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22

第22章 邓明俊 1959年全国先进生产者

邓明俊(1931.11—),江西抚州人,1959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洪都)工人。1952年考取江西省初级技校。由于成绩优异且国防工业急需人才,1953年邓明俊提前毕业,分配到国营第320厂(现中航工业洪都)干导管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5—1960年邓明俊在6年中完成了11年零8个月的工作量;先后提出了120多条合理化建议,实施了62项技术革新,因此提高了工效1~12倍,创造效益、节约价值达60多万元。邓明俊多次评为南昌市劳模、特等劳模和江西省劳模,出席中南区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参加了省技术革新代表大会。195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2011年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1977年12月病退。

邓明俊是洪都公司3车间一名导管工,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提前到岗位,预先做好生产准备工作,把材料图样,工夹具都摆得井井有条,操作时总要把图样和工艺单看得一清二楚,从不马虎了事。1962年1月,他们小组接到一批导管任务,尽管这种导管他们已做过多次,但工艺单是最近新编制的,和原来的老工艺单有些出入,凭着他过去操作经验和实际情况,如果按新工艺单加工,就会影响产品质量。这批零件是急件,要立即完成,当时他旁边一位同志就主张先斩后奏,干了再说。邓明俊一听,急忙劝阻说:“这不行!我们还是应经工艺员同意!虽然实际情况是这样,但是我们操作者还是应该尊重工艺单。”邓明俊拿工艺单去找工艺员,并反映到厂部与设计室。经过这一番曲折地查对,果然这份工艺单有错误,当时工艺员被他这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表示今后一定要提高施工质量,防止出差错。

“工厂里的生产像一部机器,在这整体里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有故障也会影响到整体的转动,所以我们应该毫无条件地照顾全局,服从生产调配。”这是邓明俊在平时常说的一句话。邓明俊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上级交给的任务,没有打过折扣。由于工作需要有时被调到外车间去帮忙,或是临时性的突击任务,要随叫随到。这样不可避免地会打乱原来的计划,因此有的同志笑他是打“游击”,可是邓明俊却笑呵呵地回答:“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打全厂一盘棋的游击有什么不好!”有一天深夜,他正睡得香甜,猛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车间的值班主任。有一批产品明早就要交库,晚上经检查发现还有几根管子没有装好,需要马上突击。邓明俊说:“完成生产任务是我的责任。”他一面说,一面走出房间,随着值班主任来到了车间。

邓明俊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质量标兵,又是一位有名的革新能手。他搞革新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生产薄弱环节和质量关键来进行。仅1961年以来,他就在车间领导与同志们的支持下,先后实现革新建议15条,均已投入生产,有的提高工效2~20倍,有的解决了试造中的质量关键。比如有一批产品上的汽油管及座椅管零件,数量很大,进度又急,由于是手工装砂喷灯弯曲,很容易产生裂纹,或椭圆超差,人力物力浪费很大。他就想办法革新操作方法,把这批导管改在机床上进行弯曲,经试验鉴定,不仅提高工效十余倍,还保证了产品质量。他在做某导管零件时,工艺单规定:在零件两端用8A4的铰刀铰孔。他考虑到采用铰孔的方法会使壁厚度变薄,影响产品质量,就建议采用扩张器旋转加工法,这样不但保证了质量,还提高了工效。

邓明俊是生产上的有名人物。有一次,工段里正开展轰轰烈烈的“丰收二”导管成套赛。他的徒弟看到别的人都赶上来了,就焦急地说:“师傅!我们加快一点干吧,反正检验员很信任你,你提交的零件检验员抽一两件就过去了,毛糙一点有啥关系!”邓明俊就严肃地说:“竞赛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呀!这种导管装在出厂的产品里,就好像是人肚里的肠子一样,出了毛病,一时很难找出来,我们不能眼前图快,而给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造成损失呀!你年纪轻轻的,要走正路,真正的荣誉是属于生产的老实人的。至于检验员信任我们,就更应要求自己严,不能辜负同志们的信任!”

邓明俊作为一名普通的导管工,在洪都公司一干就是几十年,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自1956年以来他一直被评为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多次出席省、市先进人物的会议。1977年12月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