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线序曲
3758400000031

第31章 学习力思维力创新力(1)

———2004年在中航党校的演讲

一、学习力

目前,在多数单位,厂长和书记都提倡员工读书,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这说明大家对学习都非常重视。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学习型组织”,为什么要提倡学习呢?下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学习力是国家、民族和企业的生命力。

1.学习力是国家最本质的生命力

学习是一项基础能力,一个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以提高学习力为基础,有了学习力,国家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力。

举几个例子:

新加坡,它的国土面积还不到上海的一半,但是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国家充满着活力,经济收入指标很高。为什么?因为他们公开地提出把国家建成学习型国家。新加坡有一个咖啡大王,自己组织一个“总裁书香轩”,要求自己的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要求自己每月读本书,每月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欧盟1998年就发表了一个白皮书,要求欧盟内国家的每个公民,至少要学会3种语言,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欧盟公民。

美国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一年要读50本书。而我们的企业家,平均一年读1.5本书,相差太大。

读书的多和少,对整个国家的生命力是不一样的。新加坡为什么发达,这与它们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分不开的。

2.学习力是民族最本质的创新力

以色列,400多万人口,很强大。美国为什么支持以色列?为什么不敢得罪它?因为以色列民族生命力强大。美国很多经济大亨全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95%以上都上过大学,而我们国家是5.2%,美国是46.5%,加拿大是46.9%。我国的人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以色列不能比,而我们的人才资源按比例却比他们少得多。因此,以色列的民族生命力非常强大!英特尔公司的总裁格罗夫就是犹太人。

3.学习力是企业最本质的竞争力

1970年,《财富》杂志评出了世界500强,到1983年,1/3的企业没有了。为什么?这里就有学习力够不够的问题。刘高倬总经理在讲话中特别举了GE公司,百年老店在世界500强里,现在唯一剩下GE!为什么?因为GE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有一本书叫《追求卓越》,书里面选了经营最成功的43家美国公司,书出版两年以后,其中14家公司就没有了,淘汰掉了。说明这些企业学习力不够,竞争力弱。

现在为什么提出“学习型组织”这个理论呢?

“学习型组织”是全体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能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它强调3个特点:非常强调学习力的组织;让人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强调创造力的组织。它可以为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形成共同目标,造就可执行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有了学习力就有竞争力。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

上海人做生意非常精明,但日本一个啤酒公司叫三得力,打进上海不到两年,就把上海的啤酒公司打败了。为什么?一个原因就是它注重学习。三得力到上海后,首先对员工进行培训,请上海的教授讲课。三得力的老总坐在第一排,认真地听和记。我们的企业呢,一说培训,一把手基本不参加,最多在主席台一坐,让大家好好学习,说完就走。大部分是派副手或部门领导学习,可部门领导学习回来决定不了事,决定事的还是一把手。所以,精明的上海人输给了三得力,别人是把最新的管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信息全部学进来了,并且用于经营,所以打败了上海的啤酒公司。

一个叫丰得克的生物药品公司,农村墙上到处都有它的药品广告,大楼里的楼梯上也有。这个公司很有眼光,办了一个儒商学院,全国各地都有分院,编了8本教材,共800万字。它要求员工每天要像学生一样学习,留作业、做功课,全员都要学习、培训。1994年它以1700万元起家,1995年销售收入2.2亿元,1996年达到6.5亿元,1997年成为本行业全国第一,1998年上缴税收1.8亿元。

举两个集团内的例子。

沈阳黎明公司,前两年亏损,林左鸣同志去了以后抓改革。在抓改革之前,他先抓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学习。他亲自写文章,把报纸发到每个员工,把所有需要员工学习的内容都印在上面。之后又投资3000万元办了个黎明党校,把所有的干部都派去学习。每年必须学习,为什么?因为不学习就要落后。这几年为什么黎明公司的改革推进得那么快?改制特别成功?原因就是通过学习,思想统一了,观念变了。同志们,改制是相当困难的,通过改制,主、辅分离,员工身份变了,与黎明没有关系了,员工非但没闹事,而且很愿意,这就是学习的作用。

618所,搞机载设备的,所长叫张新国,是个双博士。他一当所长,马上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每天下班后培训2小时,连续几个月。他亲自讲课,讲“流程再造”。通过学习,让大家接受了很多新的知识,学习力带来了竞争力。现在618所实力大增,说几个数字,全所1800人,2001年销售收入2.3亿元,2002年3.1亿元,2003年4亿元,今年要超过6亿元。以上数字都是真实的,学习力带来竞争力,这是个典型的例子。

4.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模范

(1)我们是执政党,要有执政党的水平、能力。能力不是靠一两个领袖人物,应该靠全体共产党员,靠党的组织,靠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党的水平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我们是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就必须要靠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努力学习。

(2)共产党的组织,应该是我们国家优秀人才最大的群体,人才精英大部分在党内。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型领导,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增智。

(3)知识是在不断老化的,知识和人才都会不断老化。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才不会老化。现在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学的知识,在毕业时就有50%已经老化,如果不学习,5年后就全部老化。因此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人才不是先天的,都是学习成才的。学习力强,不是人才可以成为人才,是人才会变成高级人才,就会有更大的创造力。

(4)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只有通过学习。现在年轻的一代都提出要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成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榜样。把党员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要通过学习,不学习发挥不出来。

