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131

第131章 吴华 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吴华(1961.9—),浙江海宁人,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航工业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上电所)副总设计师。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雷达与导航专业,1986年2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分配至航空工业部第615研究所(现中航工业上电所),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总设计师。吴华在多项重要型号工程中参加了航空电子系统的总体设计,主持核心分系统设计研制、系统联试和试飞等,并担任多个型号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在两个型号飞机中任系统副总设计师。在联试和试飞现场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受到上级机关、主机厂所、其他厂所及外国专家的一致好评。吴华曾荣获中国航空机载设备总公司航电综合系统地面样机二等功;中航工业航电综合系统研制及试飞三等功;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八红旗手;中航工业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3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6年,吴华从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航空工业部第615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军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总体技术工作。吴华作风严谨、精益求精、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由于课题多、任务重、时间紧,吴华曾多次放弃所里安排的先进工作者或工会组织的疗休养机会,并常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看资料。认真学习,踏实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吴华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是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总体技术专业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某项工程中的一个分系统是由国外引进的,吴华没有参加国外验收设备,可是设备运到国内联试时遇到问题,有些信号出不来,主机所点名要吴华去解决问题。吴华赶到现场,仔细检测了所有接口和数据,发现外方的接口不符合我方要求,她通过电传与外方进行了多次协调,外方很快派人来按要求进行了处理,使联试工作得以按时完成,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吴华开拓创新,勇于挑战。她担任某型号飞机某系统的副总设计师,该类型飞机是我国首次研制的。由于该项目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缺少资料和经验,责任重大。吴华在困难面前,发扬开拓精神,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组织、领导、协调、设计和试验工作。特别在某系统联试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远远超出过去工程项目的任务量,她差不多整天都在联试现场,指导和帮助本单位、外单位的技术人员解决每一个技术问题,一直持续了几个月。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某系统一次性通过了上千小时可靠性试验,在机载型号产品中是史无前例的,得到用户和集团公司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吴华同志甚至被该型号的主机单位誉为对该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为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在主机厂竖起了一面旗帜。该项工作在她带领的团队共同努力下,短短的3年时间内研制出功能齐全、性能可靠、外形美观的新型产品样机,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又经过了3年的试飞和改进,目前该型号飞机已定型,并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编队飞过了天安门广场!

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按要求某型飞机需要加装空中防撞系统。吴华带领了一组年轻同志根据积累的联试经验,设计测试手段,通过试验不断摸索,理清外方设备的工作逻辑。一个显示数据要考虑多个工作逻辑,而每一个工作逻辑要通过一次次的试验,不断调整参数来判断。试验中的反复往往会使人感到焦躁,吴华却依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坐镇现场,她坚韧不拔的意志鼓舞了年轻人的士气,终于赶在奥运会前保质保量完成了空中防撞系统的加装任务,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

吴华的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信服,领导都知道,重要的任务只要交给吴华就尽可放心。她曾经主动退让破格提拔研究员的名额,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协作,与她共事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工作魅力。吴华同志还倾心培养年轻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并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吴华又是一个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和她共事的同志都知道,不但工作上,在生活上她也很能关心别人。吴华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年轻人都愿意和她共事,觉得在她的指导下工作,不仅提高了技术水平还学到了怎样做人。她就是这样一个业务能力强又有自身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