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104

第104章 李方勇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4)

2003年6月,吴跃担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所长的重任,继而担任某重点工程现场总指挥。以他为首的新班子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所,打造中国直升机研发中心”的奋斗目标和“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理念”6个一流的发展目标,制订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长期发展规划。他坚定不移地支持总设计师的工作,虚心听取专家意见,集思广益,对重点型号重大工作计划确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方案制订、重要试验安排等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他经常深入科研生产一线,全面了解、快速协调和解决问题,促进了型号研制的顺利进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十五”期间,直8、直9、直11原型机及3个改型机圆满完成研制任务,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配合主机厂共向用户交付三型机百余架,直升机产业化工程不断推进,形成了“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格局。2003年12月24日,直11MB1单发改型机继首飞成功后又在京获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民航合格证,实现了航空高科技产品军转民的重大突破。2003年,重点工程胜利实现两机首飞,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多项奇迹。

2006年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型号研制的高风险年、决战决胜年,8机23型直升机研制同时展开。全所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激情进取,超常拼搏,胜利实现了10机试飞、2机立项、3机首飞的型号研制目标。重点工程研制克服重重困难,按节点目标顺利向前推进;国际合作项目直15型直升机完成初步设计及评审,进入详细工程设计;直11武装型直升机圆满完成鉴定试飞;直8、直9等系列直升机研制齐放异彩,实现了卓越目标。条件保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预先研究立项工作形势喜人;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直升机数字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科工委评审,构建了直15型机型号研制应用环境,初步构建了信息安全框架,研究所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在型号研制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吴跃抓住机遇,全面加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经过吴跃和几任领导班子的数年奋战,一大批新建项目相续竣工并交付使用,使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具备了高新技术武器的基本研制保障条件和能力,直升机常规设计手段及试验设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直升机综合设计、试验检测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整体科研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一个崭新的、适应世界直升机发展潮流的现代化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已初具规模,推动了科研硬件平台和人员技术水平的双重飞跃,为型号研制的决战决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跃为实现这一切倾注了巨大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吴跃的主持下,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按照集团公司战略重组要求,积极配合组建了“中国直升机研发中心”,拓展了直升机发展领域;按照“摸清家底、找准差距、突出重点、跨跃发展”的思路,制订完善专业技术发展规划,不断引领直升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跨越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主辅分离、六西格玛管理和流程再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促直升机事业实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百囧七章 张波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张波(1965.1—),湖北武汉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时任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洪都)设计所所长。1987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分配至航空工业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设计所工作,历任设计员、副组长、副主任、副所长、型号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设计所所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12月任洪都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7月任公司党委书记。1999年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而举行的受阅装备工作中,由于任务完成得圆满、出色,荣获国防科工委和中航二集团颁发的一等功证书和奖章。张波先后荣获中航二集团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航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国防专利)4项,被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授予中航工业武器技术首席技术专家。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1987年,张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来到了南昌飞机制造公司。20多年来,张波敬业爱岗,虚心好学,和同事们一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1998年初,公司研制生产的某产品被列为参加国庆50周年大阅兵受阅装备。接到这一任务后,时任设计所副所长的张波多次带队进京汇报,8次修订实施方案,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技术协调广、配合难度大等困难。在短时间内,配合生产部门制造出产品和模拟装置,并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队伍,配合部队训练,并提供技术保证和服务保障。张波不仅身先士卒,也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3次预演和正式受阅,均堪称完美。阅兵方队授予公司“情注阅兵部队,携手共筑长城”锦旗;车辆方队授予公司“精益求精,实现保障有力,首都阅兵尽显军威国威”锦旗;受阅保障总指挥授予公司“设备保障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张波被任命为某型号总设计师,时年35岁。在研制过程中,他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复杂问题处理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随着某型号进入飞行试验阶段,张波和他的团队在抓好各项地面试验的同时,严格按照研制程序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设计、试验工作。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型号按期定型,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张波被任命为设计所所长。他率领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对知识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走上了领导岗位,使干部的知识、年龄、专业结构趋于合理。

2007年,张波任公司副总经理。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他先后分管公司产品的科研、技术、条件建设、型号管理和经营计划。数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推动公司产品研发设计、加强企业经济运营能力、强化市场意识、提升企业能力建设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与领导班子一道确立了“引领飞训,军民共进,惠泽员工,跨越发展”的公司使命。

2012年,张波担任公司党委书记,他按照党的“十八大”中“党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要求,团结带领公司各级党群组织,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服务公司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大局,创新开展党建工作。

张波同志热爱航空事业,专业知识丰富,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顽强的作风和正派的学风,克服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填补了航空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武器装备研制团队,培养了一批层次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设计研发队伍,为国防科技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百囧八章 张大祥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张大祥(1956.8—),江苏南京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吉航)科技开发处处长、无线电专家。1974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4工厂(现中航工业吉航),历任无线电工人、计量理化中心技术员、计量理化中心助工、高工、副处长、特设车间工程师。2002年起任科技开发处处长、副总工程师,产品研发中心主任。曾任辽宁航空协会理事,吉林市电子协会理事。张大祥多年来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专长,潜心创造发明和技术创新,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几十个。在我国新机修理和承担外协重大项目中,取得突出的成绩。1994—1996年被空军装备技术部授予科技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被空军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被中共吉林市委评为工交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1999年、2002年三次被吉林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04年9月,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张大祥是中航工业吉航科技开发处处长、电气专业高级工程师。在工作中他敢于向高新技术挑战,加大外修转自修、外制转自制的力度,为企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由于缺乏设备等原因,给承修国家各型新机及国外飞机带来了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张大祥在一无图样资料、二无更换备件、三无试验设备情况下,勇于攻克技术难关。为了配合工厂试修新机种,在他的指导下,一年就完成外修转自修某型歼击机雷达检查仪6台,航向指示器12台,飞行参数记录仪7台。同时,修复了周期长、费用高,曾一度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制约生产发展的多台无线电检测仪器设备和某型飞机测试设备,为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