(一)“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

100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过很多管理理论,平均8个月就出一个新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大约有35种,而影响最深远的是1903年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现在管理方面最突出的、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一个是《学习型组织》,一个是《流程再造》。集团抓流程再造,抓学习,就是冲这两大理论来的。江泽民同志1999年5月15号在“亚太金融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了5点主张,其中第二条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这种提法很有前瞻性。

克林顿上台后,提出美国教育的三大任务,第一,3岁学会读和写;第二,8岁学会上网;第三,18岁考上大学。我们目前差得很远,城市的年轻人还可以,农村肯定不行。我们国家规定1999年是企业上网年。1999年世界管理大会提出,如果21世纪在因特网上还没有注册自己域名的企业必死无疑。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发达国家2005年取消有纸贸易,发展中国家2010年要做生意上网。有3个美国人到上海采购5亿美元的商品,摆上4台电脑、6架摄像机,让企业直接和美国8000个终端联系。很多企业产品很好,但不懂电子商务,只好打道回府。

学习型组织已得到世界普遍的认同,世界500强的前10名都在应用这一理论。我们出国的机会很少,但刘总每次回来,都会传递很多信息。他最近到国外的一些大公司访问,不论到哪个公司,人家老板不是给他讲如何做生意,而是讲怎样学习。他到惠普、空客、波音、GE,他们都讲学习,出了很多书。这次,韦尔奇到中国来讲课,那是天价,平均每张票4000多元。

(二)学习速度问题

学习的速度要大于变化的速度,这种学习才能成功。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要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竞争的成功,学习的速度就要超过对手学习的速度;变化的速度要超过外部变化的速度,才能成功。比尔·盖茨写过一本书,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80年代讲的是质量;90年代讲的是知识;现今时代讲的是速度,人类发明电话到1千万用户,前后30年,中国手机几年工夫超过了3亿部;过去在《封神榜》、《西游记》里的神话现在都实现了。所以我认为他的话讲得很到位。你只有超过对手的速度,才能不被淘汰。集团为什么要提出“激情进取,志在超越”这个口号呢?这是有它的道理的。超越是指超越自我,超越对手,超越无限。为什么?这里就是一个速度问题。你超越不了自己,你就永远不能前进;超越不了对手,你就老打败仗;超越不了无限,你就不能始终保持第一。有一本书叫《摩尔定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很精彩,“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这句话非常辩证。企业过去休息多了,现在就会永远休息———破产;个人过去休息多了,现在就会永远休息———下岗。德国工人口袋里有11个合格证,宝钢人均3.8张合格证,沈飞抓创建学习型组织,52厂26岁的孙飞有了4张上岗证。

(三)党员领导干部应怎样学习

两句话: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凡是与工作分离的学习,都不是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方式。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意思?因为学习和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里的学习不是与工作无关的学历学习,现在我们不提倡这种学习。要不要学历?要!学历是最基本的平台,但为了追求学历的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的学习是与工作紧密结合的,因此就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1.工作学习化

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的共识,你能不能进步,基本上是在工作学习化上取得的,这是进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企业最成功的学习方式。

两个员工都在一个单位,从事同一份工作。其中一个把工作当成学习,只要有任务,他就抢着干,不管谁布置的工作,他都很乐意地接受,并主动地完成,把工作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态度的人。另一个人,不管你布置什么工作,他总是推脱。他的理由是,这个我没做过,我没干过,这件事是他的,为什么给我?那么两个人比较,3年下来,前面那个主动干的,不光是能力强,水平高,而且得到重用、提拔,朝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向前走了一步;那个什么都推,讲条件的人,肯定还在原地踏步,慢慢地就会被淘汰,下岗、分流,他是首当其冲。

2.学习工作化

毛主席说过,学习是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学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我们要像抓工作一样抓学习,这个很难。这几年在党校,我发现有这么个现象,我们给有些单位下一个指标,他来5个人;而有的单位连续几次下指标,他一个都不来。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他就不来;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他就来。北京的几个单位还是不错的,621、625每次都四五个人。他们非常聪明,因为办党校集团要掏钱,骨干在党校3个月学习,集团要花一大笔钱,而且培训与不培训就是不一样。把学习当作负担的那些人主要是对学习、培训不重视,一有培训班,他找很多理由不来,一说要出国,他保证耽误不了,这就是学习工作化没到位。现在我们比较重视工作考核,但不重视学习考核。培训、讲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出国考察,没有报告、没有文章,有的把资料锁到柜子里,资源独占。企业人、财、物都有人管,唯独知识没人管,这是最重要的资源。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作反思,就是思考,光学不思考不行。有两个美国人写了本书,叫做《21世纪的学习型组织》,这本书我国引进了,付了8万美元版权费。书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学习必须反思。这个反思还要用文字固定下来,就是把内容整理出来,并加以消化,也就是反思,再变成文字,这个非常重要。我这里要讲一个观点,就是知识的交换和实物的交换是不一样的。实物的交换,只是物理的位移,只变换位置,没有增量;而知识的交换是有增量的。一个小组10个人,每个人一个体会、一个观点,每人讲5分钟,就使每个人有10个收获。如果一个团队、一个班子,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升创造能力,团队的水平就提高了。比如我今天给你们讲课,把我的知识交换给你们,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增加了你们的信息量。我讲的内容可能对某些人有启发,而某些人不认同。即使不认同,也是在他琢磨后得出的结果,加深了他的思考,提升了他本人。把个人学习的东西固化,变成文字,然后交换给大家,变成大家的资源,资源共享。

3.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既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尚学思想精华,也是当今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评价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