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线序曲
3758400000043

第43章 加紧加快建设集团创新型文化(1)

为创新型集团提供强大的理念引领和文化动力

———2006年5月31日在中国一航创新文化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论坛是集团公司党组为落实“加快把集团公司建设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集团”发展战略、加快集团文化创新、建设集团创新型文化而举办的。论坛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碰撞思想、统一认识、明确任务,部署集团创新型文化建设工作,举全集团之力加紧加快建设适应集团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创新型文化,为建设创新型集团提供强大的理念引领和文化动力。

一、深刻领会建设创新型集团的重大意义

集团党组建设创新型集团目标的提出,要求集团上下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创新跨越,激情再写辉煌。

(一)建设创新型集团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有赖于自主技术的积累和创新。创新能力成为企业间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创新型企业也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赢家。可以说,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500强尤其是行业、产业的优势企业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核心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市场日趋白热化的搏杀中争取主动权。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咬定建设创新型集团的战略定位,真抓实干,奋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实现非对称跨越,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二)建设创新型集团是发展的要求,奋斗的方向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此,党组研究提出了集团“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推进大集团战略,突出航空主业,相关多元发展,在实现三个大体相当上迈出重要步伐;以保质保量完成重点型号任务为核心,坚持军民结合和市场导向,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把集团公司建设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集团。这一思路、目标是对集团发展方向新的历史判断,是对集团“十一五”奋斗目标的客观把握,更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对建设强大国防、对民族航空工业发展、对实现早日跻身于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的集团愿景的必然要求。

(三)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集团的必由之路,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集团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中国航空工业55年最刻骨铭心的体会。实践证明,市场换不来技术,金钱买不来现代化。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中国一航国防高科技产业的性质决定的,是世界涉及国家利益的重要工业领域的竞争特点决定的,是激烈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决定的。中国一航的自主创新,要特别在无边界创造需求,拉动、促进和实施非对称跨越上下功夫,必须出奇招,另辟蹊径,而不能完全按照先行者的脚印前进。中国一航的自主创新还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系统集成创新,让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系统集成创新服务,使原始创新成为推动系统集成创新的不竭动力。中国一航必须经过艰苦奋斗,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类拔萃的集团企业,成为市场开拓者型、创新型集团。通过航空主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充分认识创新型文化对创新型集团的引领作用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党组做出的建设创新型集团的决策,是事关集团“十一五”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集团,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集团高新技术产品的战略基点,走出一条有一航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集团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航空主业的中心环节,尽快形成“突出航空主业,相关多元发展,实现三个大体相当”的良好发展态势;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贯穿到集团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就是要加快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建设创新型集团提供强大的理念引领和文化动力。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启示我们,先进文化对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管理的本质特点在于,它是通过管人的价值理念、思想体系、行为准则来实现管理的目的,使人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最大化。建设创新型集团,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创新变革,更离不开创新型文化的指引护航。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是创新的客观动力源,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则是创新的主观动力源。没有主观能动地认识客观需求和客观规律,就没有自主创新,更谈不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靠人。靠用“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等核心理念武装起来的人;靠充满创新精神、能够自觉自愿、不畏挫折地开展创新的人。要通过创新文化建设,使创新成为责任、成为制度、成为意志、成为追求、成为快乐,从而推动创新型集团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集团“十五”发展的辉煌历程启示我们,集团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推动了大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十五”期间,集团上下以超越自我、超越对手、超越极限的气概,以激情拼搏、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把握难得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应对巨大挑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取得了“三个台阶”、“四个突破”的巨大成就。这与5年前集团党组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毅然将集团文化建设纳入集团“十五”规划分不开,与“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集团理念,“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精神对数十万航空人的巨大感召与凝聚分不开,与“一拳五指”暨“一个核心理念,若干建设渠道”的独具特色的集团文化建设成果发挥奇效分不开,与集团优秀的精神和文化建设工程队伍为集团文化建设挥洒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分不开。实施建设创新型集团战略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创新型集团的形成首先在于文化的的创新和变革,必须在创造创新价值体系引领、创新机制体制保证上下真功夫,这是“十五”集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伟大的事业催生伟大的激情,伟大的激情孕育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造就伟大的事业。

(三)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规律启示我们,企业兴衰成败,文化生生不息,集团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挥理念引领和文化动力的巨大作用,而集团创新文化建设正是集团文化应史、应世、应时的必然选择

应史,就是总结中国航空工业55年自主创新的文化积淀,张扬航空人不畏艰难、不惧强手、敢于创新、富于创造的优良传统;应世,就是要紧扣时代潮流,紧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紧贴形成国防高科技航空产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应时,就是破解目前集团创新氛围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造能力不强等困局,形成“顶天立地、卓尔不群、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的蓬勃之势。中国一航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型文化的领航、凝聚、激励、催化和支持。创新型文化是创新型集团的活的灵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命线,是中国一航能够持久地实现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一航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不仅要构建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战略、新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充满生机活力、与自主创新战略相匹配的创新型文化。因此,大力建设创新型文化,对于建设创新型集团,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一航创新文化的基本概念

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创新就是改变现状、不断扬弃并且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创新就是创造更多的客户和价值,创造更大的市场和机遇。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是我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实践。企业创新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一种规范、一种习惯、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文化生态,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习惯、构建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结出创新果实等方面。简而言之,创新文化就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文化。

中国一航的创新文化是:构筑在中国航空工业55年坚持自主创新之路的文化积淀之上,与中国一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新挑战相适应的,经过不断探索所形成的有关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管理变革的良好习惯和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就是要在全集团进一步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倡导“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的核心理念,大力弘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永不放弃”的创新精神,形成一种有利于鼓励员工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氛围和环境,构建一套激励创新、尊重创造、鼓励冒险、宽容挫折的制度和规范。

四、中国一航创新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创新文化的核心理念———“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

非对称,是对当今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航空工业的实力水平对比状况的真切描述,同时也昭示着中国一航适应新的目标任务的一种崭新的、超常的思维模式。面对国际强手,我们不能以常规方式、不能盲从地跟随其后,而要在双方实力非对称的条件下,正视现实,开阔思路,另辟蹊径,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发展方式,以创新实现非对称超越。

非对称,在经营上是在大集团战略的基础上,经营自己最强的部分,发挥自己最强的部分,形成在整个集团中的互补。

非对称,在体制上体现为企业结构形态的自由,按照市场规律、客户需求及发展要求,组建企业架构,调整企业组织,整合企业资源,体现“企业无常态”的发展格局和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