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17

第17章 肖友明

肖友明(1916.4—),湖南攸县人,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2月—1932年5月任湘赣区攸县团委书记及中共攸县县委常委等职,1932年9月—1933年4月任中共攸县县委书记。1933年5月—1934年8月任湘赣苏区团省委巡视员。1934年8月—1935年7月任湘鄂川黔团省委巡视员。1935年8月—1936年6月任红六军团工作团主任。1936年7月任红六军团政治部青年科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旅政委、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师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64年奉调到第三机械工业部任政治部主任,1978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任航空工业部顾问。1964年初,经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晋升肖友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他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他还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六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肖友明先后任359旅719团民运干事、股长。在1937年底,由于359旅兵力不足,他奉上级命令与战友们一起到山西侯马、运城等地区,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扩军3000多人的任务,于1938年初组建了当时著名的“侯马团”,为八路军坚持抗战增添了有生力量。1939年1月—1940年初,肖友明任359旅719团营教导员,1940年任绥德警备区政治组织科长,1941年12月任359旅直属政治处主任,1942年10月任359旅719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秋,党中央决定,由359旅组成南下支队,远征湘粤,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肖友明于1944年11月任南下支队三大队政治处主任。1945年9月任359旅特务团团长、政委。

1946年11月,肖友明奉命与战友们一起到山东扩军,很快就招收了新战土1万余人,迅速组建了渤海教导旅。肖友明于1946年12月任该旅团政委。1947年底,渤海教导旅开赴西北战场,重新命名为独立六旅,编入第二纵队序列,肖友明任二纵6旅17团政委。1949年秋,任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政治部主任。

1950年4月—1951年9月,肖友明任二军六师副政委。1951年10月—1955年9月,他被送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10月—1957年6月,肖友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一师政委,1957年7月—1959年3月任空军高炮109师政委,长期担负武汉、广州、汕头等要地的防空任务,为打击美蒋敌机的骚扰和破坏、保卫祖国领空安全做出了贡献。

1959年4月—1964年7月,肖友明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在此期间,为了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和机场哨所,与官兵们一起,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

1964年8月,肖友明奉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命令,调任三机部政治部主任,从保卫祖国的第一线转入国防工业战线。他能较快适应从军队到地方工作的新环境,为航空工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劳动。当时,航空工业从上到下成立了政治部和基层政治工作机构。20世纪6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开展了空前规模的三线建设,大批干部职工要离开自己亲手建设的工厂、岗位和熟悉的亲友,离开条件优越的大中城市,到穷山僻壤、进山进洞,去创建新的事业,这既是一项艰巨的物质建设任务,又是一项重大的思想政治建设任务。肖友明针对实际情况,要求各搬迁单位和承建单位,要深入动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干部职工坚定革命理想,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为完成三线建设任务提供了保证。

1965年2月,航空工业召开了首届全行业政治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革命化和大力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孙志远、副部长刘鼎做了工作报告,肖友明做了会议总结。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与会议代表合影留念。为了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肖友明带领政治部一班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在“文化大革命”中,肖友明多次受到冲击,在那十分困难、复杂的环境里,他始终坚信党,坚信人民,坚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操守。

1978年4月—1982年11月,肖友明恢复工作后,先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顾问等职,他不顾年逾六旬,经常奔波在工厂和基层,为振兴航空工业而努力。1982年12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