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3752000000053

第53章 两个想做“武则天第二”的公主(4)

中宗死后,韦后和安乐公主专权,太平公主感觉到威胁逼近。恰好李隆基和她的儿子卫尉卿薛崇关系密切,她知道李隆基要发动政变,不但支持儿子参加,还替侄儿李隆基出谋划策,终于使政变成功,韦氏的势力瓦解,她的大敌安乐公主也死了。在拥护睿宗即位的过程中,她又出了一把力,得到睿宗的尊重。皇帝要商量大事,常去向她征求意见,或是请她到宫里来,一坐就是半天。不然的话,就让宰相去公主府请教。有时宰相向皇帝奏事,睿宗常问:“这事跟太平公主商量了吗?”或是问:“跟三郎商量了吗?”三郎就是李隆基,因为他在弟兄中排行老三,所以睿宗常这样叫他。

史书说:公主要做什么事,皇帝无不听从,自宰相以下的官员,提升、黜退就凭她一句话。至于通过她推荐、提拔而位居显要的人,更是不可胜数。她的权力实际上比皇帝还大。趋附于她门下的人好像市场上的人一样多。她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薛崇俱都封王。说她“田园遍于近甸,收市营造诸器玩,远至岭、蜀,输送者相属于路,居处奉养,拟于宫掖”。

然而她也有件遗憾的事,那就是不该支持立李隆基为太子。

睿宗登基之后要立太子,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当然应该立宋王李成器了,因为他是睿宗的大儿子。然而李成器有点像他的父亲,对当皇帝不感兴趣。他对父皇说:

“国家安定的时候,可以立嫡长;国家危急的时候,则应立有功者。如果不这样,便会使四海失望。儿臣不敢居平王之上。”

平王是李隆基刚得到的封号。李隆基自然也要推辞。李成器就到皇帝那儿哭求,“涕泣固请者累日”。

大臣们也认为李隆基的功大,可以立为太子。刘幽求对皇帝说:

“臣闻,除天下之祸的,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救了社稷的危难,挽救了君亲的风险,论功是没有人能比的,论品德也最贤惠,立平王为太子,没有人反对。”

睿宗于是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而以宋王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太平公主起初是倾向于立李隆基的,一来她和李隆基在反韦的斗争中合作过;二来她认为李隆基年纪小,对他容易施加影响。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太平公主发现李隆基十分英明能干,不像她想的那样。她希望的太子是一个懦弱的人,这样她才能巩固她的权势,实现她做“武则天第二”的梦想。于是,她指使她门下的人四处散布流言,说:“太子不是长子,没资格当太子。”这话传到睿宗耳朵里去了。睿宗不得不为之发布一篇敕文,戒谕中外,说明立太子的理由,以平息舆论。

太平公主还派人监视太子,太子的一言一行她都知道,频频地去向皇兄报告,说太子的坏话。太子还发现,他的左右有人被太平公主收买,做了公主的耳目,因而太子深为不安。

一些投靠太平公主的朝臣经过公主的举荐,大都盘踞重要的岗位。当时朝中七名侍中、尚书令、中书令等宰相一级的官员,竟有五名出于太平公主门下。还有一个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指虽不是宰相,却可以参与宰相事务的官员)窦怀贞,更是太平公主的死党。

这位窦怀贞还有一段颇为可笑的经历,此处顺便说说,看投靠到太平公主门下的都是些什么人物。

那还是中宗景龙二年,除夕的那一天,中宗召集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诸王、驸马和学士,到宫中守岁。宫中悬灯结彩,大摆宴席,笙箫齐奏。君臣们正饮得高兴,中宗忽然对窦怀贞说:

“听说卿久无伉俪,朕甚为你忧愁,趁今夕是岁除的吉日,朕替你成就一门亲事吧!”

