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3752300000004

第4章 扬威东方(1)

一、司法改革与教俗冲突

1135年,威廉一世的幼子、英格兰诺曼王朝国王亨利一世因贪食而暴死。此时亨利一世只有一个女儿马蒂尔达,且其已经嫁给法国的安茹伯爵。亨利一世生前曾指定马蒂尔达为王位继承人,虽然英国在以后的岁月里,女王当政屡见不鲜,但在当时却史无前例,所以此后英国陷入了王位争夺战的内乱中。亨利一世猝死后,其外甥史蒂芬趁马蒂尔达远在安茹之际抢先赶到伦敦加冕为王,自此开始了安茹与英格兰长达10多年的王位争夺战。

在父亲的教养下,马蒂尔达成长为一个杰出的公主,她勇敢、严厉、高傲,为了政治可以控制种种感情,对于父亲许诺的王位自然不会轻易放手。不过,经过十几年的争夺战后,马蒂尔达最终放弃了英格兰王位,但她年轻的儿子亨利已经准备登上英格兰的土地,夺回王位。作为一位未来的着名的英国国王的母后,马蒂尔达退回了诺曼底,成为亨利卓越的幕后参谋。

亨利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一个大帝国的继承人。

其祖父已将安茹、图棱和曼恩合并成法国境内独一无二的公国,他的母亲、“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孙女则占有诺曼底领地,因此1133年亨利一出生就被公认为“多国之王”。

1153年,亨利登上了不列颠的领土,在疲于应战的英国臣民中众望所归。很快,他迫使史蒂芬国亨利一世的王收其为继承人。第二年,史蒂芬去世,亨利在一片欢呼声中戴上了英格兰国王的王冠,称为“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终于不孚众望,成功地把他家族的金雀花纹章载入了英格兰的史册,后世就用这个名字称呼其家族所建立的王朝,即金雀花王朝。他集中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才华和智谋,作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创始人,他统治着地跨英国和法国西部广阔领地的“安茹帝国”,对内采取许多加强王权的措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君主。

亨利二世即位后,英国历史开始了一个富有成果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时代。他统治着的领土疆域相当于法兰西的7倍,英格兰只是他的其中一个行省。在政治上,亨利二世恢复了御前贵族会议,任用大批才华横溢且忠实的行政官员。在军事上则颁布《武备赦令》,向骑士征收盾牌钱以待军役,并用盾牌钱组织建立常备军;他还拆除了大批内战时期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城堡,严厉镇压企图叛乱的封建主。

在外交政策上,亨利二世把3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德国、西班牙和西西里王室,并为两个儿子聘娶了法国的公主,大大加强了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在司法上,亨利二世以“誓证法”代替“神判法”,并奠定了“习惯法”的基础,这后来成为英国司法制度的核心。

早在“征服者”威廉一世统治时,就开始对英格兰的教会进行改组。与此同时,威廉一世还把封建义务强加给领有英格兰土地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并坚持认为教会封建主也是英王的封臣,有义务为英王出兵服役、祈祷祝福和充当司法顾问。

然而,1075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却颁布敕令,宣称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有权废除国王,并坚持认为罗马教廷有权审理一切宗教案件,各国的主教应效忠于罗马教廷而非国王等。格里高利七世甚至宣称整个英格兰都是罗马教廷的属地。但威廉一世却始终坚持不经过英格兰国王同意,教皇的命令和主教会议的任何决定在英格兰都不能生效。

到亨利二世时期,英格兰王权与教权之争再起。当时的欧洲社会,天主教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生活中片刻不可少的空气一样,任何人都无法回避,亨利二世自然也不例外。

纵观亨利二世的一生,他既不顾教规教义,醉心于声色犬马,热衷于阴谋诡计,又担心死后会入地狱,因而不时地忏悔;既想利用教会加强自己的统治,又怕弄巧成拙、养虎为患。因此,与教会的一次次抗争与屈服成了亨利二世一生的主题,他与大臣兼旧友、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柏克特的争执是这一时期英国政治斗争的最突出体现。

柏克特是12世纪英国政界和宗教界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富商世家,曾接受过高深的宗教教育,博学多识,才华出众,一直是亨利二世最为信任的国务大臣。他曾尽力使亨利二世得到了布塔尼公国,在政界也充分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因而亨利二世认为他不仅是臣属,也是忠实的朋友。

1154年,在亨利二世的鼎力推荐下,柏克特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之职。但没想到后来的事态发展与亨利二世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柏克特担任大主教后,行为举止与之前判若两人。此时的柏克特完全站在了教会的立场上,强调教权高于世俗的权力,因此国王无权干涉宗教事务,他还一再利用罗马教皇的权威攻击亨利二世。

