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3752300000012

第12章 宗教改革(1)

一、亨利八世离婚案

作为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亨利八世统治的30多年是英国发生重大变化的转型时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不过,这次宗教改革的影响主要不在宗教意义上,而是在国家政治与主权上,因为通过宗教改革,英国的政治主权完全隔断了与罗马教皇的联系,确立了国王为英国的教、俗首脑,从而使英国完成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

亨利八世诞生于英国的格林尼治,他是亨利七世和王后的第三子。亨利七世共有7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夭折了3个,剩下的除了儿子亨利、阿瑟外,还有长女玛格丽特和幼女玛丽。亨利八世早年接受了一流的教育,精通拉丁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此外,年轻的亨利长相英俊、一表人才,业余生活也十分丰富,酷好音乐、骑马和网球等活动。刚满18岁,他就继承了英国王位。然而,过于顺利的早年生活可能也是造成他日后性格暴虐、乖张的因素。

尽管亨利八世在位时在英国进行了激进的宗教改革,但其实早年的他曾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他曾经因为要抗衡法国,借口保护教皇而与信仰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亲密合作。此外,当马丁·路德最早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时,亨利八世还亲自捉刀,写文章谴责马丁·路德,为教皇辩护,也因此被教皇称为“信仰的扞卫者”。

不过,斗转星移,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亨利八世这个昔日教皇权力的扞卫者,居然也开始强力推行宗教改革,变成了教皇眼中的头号敌人。而这一切转变的导火索则是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亨利七世在位时,英国已经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大国,但当时势力仍然弱小。为了给英格兰争取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亨利七世在对外关系上积极采取睦邻友好政策,分别将两个女儿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还让长子阿瑟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订婚。

没想到的是,长子阿瑟与凯瑟琳结婚不久,就病逝了,而这时的西班牙正与法国敌对。亨利七世考虑到英国的势力仍然羽翼未丰,便想维持中立,因此要求次子亨利迎娶原本要做其兄嫂的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在当时,这样的婚姻违反了天主教教规,除非得到教皇的特许才能进行。但凯瑟琳宣称其婚姻并未圆房,无需教皇特许,只要宣布婚姻无效即可。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教皇特许仍是必要,以便建立再次结婚的合法性。凯瑟琳的母亲伊莎贝拉一世遂求得教皇发布训令,表示允准。于是,凯瑟琳在未婚夫死后一年多,便与只有12岁的小叔亨利八世订婚。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紧接着,亨利八世与凯瑟琳正式结婚,在伦敦的西敏寺加冕。婚后,凯瑟琳生了几个孩子,但大多夭折了,最后只养大了一个女儿玛丽。因此,情况变得对凯瑟琳非常不利,因为此前英国从未有过女主即位,而且《圣经》上说“弟娶兄嫂者,无后代”,这导致亨利八世认为自己和凯瑟琳的结合违背了《圣经》的训诫,因而才未能得子。

到了1525年时,亨利八世认为王后凯瑟琳已经不能再为他生下男性继承人了,此时他迷恋上了女侍官安妮·博林。于是,他指使亲信、枢机主教沃尔西向教皇上诉,要求与凯瑟琳离婚,并派遣大臣前去罗马教廷游说,理由是凯瑟琳与阿瑟成婚的时间虽短,但有圆房事实。这就给教皇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西班牙是凯瑟琳的娘家,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是凯瑟琳的侄子,而他并不想得罪势力强大的西班牙,况且这桩婚姻还是前任教皇亲自批准的。

因此,教皇久久不愿批准亨利八世离婚,枢机主教沃尔西也束手无策,而这时的安妮·博林却已经怀孕。亨利八世一心认为安妮·博林怀着的正是他盼望已久的儿子,于是开始着急起来,遂采取多项行动。

1529年,他认为大法官沃尔西在自己离婚一事上没有尽心尽力,因此将其撤职并拘禁,但继任大法官的托马斯·摩尔爵士也十分忠于罗马教皇,仍不愿配合。

于是,亨利八世开始提拔并重用那些支持其与凯瑟琳离婚的人,如托马斯·克兰麦和托马斯·克伦威尔。克兰麦建议亨利八世寻求欧洲大陆的神学院的支持,最后通过贿赂和施惠,这一策略获得成功。

153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有利于亨利八世的报告。为了感谢克兰麦对其离婚案所作的努力,他任命克兰麦为皇家法院特使,进而继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克伦威尔是亨利八世另一个极其得力的亲信谋臣,其建议更加大胆,他建议亨利八世废除教皇在英国的崇高地位并取而代之。而在罗马方面,即使亨利八世威胁教皇,如果他不答应自己离婚,英国就不向教廷缴纳什一税,但教皇仍不改初衷。于是,正为安妮·博林心醉神迷且一心想要男性继承人的亨利八世下定决心与罗马教廷决裂。

1533年初,亨利八世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接着英国议会接着在亨利八世的授意下,通过立法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大主教克兰麦随后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这年初夏,安妮·博林加冕为英格兰王后。3个月后,她生下女儿伊丽莎白,这就是后来杰出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久,教皇宣布开除了亨利八世的教籍。

1534年春,深得亨利八世欢心的弄臣克伦威尔促使英国议会通过了几个影响重要的法案:《上诉限制条例》切断了教皇对英国教会的领导;《教职任命法案》规定教会必须根据英王指定的候选人推选主教;《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唯一最高权威;《王位继承法》宣布凯瑟琳的女儿玛丽乃是私生子,安妮·博林的女儿伊丽莎白则为王位继承人;《叛国罪法案》规定不承认英王的最高权威即是叛国罪,可判处死刑,并且取消给教皇的献金。从此,英国教会从罗马天主教体系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英国圣公会。