窦怀贞受宠若惊,立刻唯唯拜谢。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队人由内侍官领头,从殿西廊走了过来。前边是几对纱灯,引着一把金缕罗扇,扇后则走着一个女人,身穿礼服,满头珠翠,一步步走了过来。大家知道这就是新娘子了。皇帝让新娘坐到窦怀贞对面,命令窦怀贞朗诵《却扇诗》。

唐朝风俗,新人成婚的时候,用扇遮面,待新郎诵了《却扇诗》,才能把扇子拿开,露出新人的真容。《唐诗》记录了李商隐代董秀才写的《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至于窦怀贞当时诵的《却扇诗》是什么内容,史书上没有记载,只好阙如了。

窦怀贞遵照皇帝的吩咐,诵了《却扇诗》,遮在新人面前的执罗扇的宫女徐徐把扇子移开,大家面前却出现了一个虽然满脸脂粉,却掩不住皱纹的老太婆。原来她是韦后的老乳母王氏。于是皇帝和大臣们捧腹大笑起来。窦怀贞却像得到了无价之宝一样,诚惶诚恐地跪下向皇帝谢恩。中宗当场封王氏为莒国夫人。当时,人们都把乳母的丈夫称作“阿(zhē)”,以后窦怀贞在谒见皇帝或写表状的时候,就自称“昭圣皇后(指韦后)阿”。人们跟窦怀贞开玩笑,叫他“国”,他还欣欣然面有得色。

但等到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党的时候,窦怀贞却把他那个“莒国夫人”杀了,提着头去献给李隆基。

过后,窦怀贞又去投靠太平公主,仍然当他的御史大夫。后来,太平公主又保举他做了侍中。他每次退朝回来先不回家,却要到太平公主的府第向公主汇报。公主有什么事,他都颠着屁股争着抢着去办,就像是公主的管家。所以人们说他:“前为皇后阿,今为公主邑司。”

就是窦怀贞这样一伙人,有机会便在睿宗面前嘀咕,说太子的坏话。有一天,睿宗把太子少保(东宫太子的三位老师之一,职掌是辅导太子)韦安石找来,对他说:

“听说朝廷官员都倾心东宫,你替我查一查。”

韦安石回答说:

“陛下怎么能说这种话!这一定是太平公主那一伙人策划的。太子有功于社稷,而且仁明孝友,天下谁不知道!希望陛下不要听信那些谗言。”

睿宗点点头,说:

“朕知道了,你不要对别人说。”

太平公主见造谣不管用,竟亲自出马。有一天,她乘辇来到光苑门,召集几位高级官员,提出让他们向皇帝建议,更换太子。官员们的脸色都变了。吏部尚书宋璟抗言说:

“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是宗庙社稷之主,公主怎么能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太平公主悻悻地走了。不久,宋璟就被贬为楚州刺史。

睿宗景云三年六月,太平公主的丈夫、右散骑常侍武攸暨死了,追封为定王。

过了几天,太平公主忙活完了丈夫的丧事,就又来对付太子了。她派一个术士去见皇帝,对睿宗大谈“星变”,说“帝座及心前星均有变”。古代迷信,认为天象代表人世。“帝座星座”是皇帝的代表,而“心三星”中的“中星”是皇帝,“后星”是皇后,“前星”是太子。术士说:“如今前星侵了中星,主着太子要当皇帝。”太平公主指使术士这么说的目的,是吓唬皇帝,暗示太子又要搞政变了,让他把太子废掉。

睿宗听了以后却说:

“那朕就传位避灾吧!”

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反而促使太子提前继位。她后悔得不得了,又和她的同党去向皇帝进言,认为皇帝春秋正盛,不宜退位。睿宗说:

“中宗在位的时候,群奸用事,天变示警,屡屡发生。朕当时曾请中宗选择贤德的儿子立为太子,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为这件事忧恐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如果说朕能够劝说别人,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办到呢?”

太子听说这件事,跑进宫来,伏地叩头请求说:

“儿臣以微功得以为嗣,常怀忧惧,怕不能胜任。不知陛下为了什么缘故,突然要以大位传于儿臣呢?”

