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3752000000005

第5章 汉高祖儿女们的悲剧(1)

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率大军北击田横。汉王刘邦乘机联络各路诸侯聚兵五十五万人,攻占了项羽的根据地彭城。

刘邦占领彭城后,自恃兵多将广,便不把项羽放在心上,天天跟将领们“置酒高会”,还把楚宫中的宝货和美人据为己有。却不料项羽听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后,让随军的大将继续和田横作战,自己却率三万精兵偷偷杀了回来。双方兵力虽然悬殊,但汉军是各处征调来的,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又麻痹轻敌。而项羽统率的子弟兵却个个勇猛精悍。双方刚一接触,汉军就死伤累累,四处溃散了。彭城境内有榖(gǔ)水、泗水两条河流。汉军被楚军逼入河中,淹死十余万人。其余的汉军奔向南山。楚军跟踪追击,又把汉军赶入灵璧以东的濉(suī)水。这一仗,汉军死伤达二十余万人,濉水中挤满了汉军的尸体,河水竟阻塞不流。

刘邦率领百余名亲兵逃过濉水。一大队楚军在后面追赶。幸好突然刮起了西北风,一刹时天昏地暗,树倒屋坼(chè),飞沙走石。楚军个个睁不开眼睛,有的伏到凹处避风,有的竟四外逃散。等大风过去再聚拢来,已找不到刘邦等人的踪影。追兵只好再到别处去找。

这边刘邦带着剩下的几十个人仓皇逃走,路过沛县。沛县是刘邦的老家,亲人还在家中,刘邦想顺便把父亲和妻子接走。不料到家一看,家人全都不在,不知是出去避难还是被敌人掳去。刘邦只好继续西行。

当时刘邦乘坐的是一辆马车,参乘(古代乘车,御者在中间,主人坐在左边,右边还坐一个人,是为了维持平衡,防止车子倾斜,这个人就是“参乘”,又叫“车右”)是滕公夏侯婴,其余几十人则骑着马在车后追随。正走着,夏侯婴突见路边有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领着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慢慢走着。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汉王的儿子刘盈和他的姐姐。夏侯婴赶忙下车,把两个孩子抱到车上。刘邦无意中找到一双儿女,也很高兴,问他们爷爷和妈妈哪里去了。他们说,听说彭城打仗,审食其叔叔带领他们全家出来避难。途中走散,也不知爷爷和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了。

夏侯婴把两个孩子安置在车后,一行人继续前进。正走着,忽见后面尘土大起,想是楚兵追来了。刘邦忙令御者打马飞奔。楚军逐渐追近。刘邦急了,嫌马车跑得慢,认为是载人太多的缘故,竟将刘盈姐弟推下车去。夏侯婴一见,急忙跳下车将两个孩子抱起,又放回车上。就这样刘邦接连推了三次,夏侯婴抱回三次。刘邦怒斥夏侯婴:

“你只顾他们,想让大家一齐丧命吗?”

夏侯婴回答说:

“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能遗弃?”

刘邦气得拔出剑来,想杀夏侯婴,想想现在正是倚靠他的时候,只好再把剑放进鞘中。就这样又跑了一程,终于逃脱敌人的追逐。这两个孩子也才得以保全。

事后刘邦想想,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们,便于当年册立七岁的刘盈为太子,封女儿为鲁元公主。

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刘邦的妻子吕雉(zhì)在避难中跟刘盈姐弟失散,却碰上了楚军。楚军掳他们回营。项羽便把他们留在营中,作为人质。

嗣后楚汉两方继续作战。两年后,双方在广武相持。楚军粮食不足,项羽便想了个办法,派人把刘太公带来,在军中置俎[割肉用的砧(zhēn)板],让太公伏在上面,然后派人传话给刘邦:

“如果汉王不退兵,我就把太公烹了。”

刘邦让使者回报项羽:

“我和项羽曾经共事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既然他要烹他的父亲,希望分给我一杯肉羹!”

刘邦这种无赖的腔调把项羽的肚子都要气破了。项羽下令将刘太公杀掉。经他的叔叔、暗中跟刘邦勾结的项伯说情,刘太公才幸免一死。

当年8月,刘邦和项羽讲和,项羽将太公和吕雉放回。然而当项羽率军东返的时候,刘邦却不守和约,在后边追蹑。终于垓下一战,项羽自杀,刘邦拥有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动作粗野,喜欢骂人,这可能跟他的亭长出身有关。秦朝时候,十里设一个亭,由亭长来主持,也就相当于后来的乡长吧。亭长管老百姓,动不动就要责骂训斥,有时还会抡起拳头打人。后来他做了领兵的主帅,再后来又当了皇帝,但老毛病仍然没改。他讨厌文人,客人中如果有戴儒冠的,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帽子里撒尿。跟人说话,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他还喜欢对客人箕踞而坐。那时人们坐在席上。箕踞是把两条腿伸开,像一个簸箕的样子,这是极不礼貌的姿态。可他并不以为然。有一次,郦食其去见他,他正在箕踞而坐,让两女子给他洗脚,他就那个样子接见郦生。郦生也不客气,对他长揖不拜,说:

“足下是想助秦来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秦呢?”

