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72

第72章 张景奎 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

张景奎(1948.8—),河北唐山人,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黎明)钳工、高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公司“模具大王”。1968年参加工作,是国营黎明机械制造公司(现中航工业黎明)工装制造厂模具工部钳工。40年来,张景奎刻苦钻研、勤奋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精湛的钳工技能,被人们誉为“模具大王”。1989年以来,他曾连续12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连续三次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航空部劳动模范,1994年获得辽宁省第二次创业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评为省国防工办工人阶级的楷模。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同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在14#机研制中被总公司评定为三等功,1996年获航空总公司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退休。

张景奎在40年的工作中,刻苦钻研、勤奋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精湛的钳工技能。他生产加工的模具种类繁多,型面繁杂,形状各异,精度高,几乎涉猎了现代化工业中各类型的模具。他加工的模具上万件,最大的几吨重,最小的只有纽扣大,生产实践使他养成了一股钻劲,经他加工出的模具质量好,精度高,受到了好评和嘉奖,他在工作中练就了一套模具加工绝活,凭着超人的毅力完成各项任务,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增了光添了彩,人们称他为“模具大王”。

在某新机无余量蜡模的攻坚和某发动机及大修机工装战中,张景奎勇挑重担,专啃“硬骨头”,一人承担10套蜡模中难度最大的6套,而且加工难度大到一套模具就由数十个型面需要反复修研,模具形状异常复杂,精度高到无余量,时间紧到三个月内完成一年的任务量,于是他琢磨、研究,凭借他精湛的技术,经过多次的实践,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为了抢任务,他大年初一早晨就从苏家屯的父母家打车回到工厂大干,春节放假10天他都是在钳工台案旁度过的。此外,他还先后攻克了采用电脑设计的新技术,对产品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高、模具加工难度极大的多项发动机导向叶片蜡模。

多年来,素有模具大王称号的张景奎一心扑在航空工业新机和大修机等生产第一线上。充分发挥他的技术优势,上千次完成关键任务。40年来,他生产的模具几乎涉及了现代工业中的各类型的模具。他先后攻克了公司重大攻关项目、三大叶片的模具任务;攻克了公司两型机、某大修机等无余量叶片蜡模、无余量叶片陶瓷型芯模、收扩喷口蜡模、高涡叶片蜡模、中介机匣蜡模等20多项重点任务,为国产化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用镶块组合加工,双向不固定,磁铁定位等新的加工方法,解决了模具上数控机床无法加工的细小沟槽、转接直角等无法加工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节约了大量的制造费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个体经营的老板得知他有高超的技术,便纷纷找上门来,以高薪外加三室一厅住房的优厚待遇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黎明人,黎明培养了我,我要把我的技术贡献给黎明,贡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要对得起劳模这个称号。”

张景奎在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奉献的同时,他还经常利用加工复杂模具时给同志们上课,边讲边干,把精湛的技术传授给青年同志,现在他的徒弟们都已成为专家能手。

2008年张景奎退休后,毅然回到需要他的公司,公司考虑到他年纪大了不让他加班延点,但是每当接到紧急任务,张景奎都主动请命,勇担重任。一次接到公司技术中心某新机科研试制任务,主要承担四、五级整体叶盘的钳工抛修任务。这批某新机整体叶盘为公司加工首次采用整体叶盘、叶片加工,这种加工方法为国际上的先进叶片加工技术。采用这样加工的整体叶盘振动小、稳定性好,但是初次试验加工整体叶盘数控铣加工留量为0.1mm,最后要求加工公差为0.03mm,因此数控铣加工后还需要钳工对其修抛,并由于型面复杂需要手工抛光。手工修抛复杂精密公差零件是张景奎的拿手好戏,他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下来。晚上连班到9点多钟,双休日也放弃休息,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干了五六天,终于出色完成了任务。张景奎就是这样发挥着他的光辉和余热。每当工厂出现紧急任务,攻关难题的时候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张景奎于2008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