圣公会是欧洲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基督新教的一个独立教派,但也是改革最不彻底的,因为成立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承认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本质上,圣公会和旧教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除了简化部分礼仪外,它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罢了。《王位继承法》则规定非英国王室成员对英国王位没有继承权,任何人出版或印刷文字宣称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非法,必然处以叛国罪,可以处死刑,而所有英国成人都必须宣誓承认该法案条款,拒绝者将处以终身监禁。

亨利八世激进的宗教政策激起了很多仍然虔信天主教的人的不满,但亨利八世坚决镇压持有异议的人,部分不妥协的修士因此被拷问并处死。

此外,亨利八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新职位“宗教特使”给托马斯·克伦威尔,授权他访问修道院。这表面是为了确保法令实施,实际是为了评估修道院的财产(当时规定年收入少于200英镑,为小型修道院)1536年,议会通过法案,授权亨利八世剥夺小型修道院的财产。这项压迫引发了反抗,尤其爆发了同年10月在英格兰北部的求恩巡礼事件。

智谋过人的亨利八世巧妙地镇压了这次骚乱,他首先宣称会宽恕叛乱者,并假装感谢叛乱者提出了值得他注意的问题。接着,他盛邀叛乱者首领罗伯特·阿斯克参加皇家宴会,以便当场与罗伯特商讨处理相关问题的事宜。阿斯克相信国王亨利八世会言行一致,于是解散了叛乱者。但他一到皇家宴会,便被逮捕了,后以叛国罪处死。1539年4月,亨利八世再依据国会新法案先后解散了较大的修道院。

不过,亨利八世虽然为了迎娶新王后安妮·博林,不惜一切实行了激进的宗教改革,然而花无百日红,很快两人的感情就已冷却。主要原因是安妮·博林生下伊丽莎白公主后,后来的两次怀孕均失败,一次流产,一次死产,这严重打击了亨利八世想要生个儿子来做王位继承人的愿望。另一方面,性格倔强的安妮·博林认为自己已经牢牢俘获了国王的心,王后的地位无可动摇,不经意间得罪了亨利八世的重臣、心机深不可测的托马斯·克伦威尔。

正是在克伦威尔煽风点火的情况下,亨利八世下令将王后安妮·博林逮捕,罪名有:以巫术诱使国王结婚、与5个男人通奸、与兄弟乔治·波林乱伦、阴谋杀害国王,以及毒害亨利八世的私生子亨利·菲茨罗伊。

据后人研究的结果,这些罪名大多是莫须有的,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536年5月,法庭宣判安妮·博林及其兄弟死刑,很快,两人被斩首。

就在安妮·博林被斩首的第二天,亨利八世与其侍女珍·西摩订婚,10天后正式结婚,并以新通过的第二部《王位继承法》宣布新王后的子女将是王位继承人;之前的两个女儿玛丽和伊丽莎白均是私生子,剥夺其继承权,且国王拥有以遗嘱重新指定继承人的权利。

1537年,珍·西摩生下儿子爱德华,即后来的爱德华六世。然而,同年10月,珍·西摩因产褥热死于格林尼治。亨利八世为此十分伤心,哀悼了很长时间,因为珍·西摩生下了他渴望已久的、唯一的男性继承人,她被他视为唯一“真正的”妻子。

此后不久,亨利八世下令拆除了天主教教徒的一些圣地。到1542年时,英格兰剩余的修道院都被解散了,其财产全部归王室所有。接着,在英国议会中,修道院和隐修院的席位被取消,只有教区的大主教和主教能保留席位。在中世纪的英国历史上,上议院神职议员的人数第一次少于世俗议员。

1547年,亨利八世死于怀特霍尔宫,他去世的那一天正好是其父亲亨利七世的90冥诞。亨利八世死后埋葬在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与第三任妻子珍·西摩合葬。亨利八世临死时立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然而,亨利八世没有想到虽然有如此严密的安排,但其3位继承人最后都没有后代。

在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果中,国王亨利八世是最大的赢家。通过宗教改革,他不仅成功地与曾经的兄嫂凯瑟琳离了婚,而且因为清除了教皇权的制约,他随后又接连离了娶,娶了离,以娶了6个妻子而广为人知。此外,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中还宣布废除修道院制度,将修道院的土地没收并收归国有。他将其中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贵族,从而形成了一个支持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另一部分则售卖从而缓解了财政危机。而且,亨利八世还以此强化了自己的专制权力,使得英格兰的王权达到了自1215年《大宪章》公布以来的最高点。

总的来说,亨利八世激进的宗教改革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尽管在实施宗教改革时,亨利八世表现出了残暴的性格,不少人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而被推上断头台,但事实上,这场宗教改革的支持者远远多于反对者。这是因为在宗教改革之前,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就已传入英格兰,使英格兰的民众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此外,当时修道院和神职人员中出了腐败、奢靡的现象,普通民众早就心中不满,这时自然倒向改革的阵营。再者,新贵族分得了改革中没收的修道院的土地,因此成了英国国教信仰的中坚分子。在亨利八世的后继者中,凡企图恢复天主教的必然受到重重反对,统治不稳,而坚持新教的则能够得到大多数国民的支持,也说明了亨利八世的改革是适应历史前进的需要的。

总之,这场宗教改革由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离婚案开始,以确立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而结束。表面上,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个人的离婚案引起的,但在实质上,宗教改革是在英格兰民族意识觉醒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实现的,并与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

二、宗教改革兴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