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3758600000076

第76章 李东生 199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东生(1938.1—),山东青岛人,199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航材院)副总师。1962年7月于北京航空学院航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分配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六研究所(现中航工业航材院)工作,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航空摩擦材料及刹车装置、摩擦学特性及其测试方法研究。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个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部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已申请专利4项。研制的6种民航进口飞机国产刹车盘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和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1991年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月退休。

直接关系到飞机使用和安全的机轮刹车装置,其核心技术是高性能摩擦材料及其制造技术。1962—1975年,李东生参加了歼7和负责歼8及水轰5飞机摩擦材料的研究。歼7是我国第一个使用多盘式刹车装置的飞机,歼8和水轰5飞机是当时的国防重点项目。歼8用FS01-01铜基金属陶瓷摩擦材料,满足了歼8机轮设计要求。通过对越南战场击落敌机的刹车盘取样试验证明,其摩擦、磨损等性能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王牌战斗机F-105D及F111的摩擦材料相当。继歼8之后,FS01-01材料推广用于强5、歼6、歼7E、“飞豹”、运7、运8、运12和“新舟”60等飞机。

水轰5是我国第一代水上轰炸机,要求摩擦副材料耐海水腐蚀并具有较高的动、静摩擦因数。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经过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用了4年研究成功耐海水腐蚀摩擦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歼7、歼8、水轰5用摩擦材料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与国营陇西铸造厂(现中航工业制动)、国营红卫机械厂(现中航工业金城)进行合作。以上成果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我国军机刹车装置由软管式向先进的多盘式的重大技术转型,使我国当时自行设计和生产的军机摩擦材料完全立足于国内。

20世纪70年代,由于苏联在刹车盘供应上的刁难,使我国民航主力机群之一的安-24飞机有1/3迫于停飞。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李东生急民航之所急,他主动向民航总局建议并协助组织攻关,使进口飞机刹车装置国产化。

1964—1967年,为保证型号任务,与国营陇西铸造厂合作研制成功J02型摩擦试验机。在此基础上,1976年与厦门试验机厂合作研制和定型的MM-1000摩擦试验机成为我国标准试验机。所研究的摩擦热稳定性和模拟制动试验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推广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和运输机械等行业。

1976—1981年,研制成功FS00-03铁基摩擦材料用于安-24、伊尔-18/62飞机。FS00-03材料的配方、工艺及对偶材料选择均有明显的创新性。用该材料制成的安-24飞机刹车盘的使用寿命高达1300~1600次起落,而著名的苏制?МК-11材料刹车盘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500~600次起落。FS00-03材料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飞机用摩擦材料已迈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阶段,于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摩擦材料发明奖项。

1985—1994年,瞄准当时中国民航主力机群波音737、波音767和MD-82飞机刹车装置国产化的目标,依据国际权威的美国联邦航空局TSO-C26c“飞机机轮和机轮刹车装置”技术标准,李东生历时9年进行了实验室设计、研究、地面试车、飞行试验、航线领先及扩大使用全过程。研究的FS01-05铜基摩擦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因数、良好的热性能和优异的耐磨性,其配方设计采用锡等成分进行微量调整,在不改变刹车效率的前提下,变化其硬度范围以适应不同刹车条件的需要,使一种摩擦材料多机使用。国产刹车盘的使用寿命达到或超过美国进口刹车盘,如,波音767-200飞机进口刹车盘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000次起落,国产刹车盘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200次起落。该课题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1993年,李东生研究成功高性能双铁基金属陶瓷摩擦副材料,这是现代先进飞机钢刹车中最具特色的摩擦副材料。自1994年起该摩擦副刹车盘先后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1998年起用于国内K-8军机教练机。该摩擦副材料于2000年3月由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权。

1998—2006年,负责“碳-碳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飞机刹车盘产业化”项目及生产线建立。研制的MD-90飞机碳-碳刹车盘技术性能达到并超过美国进口刹车盘水平,其平均使用寿命为2000次起落左右,超过了进口刹车盘1300次起落的平均使用寿命。项目成果获中航一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MD-90国产刹车盘于2005年8月取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研制的A318、A319、A320飞机碳-碳刹车盘技术性能达到法国进口刹车盘水平,顺利通过了地面试车和飞行试验,于2010年7月取得中国民航总局的“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2000—2006年,指导并参与波音737-700/800飞机国产刹车盘研制,此国产刹车盘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达到美国进口刹车盘水平,并于2003年8月取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现已建成年产1000~1500盘碳-碳刹车盘生产线。

40多年来,李东生始终坚持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负责研究的11种摩擦材料用于十几种军机和波音、麦道、图波列夫、伊留申等25种民航进口飞机,已为国家节约外汇和创汇约20亿元。多年来,李东生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作为第一起草人编写了国家军用标准1项,航空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24项;参与编写《中国军工》、《中国航空材料》等手册共4部;编写项目研究技术总结和报告60多份。重视培养后继人才,指导研究生15名。

李东生于2006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