睿宗说:

“社稷之所以能够转危为安,朕之所以能够得天下,都是靠你出力。如今‘帝座’有灾,星变示警,所以才把帝位传给你,这是转祸为福,你不必有什么疑虑。”

太子还要固辞,睿宗说:

“你是孝顺儿子,何必非等到在朕的柩前才即位呢?”

太子听父皇这么说,只好涕泣而出。

于是,睿宗发布敕命,传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辞。太平公主又来劝皇帝,说虽然把帝位传给太子了,但也还要自己总揽大政,就像当初天后武则天那样。睿宗不听,终于把帝位传给太子。8月,玄宗(李隆基的庙号)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

太平公主怎么也没想到,她的离间计反而促使李隆基提前当上皇帝。她跟李隆基嫌隙已成,她知道,由于哥哥李旦的袒护,她才能在朝中作威作福。如今哥哥佯做了太上皇,不再管理朝政,一切权力归于李隆基,那么她的女皇梦不但要破灭,说不定新皇帝还会对她进行报复,这可真是后患无穷。想来想去,她终于豁出去了,准备来次孤注一掷,用武装政变把新皇帝打下去,再选一个年幼的皇子当皇帝,自己临朝称制,多年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

搞政变得有军队,她把宰相萧至忠、窦怀贞、岑羲和崔湜找来,秘密商议,串联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让他们率领军队进攻皇宫。还有死党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也参与了密谋。并定于7月4日作乱。他们的计划是,当那天上早朝的时候,常元楷和李慈率羽林军突入君臣议事的武德殿,不但要杀了皇帝,还要把那些不肯依附太平公主的大臣们杀掉。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则带兵在南牙(“牙”即“衙”,唐时宰相所在的官署,统称南牙)接应。这计划不能说不好,然而可惜的是,机密却泄露了,被侍中魏知古知道。魏知古去报告玄宗。于是玄宗找来四弟岐王李范、五弟薛王李业、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果毅李守德和内给事(内侍省的太监)高力士等人,商议以后,决定先发制人,提前动手,把政变消灭在未发动之前。

3日这天,龙武将军王毛仲带三百名士兵驱御马厩里的闲散军马,乱糟糟地进入皇城。玄宗召常元楷和李慈去查问。维护皇城秩序本是羽林军将领的职责,所以常、李二人并不怀疑。他们听说群马已从武德殿院内进入虔化门,便急急赶去。他们找到王毛仲,刚要喝问,王毛仲已经拔出刀来,砍掉他俩的脑袋。士兵们赶到中书省,捉获了贾膺福和李猷,再到朝堂拿到萧至忠和岑羲,把这些人统统斩了。只有窦怀贞听到风声,急急忙忙跑出城去。

太平公主也出城逃亡。

京城里侦骑四出,捉拿太平公主的党羽,杀了几十人,太平公主的四个儿子也死了三个,只剩下一个是薛崇简。他曾几次劝过他的母亲,故而饶过他,并保留官职。籍没太平公主的家,那些珍宝财货堆积如山,有些珍奇的东西是皇宫里都没有的。

窦怀贞逃到山上,藏在一个山沟里,搜索的人倒是没找到他。但山沟外面防守严密,他逃不出去,而且又逃得仓促,什么食物也没带。饿了三天,实在熬不住,只好找棵歪脖树,吊了上去。他的尸体被发现后,运到城里示众。改他的姓为“毒”。

太平公主也是饿得受不住才跑回来的。她藏在一座山寺里。那山寺地方隐僻,而那寺又是她资建的,故而寺主愿意保护她。可是庙里吃的是素食,用惯珍的公主对那些粗粝的饭食实在咽不下去。她想:不如悄悄进宫,去找哥哥太上皇,说不定会保她不死。她带着几个卫士从山上下来,回到家里,门口的军士并没拦她。可是她刚一进门,皇帝的钦使便到了,带给她“赐死”的处分。她大吵大嚷,要去见太上皇。钦使冷冷地说:

“公主若不奉诏,就只好唤刀斧手进来了。”

刀斧手进来自然要砍脑袋。太平公主没办法,只好饮下了毒酒。她那想当“武则天第二”的抱负也终于化作了南柯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