柏克特敢于就宗教问题向亨利二世发难并不是偶然的。当时,罗马教会的改革运动正处于高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天主教自由选举神职人员,教产神圣不可侵犯,教士可以向罗马教廷提出申诉,教会神职人员可以不受世俗法庭的审判。这些改革举措也对英国教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年轻气盛的亨利二世却执意要掌握教职任命权,反对主教享有法律特权。柏克特提醒亨利此举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亨利则针锋相对,称当时教士犯罪者甚多,原因就在于教会的刑罚不当。柏克特仍然毫不让步,坚持要严格遵守当时西欧各国的惯例,全面接受罗马教廷的法律。不过,1164年,亨利二世仍然强行颁布了旨在限制教会司法权的《克雷伦登法规》,重申英国以前制定的法规。

对此,经过了2天的激烈争吵,柏克特曾一度让步,但很快又后悔自己的懦弱行径。柏克特的反复无常激怒了亨利二世,他将柏克特召到王室法庭,定其罪行,但柏克特遂寻求教皇的保护,并逃离英国。

1169年和1170年,亨利二世两次召见柏克特,两人达成了表面上的和解。但亨利二世为贬抑柏克特,趁他不在英格兰时,在一批主教的拥护下,让约克大主教主持仪式,为王子亨利加冕,以保证他能顺利继承王位。事后,柏克特认为这严重侵犯了他的特权,十分不满。

随后,柏克特返回英格兰时,受到了天主教狂热信徒的欢呼,但他在布道时号召神职人员以身殉教,并宣称:“我是来和你们同死的。”很快,柏克特就革除了那些参加亨利王子加冕活动的教士。

一些被革除了教籍的高级教士马上赶到诺曼底,觐见亨利二世,添油加醋地报告柏克特在英国宗教界煽动暴乱,企图“拽下年轻国王头上的王冠”。性情暴躁的亨利二世听到这个消息时,虽然当时身边站着很多骑士和贵族,但还是情绪激动地叫喊道:“我真是养了一群蠢货和懦夫,竟然没有一个人肯为我向这个捣乱的教士报仇。”

听到亨利二世在大庭广众之下暴怒的言语,4个亲兵骑士当即赶到海边,渡过英吉利海峡,骑马直奔坎特伯雷。找到柏克特后,在激烈的争吵中,骑士们拔剑将大主教刺死。

很快,亨利二世的亲兵骑士强行闯入教堂砍杀大主教的事件震惊了西欧教、俗两界。在那个年代,杀害上帝的重要仆人就像违背了封建誓言一样,被认为是亵渎神灵的滔天大罪,因此英格兰人都为这桩血案感到恐惧,而教会神职人员则视柏克特为对抗世俗政权的殉难者。英格兰的局势也曾因此而一度动荡不安。

面对教、俗两界的巨大压力,亨利二世禁食3天,以示赎罪,并下令逮捕刺杀柏克特的骑士。他还派密使到教皇处为自己开脱,并多次到柏克特的墓地光着上身,接受教士们象征性的鞭笞,以示忏悔。

1172年,亨利二世终于在比较宽容的条件下,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达成和解。不过,教皇仍然对亨利二世进行了处罚:亨利必须提供2000个骑士去东方保卫耶路撒冷,并新建3座修道院。此外,亨利二世还必须废除《克雷伦登法规》,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做出让步,如不再禁止英格兰人向罗马教廷上诉、教皇可以不经英王的同意就在英格兰行令、对教士犯罪的审判权和判决权都归宗教法庭等。第二年,罗马教廷追赐柏克特为圣徒。

事实上,亨利二世对罗马教廷的让步大多只是表面性的,后来他还是逐步地实施了《克雷伦登法规》的基本条款。不过,柏克特的血也没有白流,因为由此直到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英格兰教会都始终保持了独立于王权的宗教法庭系统,以及直接向罗马教廷上诉的权力。

等这场风波过去之后,人们吃惊地发现,亨利二世的庞大帝国非但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动摇,反而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从本质来看,亨利二世时期与天主教会冲突的背后是英格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虽然这场教俗冲突的结果直到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时期才见分晓,但作为先驱者的亨利二世,其所作所为无疑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柏克特死后,虽然欧洲各国都羡慕亨利二世的辉煌胜利和帝国版图,但亨利二世却不得不处理令人忧伤的家庭纷争。在他的晚年,接连遭受自己的至亲骨肉所发动的阴谋叛乱。在与亨利二世分居的埃莉诺王后的唆使下,国王的几个儿子联合各种势力,多次发动叛乱,并且每次都得到了法国国王的大力支持。