刘邦骂他说:

“你这浑蛋儒生,天下受秦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联合起来伐秦。你怎么还说助秦攻诸侯呢?”

郦生说:

“如果是想大家联合,举义兵来伐秦,你就不该这样对长者不礼貌!”

刘邦一听知道郦生有点来头,这才不再洗脚,站起来整整衣冠,请郦生上坐,赔礼道歉,然后向郦生请教。

插叙这一段,是想说明汉开国皇帝有这么个不良习惯。有一次,刘邦还差点为这个送了命。而这件事却又与他的大女儿鲁元公主有关。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鲁元公主已达及笄(jī)之年(十五岁),刘邦把他嫁给了老朋友张耳的儿子张敖。那时张耳已死,张敖袭爵赵王。有一次,刘邦跟匈奴冒顿单于打仗,被围在白登七天,幸而突围逃出,班师时路过邯郸。赵王张敖以子婿之礼拜见他。刘邦遭受挫折,心情不顺,接见张敖时又摆出箕踞的姿势,还把张敖骂了一顿。在他来说也许不是有意的,只是旧习难改,借机出口气罢了。张敖是他的女婿,还不觉怎样,倒是赵相贯高和大臣赵午等人忍受不了,觉得皇帝这么侮辱赵王,赵国的群臣也太难堪了。贯高等人聚在一起商议,认为赵王过分懦弱。贯高去见赵王,说: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谁有能耐就做皇帝。而大王对皇帝执礼那样恭敬,皇帝却如此无礼,不如趁机杀了他。”

张敖一听,吓得把手指放进嘴里,竟咬出血来。他说:

“公言错了!想先王亡国(指张耳一度被逐),是靠皇上才得以复国的。我等得有今天,全是皇上的赐予,子孙都感念皇上的恩德。请公千万别再说这样的话。”

贯高不再说什么。但他跟赵午等人总觉得皇帝无缘无故把赵王臭骂一顿,太伤赵国的尊严。赵王不肯背德,宁愿受辱,但作为赵国的大臣,却难以咽下这口气。他们商量,决定不告诉赵王,瞅机会杀了皇帝。如果计谋败露,他们自己承当,而不连累赵王。

第二年冬天,刘邦带兵出征,路过柏人县。柏人县地属赵国。贯高等人事先在驿馆厕所中埋伏了刺客,等皇帝住下后上厕所的时候刺杀他。偏偏刘邦觉得这个县名不吉利,“柏人者,迫于人也”,于是不在柏人县住宿而继续往前走了。贯高的计划便落了空。

但这件事做得不机密,让贯高的一个仇人知道了,便向皇帝上疏揭发。高祖下诏将赵王张敖和贯高、赵午等参与计谋的人一齐逮捕,押往京师。赵午等十几个人都自杀了。贯高却骂他们说:“谁让公等做这件事的?现在大王也被捕了,而大王对这件事并不知情。如果公等都死了,谁去证明大王没有谋反?”

贯高和张敖被校尉们押往长安,下廷尉(掌刑狱的衙门)审问。贯高一口咬定是他和赵午等人干的,赵王绝不知情。役吏拷打他,用铁刺刺他,以至于身上竟没有再下刺的地方,贯高也总是不改口。

吕后对皇帝说:

“赵王是驸马,冲着公主,他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来。”

刘邦却怒冲冲地说:

“假如让张敖据有天下,他岂在乎少了你的女儿!”他不听吕后的劝,让廷尉继续审问。

但廷尉把一切酷刑用尽,贯高还是那句话:“赵王不知道!”廷尉实在问不出别的,只好去报告皇帝。刘邦听说倒挺赞赏贯高的硬骨头。他问朝臣:

“谁跟贯高认识?凭私人交情问问他吧!”

中大夫泄公说:

“贯高和臣是同一邑的人,以前有过交情。他这个人讲义气,重信诺,让臣去问问他。”

刘邦答应了。泄公来到廷尉,那时贯高由于体无完肤,已不能站立行走,役吏们用竹编的抬轿把他抬出来,跟泄公见面。泄公见他被折磨成这个样子,也不觉惨然。但贯高却神色自若,跟泄公谈起家常,和老朋友重逢一样,谈得十分亲热。谈了一阵,泄公问他:

“我知道兄是信人,那么请你告诉我,赵王到底知不知道柏人县的事?”

