭声连天,人心惶惶。

第二天,刘劭又派出典签使(朝廷监视各方藩王及要员的亲信)分赴各地,对年幼的诸王赐鸩自尽,对手握重权者则秘密敕令设计诛杀。

刘劭最担心的是任江州刺史的武陵王刘骏。刘骏是义隆皇帝的第三子,在江州设府(自立府署,自立僚属)。刘骏自幼聪颖过人,读书一目数行,过目成诵,谙熟孙子兵法,精通武艺,又胆识过人,素有帅才之誉。他身边有足智多谋的步兵校尉沈庆之辅佐,更是如虎添翼。刘骏都督江左三军,手握兵权,在诸王中实力最雄。

刘劭弑父篡位、诛戮异己的消息疾风般传遍四方,各藩王均惴惴不安。

一日深夜,典签使董元嗣悄悄来到江州沈庆之的家。当时,沈庆之已经入睡,被家人唤醒,知道朝廷必有要事,急忙穿好衣服来到前堂。原来是刘劭派董元嗣密赍(jī)圣旨,令沈庆之秘密杀死刘骏,并答应事成之后封他为江州刺使兼司徒,晋爵为王。

沈庆之当下欣然应允,并详细询问了朝廷情况。董元嗣见沈庆之愿与同谋,便详详细细地向他介绍了刘劭登基的经过。

送走董元嗣,沈庆之独自在前堂踟蹰徘徊,直至东方发白。

第二天一大早,沈庆之便来到武陵王府,紧急求见刘骏。门卫职事却说,武陵王昨夜突然患病,概不见客。

原来,刘骏已得知典签使董元嗣深夜去沈府,料定凶多吉少。他与沈庆之虽属莫逆之交,但在这风云变幻之际,人心叵测,不得不防,所以决定拒不接见。

此时,刘骏正独自一人在室内焦虑不安地踱来踱去,想到刘宋宗室以往同室操戈、骨肉相残,今日竟发展到子弑父、臣弑君的地步。皇兄既然能杀父皇,难道能容下他吗?想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

怎么办?坐以待毙,还是铤而走险?刘骏的心里像一团乱麻,似一团烈火。

突然,“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沈庆之一股风似的闯了进来。刘骏一怔,一只手下意识地握住剑柄,闪着警惕的目光,冷冷地问道:“沈公匆匆来府,莫非取我的头吗?”

沈庆之二话没说,从怀里取出刘劭的密诏递给他。刘骏接过密旨,匆匆读罢。沈庆之忙说:“千岁,事关重大,望速定夺。”刘骏不慌不忙地把密旨还给沈庆之,背过身子说:“沈公,我成全你就是了。只是,母后随我就藩,养育之恩尚未见报,望公容我去后堂跪拜诀别。”说着,便往后堂走去。沈庆之急忙抢前几步,拦住刘骏,跪倒在地,眼里闪着泪花,说:“千岁,难道卑职是见利忘义、猪狗不如的小人吗?”

刘骏惊疑地望着沈庆之。

沈庆之接着说:“千岁,国难当头,难道你真的不思诛除大逆、匡扶正义,却引颈受戮、坐以待毙吗?”

刘骏感到一股热血往上涌,连忙弯下身扶起沈庆之,激动地说道:“沈公……”

沈庆之又抢着说:“千岁,讨逆辅顺,天理人心,事已迫在眉睫,望当机立断。”

刘骏一把扶住沈庆之双肩,热泪盈眶地说:“国家安危全赖沈公了。”

驿马从江陵城急驰而去。讨逆檄文雪片般飞向各州郡。

刘骏兴师伐逆,立即得到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司州刺史鲁爽等的响应。不出半日,义师四起。刘骏一面传檄入都,一面命沈庆之统率讨逆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建康。

刘骏大军水陆并进,沿江东下。所到州郡,城门洞开,各地义军亦从四面八方直指建康。

一日,刘劭升朝,获悉刘骏率兵东下。文武群臣惶恐不安。刘劭却自恃勇武过人,又知兵法,不以为然地对群臣说:“刘骏算什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兔崽子!何足为惧?朕杀骏易如反掌,卿等只管安心。不出半月,朕当在新亭斩刘骏,以惩群逆!”当下,命萧斌统领步军,褚湛之统领水军,自己与辅国将军鲁秀共领精兵万余人,至新亭(今南京南附近)迎战义军。

刘劭率军抵达新亭时,沈庆之已在新亭依山为垒,安营扎寨。刘劭率军摆开阵势,擂鼓挑战。沈庆之却按兵不动。从晨到午,刘劭军鼓声阵阵,呐喊声不绝。沈庆之军营内鸦雀无声。原来,刘骏深知刘劭急躁轻狂,求胜心切。兵书云:鼓繁气易衰,声喧士易竭。因此,只管让他擂鼓、呐喊。果然,过了中午,那鼓声、呐喊声便渐渐无力了。这时沈庆之登上将台,操起鼓槌猛击战鼓,顿时,军内鼓声如雷,喊杀声惊天动地,士兵如出弦之箭,直冲敌军。

两军厮杀正酣时,刘劭军内忽然响起一阵收军的锣声。将士不知所措,乱成一团,被沈庆之趁机掩杀,刘劭一败涂地。原来,辅国将军鲁秀早有弃劭投骏之心,便趁两军混战之机,鸣金助骏。

刘劭仓皇逃回建康,得知江夏王刘义恭已投奔刘骏,一怒之下,将刘义恭十二个儿子全部杀掉。继而,有人告诉他鲁秀、诸湛之、萧斌均趁战乱之机,先后投降刘骏。他自知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急忙逃回内宫。当他气急败坏地跑进含章殿时,发现刘浚正在殿内收罗珠宝玉器,捆成包裹,准备外逃。刘浚见刘劭突然闯入,吓得脸色煞白,魂不附体,忙说:“我怕陛下不及准备,故先行来殿替陛下收拾,待陛下归来一同逃走。”刘劭听了,冷笑一声,猛地抽出腰中宝剑,向刘浚挥去。霎时,人头落地,一股血柱喷到空中。

这时,后宫内人声鼎沸,杀声四起。刘劭知是义军冲入后宫,忙跑出含章殿,迎头见江夏王刘义恭率领一群士兵杀奔而来。他自知无路可逃,不及思索,忙返身跑进含章殿,从后殿门逃出。跑到东宫,见皇后殷氏正抱住四个儿子泪流满面,缩成一团。刘劭此时心想,我杀江夏王十二子,他岂肯饶我妻小?与其死于刘义恭之手,不如自戕。想到这儿,心一横,挥起宝剑,将皇后及四个儿子全部杀死,然后转身冲出去。刚跑到门口,见刘义恭手持钢刀,怒目圆睁,直奔他而来。刘劭提着带血的宝剑,站在门前,大声说:“义恭叔父,欠你的债,我已替你偿还了。侄儿虽只称帝三月,死亦无憾!”说罢,将宝剑横向脖颈一抹……

第二天清晨,台城(建康有三城,中为台城,皇帝所居;西为石头城,禁军屯驻;东为东府城,宰相兼扬州刺史府及军士所居)正门外的城墙上,悬挂着刘劭还在滴血的头颅。

台城内,太极殿里的锦龙墩上,又换了一个刘宋朝的新皇帝——刘骏。

时值甲午,公元454年夏。

刘劭卒年二十八岁。死后无谥、无庙号,史籍称之为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