当时的一幅画生动地反映了亨利二世晚年的窘境,这幅画是根据亨利二世的命令而绘制的。画面上,4只雏鹰正在围攻一只母鹰,而且最小的那只鹰已经落在了母鹰的脖子上,且正在啄食母鹰的眼睛。据记载,亨利二世曾说:“这4只小鹰就是我的4个儿子,他们不停地迫害我,想置我于死地。”而那只正在啄食母鹰眼睛的雏鹰,则代表了亨利二世曾经最为宠爱的小儿子、日后的“失地王”约翰。

1188年,亨利二世的次子联合法国国王腓力再次叛乱。当时的亨利二世已经重病在身,不久就在勒芒一战中失败了。当亨利二世在谋反者的名单上看到他极其疼爱的小儿子约翰的名字后,艰难地说了句:

“听天由命吧!”

次年,亨利二世这位坚强、英明、伟大但孤独的英格兰国王终于在法国的希南去世。

二、英国的传奇——“狮心王”理查

1157年,一个男婴在英国王宫的寝殿中诞生了,其哭声响亮,一生下来就看着神武不凡。也许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如同亚瑟王时期的传奇时代就此开始了。随后,这个身上流淌着“征服者”威廉血液的男孩被取名为理查。

理查是亨利二世与埃莉诺王后的第三个孩子。他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在母后身边度过的。虽然埃莉诺王后的宫廷以吟风弄月和绯闻韵事而闻名欧洲,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理查身上却并没有沾染上脂粉气。理查身材魁梧,臂力惊人,终身嗜好格斗。仗着自己天生勇武,理查常常不穿盔甲就上阵杀敌,当时的英国臣民视他为“勇猛之王”。

理查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会说拉丁语,并且能够用法文和普罗旺斯语写诗。不仅如此,理查还积极参加骑士训练。作为第三子,理查将获得母亲埃莉诺王后的遗产。为了得到法国阿奎丹公国,他向法王路易七世效忠,并与法王的女儿阿莉斯订婚。

1168年,年仅11岁的理查受封为阿奎丹公爵。4年后,理查到封地就任。但金雀花王室内部由于争夺权力和封地,经常出现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局面。理查从16岁起,就卷入了这种连绵不断的纷争。因为父母向来不和,亨利、理查和杰弗里兄弟三人均一边倒地站在母亲一方,向父王开战。法王腓力二世也趁机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唯恐天下太平。

1189年夏天,理查率领的叛军在其父亨利二世的出生地勒芒大获全胜。但因大意轻敌,理查被殿后的亨利二世的忠实部下威廉·马歇尔生擒。当时,出于求生的本能,被活捉的理查屈辱地向马歇尔大喊:“请饶了我这条命吧!”马歇尔顾虑到理查的特殊身份,未敢贸然下手,但刺死了理查的战马,并以藐视的口气对他说:“不用我杀你,魔鬼会杀死你的。”

随后,父王亨利二世原谅了他们三兄弟,却监禁了他们的母亲。这之后,理查专心致志整治阿奎丹,在这里,动荡的政局和大量的山顶城堡成了理查历练的理想场地,让他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骑士。接着,理查的两个哥哥相继死去,理查顺理成章地成为亨利二世的继承人,并兼有诺曼底公爵领地。但是,当亨利二世要求理查将阿奎丹转让给其弟弟约翰时,父子之间冲突再起。

1189年,理查勾结法王腓力二世和安茹叛军,再次对父王亨利二世宣战,迫使其父签订屈辱的条约。亨利二世含恨而死,理查于同年7月即位,号称“理查一世”,又名“狮心王理查”。他是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

时过境迁,理查虽然当上了国王,但他不念旧恶,每当谈到曾被马歇尔生擒活捉这件令他内心不快的往事时,他就会态度庄重,不动感情。理查保留了亨利二世的忠实臣子马歇尔的一切职务和荣誉,并派马歇尔到英格兰代理政务。正因为理查有着宽宏大量的一面,英国人民才接受了他其后连续不断的征战。

作为英王的理查一世在位10年,却只到过英国2次:一次是登基后举行加冕典礼,在英国停留了4个月;另一次是在被俘虏获释后回到英国,停留了2个月。

其余时间,理查王除了参加十字军东征外,平时都待在法国属地上。他把管理英国的各项事务都托付给亲信大臣,自己则倾尽全力专注于十字军东侵和欧洲大陆上的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