贯高回答说:

“人谁不爱他的父母妻子?如今我三族都将论死,难道爱赵王还超过我的亲人吗?不过赵王的确不曾谋反,都是我等因皇上谩骂赵王,心中怀愤才做出来的。”接着他把上次皇帝过赵时辱骂赵王的事说了。泄公回去向皇帝报告。刘邦当然知道自己的毛病,没想到随便骂人竟差一点惹出杀身之祸,也不免有些惭愧。于是将张敖赦免,贬为宣平侯。同时,将贯高也赦免了。

泄公去告诉贯高说已将赵王放了。贯高还不大相信,一再询问。泄公说:

“圣上不但赦了赵王,对足下的义气也挺满意,让我来放你出去。”

贯高神色黯然地说:

“我虽然一身已无完肤,然而忍痛不死,就是为了证明赵王没有谋反啊!如今赵王出狱,我的责任已经尽到,虽死也无憾了。而且作为臣子的,已经有了篡弑君主的罪名,又有什么脸面再去效力皇上呢?即使是皇上不杀我,我于心也有愧呀!”说着双手扼住自己的喉管,等泄公前去抢救时,贯高已自杀身亡了。

泄公去回奏皇帝,刘邦也不禁叹息,想不到自己这喜欢骂人的毛病,竟险些让年轻轻的女儿鲁元公主做了寡妇。

下面再讲太子刘盈的故事。

刘邦不喜欢大儿子刘盈,给他两个字的评语,“仁弱”。他自己出身一个区区的亭长,凭三尺剑扫荡群雄,纵横天下,终于当上皇帝。他喜欢的是豪迈英挺,太子“仁弱”的性格不合他的意,所以他总想把太子换换。

他看中的是他的小儿子,赵王刘如意。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自然也要像历代的帝王一样,弄些年轻美丽的少女在身边,封为姬妾。史书说他“姬妾数百”,可见数目是不少的。其中有一位戚夫人生得分外漂亮,十分合皇帝的意,因此皇帝外出巡幸的时候常常带着她。

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战争年代跟着刘邦吃了不少苦,如今做了皇后,享尽荣华富贵,倒也心满意足。但她也和皇帝一样,都已是半百的年纪,人老珠黄,皇帝对她虽然尊崇,却很少有爱恋之意,而只钟情于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姬。吕后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尤其对那常常陪着皇帝外出的戚夫人,更是恨之入骨。想当初她也曾多次陪随皇帝,但那是千军万马之中,经受着火与血的磨难,甚至于还曾在项羽的营中做了两年俘虏。而如今功成业就,陪随皇帝巡幸的人不用再担惊受怕,变成了游山玩水的享受。那戚夫人又仗着什么凭空获得这样的福分呢?这太不公平了!

而刘邦看中的那个儿子赵王刘如意,恰恰是戚夫人生的。

《尚书大传》说:“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历史上这一类的事太多了。刘邦喜欢戚夫人,就觉得戚夫人生的刘如意也格外可爱——比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合他的意。再加上戚夫人在他面前白天黑夜地嘀咕,要皇帝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既嫌太子刘盈“仁弱”,就觉得小小的刘如意竟各方面都像自己,于是就存下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废立太子是大事,刘邦想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许多大臣不同意,惹得刘邦的野蛮脾气又发作了:“你等都不同意,我就非换不可!”君臣在朝堂上僵住了。御史大夫周昌不怕皇帝发火,大声争辩。他有个口吃的毛病,越焦急越说不出话来。刘邦问他:

“为什么说太子不能换?”

“臣、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见周昌结结巴巴、面红耳赤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下来。散朝之后,在殿东厢窃听的吕后找到周昌,跪下谢他,说:

“不是公力争,太子险些被废了。”

吕后生了一子一女,女儿是鲁元公主,差一点做了寡妇;儿子就是刘盈,如今又碰到了被废的危险。吕后知道,周昌的力争只能暂时维持局面,危险依然存在。就去和她娘家哥哥建成侯吕泽商量。吕泽建议去找张良。因为张良是刘邦的谋士,刘邦对他可说是言听计从。吕后便托吕泽去向张良问计。

“公是皇上的谋臣,如今皇上要更立太子,足下怎么还能高枕而卧呢?”吕泽见到张良后开门见山地说。

“不错,”张良回答,“当初皇上在困急的时候,我有幸曾经出过几次主意。但如今天下安定,皇上以自己的爱恶要易太子,这是皇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朝堂上大臣们虽然谏过,皇上不听,我又有什么办法!”

“这些我都不管,我只是向你问计!”

张良沉吟着说:

“恐怕口舌之争是难以奏效的了。我知道有四位有学问的老人,人称‘四皓’。皇上几次派人征召他们。他们不肯答应,原因就是皇上喜欢侮骂人,他们不愿受辱,所以避匿于山中。如果你能找到这四个人,卑辞厚礼,请他们出来做太子的侍臣,让皇上看见,必定大为惊奇,说不定太子的位子可以保住。”

“这四人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