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39

第39章 顾家源 1978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顾家源(1936.10—),上海市人,1978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中航工业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兰飞,兰飞)工人,技师。1956年3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1958年10月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第221厂(现中航工业太航)工人,1958年10月调入国营新兰仪表厂(现中航工业兰飞),镗工、镗工组负责人。1980加入中国共产党。顾家源在工作中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他创造的硬质合金微型机夹精镗刀,填补了我国微型机夹小刀具的空白,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78年以来先后荣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甘肃省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甘肃省国防工业模范标兵、第三机械工业部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全国发明大会先进个人、甘肃省金切技术一等奖、中航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重要贡献奖,197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78当选为省、市、区人民代表;1979年当选全国技协常委,甘肃省、兰州市技协常委。1996年9月退休。

顾家源在兰飞近40年工作生涯中,坚持科学态度,技术上精益求精,热心技术革新,尤其是在创新发明中较为突出。在创新刀具方面,创造了硬质合金微型机夹精镗刀。由于此刀具的独特风格,推翻了?10之内不能机夹的论点,填补了我国微型机夹小刀具的空白,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77年光荣参加了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刀具交流大会”,并应邀出席了“北京先进刀具交流大会”,进行了先进刀具表演和交流,受到了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欢迎,他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观看了他的表演,在仔细观看了刀具结构后,给予了很高评价。在现场他还接受了《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等报纸的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报道中称东北有“大刀”,西北有“小刀”,刀具虽小,影响很大。

顾家源积极参加到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中去。他利用生产空隙和业余时间,查资料、想办法,用了一年多时间研究,设计制造出了能加工?3的小孔的机夹精密精镗刀。1978年,在参加科学大会以后,又设计出了16种结构的微型机夹精小镗刀,既可机夹钻石,又可机夹宝石。首把小镗刀,是受弹簧夹头原理和用筷子夹菜的启发,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在1975年设计成功了第一把精密镗刀,形式上有弹夹式、直楔块式、斜楔式、助锁式等精镗刀。最小的机夹硬质合金精镗刀,可加工孔为?0.75的小孔,还可以加工硬度为60HRC以下零件。1978年他再接再厉,又搞出了8种不重磨式硬质合金微型机夹精镗刀,在省内外、国内许多地区交流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国家节约了钢材,缩短了辅助时间,提高了军品质量和生产进度。顾家源还在刀具交流会和学习班上进行宣传,参加学习班同志抱着怀疑态度来学,获得满意结果而归。学习班的师傅讲“你胆子真大,敢想敢干”。

顾家源在设计微型机夹精镗刀的同时,还设计出了“中心校正器”、“数字显示千分尺”。“中心校正器”是一种校正工具,根据杠杆表原理改变了校正方法。过去是工人观察表要跟着百分表来回转,比较疲劳,也不方便;为了改变观察,此表不用工人跟着来回转,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缩短了校正时间,同时还可以开车找正,不但可适合镗床上使用,也可以在车床、铣床上使用。

“数字显示千分尺”是依据电表中数字增减的原理,结合自己加工零件精度高的特点,苦心琢磨自行设计出来的。这是一种能用数字显示测量尺寸的千分尺。使用它可大大减少测量误差和读数误差,给确保产品质量创造了条件。“数字显示千分尺”在技术交流中被某兄弟厂采纳,且成批生产。

顾家源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不断创新,有他自己的一套镗床操作方法,在机床精度磨损情况下,能出色完成各类高精度模具中的主要零件加工,完成了高精度的军品模具23套校孔模具零件,保证了“校孔模”顺利进入配套任务。他在参加全国先进刀具会议之后,又设计出了“T形铣刀刀具”、“马蹄式机夹精镗刀”。

在民用产品的生产中,顾家源设计出了培养菌苗的辅助设备“摇瓶机”、“晃瓶机”、“洗瓶机”、“菌苗观测台”、“冲瓶机”、“研磨工具”、“胡萝卜素灌装机”、“列车上用升降售货车”等多种民用产品。在郑州召开的民用产品交流会上,“胡萝卜素灌装机”获得了民品优秀奖。

顾家源在担任技协工作中,多次参加外省市技术交流推广会,一次在推广会中,从废品中就创收了4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顾家源的先进事迹和科技发明成果先后在《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重庆日报》、《福州日报》、《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甘肃技协报》等报道刊登;他的关于《微型机夹精镗刀》获得了甘肃省先进刀具论文三等奖。

顾家源于1996年9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