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42

第42章 关敦

关敦(1937.11—),山西襄汾人,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1956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有翼导弹总体设计专业,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筹建导弹制造工艺专业,任教师,1965年5月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汉中和襄樊干校劳动,1971年被分配到贵州平坝空空导弹厂任技术员、厂办负责人。1973年调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1987年主持全司工作。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教育司(牵头)副司长、司长。1993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人劳局局长,1994年7月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1999年7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顾问,2008年12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顾问,2010年1月退休。

关敦长期从事航空教育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后,先是致力于恢复航空工业办学机制,后来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需要,为建立航空教育新体制而竭尽全力开展工作。主要在管理和发展高等教育、高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职工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和三线职工子女教育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把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培养适应航空工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科技、教学、管理人才做出了成绩和贡献。

1977年关敦组织恢复办学秩序,整顿航空工业高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组织航空类高等院校深入企业、研究院所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总结吸取“文化大革命”前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调整“文化大革命”前设置的航空工业类及主要相关专业、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强能力的原则;创建设置新的专业学科,积极推进重点院校加强理科;倡导增设试飞类、测试类专业学科,工业建设急缺的环保、工业安全技术、工业美术类等专业,办出特色;在教材建设方面具体组织引进国外教材、组织编审,吸收了先进的教学内容、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1978年后关敦在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力争开办研究生院(部),建立博士、硕士培养点,制定航空科学技术类学科设置目录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全国教育系统是遭受“文化大革命”祸害最深的领域之一,航空工业教育系统表现尤为突出。为此,关敦和航空工业部教育司的同志们一起,整顿教育秩序、调整院系学科、开展研究生培养、提高院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使部属管理的3所重点航空院校、3所一般院校和一批职业专科、中专学校的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其中,3所重点航空院校科研工作成绩尤为突出,面向科研生产一线、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为航空工业型号研制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取得了成绩。到1984年底,3所重点院校科研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恢复了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扩充了36个研究室和研究点,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新体制,逐步把科研纳入教学过程。为高质量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打下了基础。从1978年至1984年,北航、南航、西工大等3所重点院校共获得国家、部省级奖459项,仅1984年3院校获得国家发明奖就达72项之多。航空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和好评并获得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1978—1986年,在部党组的关心下,派出国留学和进修人员将近千人。当时采取短训与长训相结合的办法,鼓励进修人员多学、学好,鼓励他们积极回国为发展航空工业服务。这批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刻苦钻研、成绩显著,回国后都活跃在航空工业各专业领域,有的还相继担任了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大部分都在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担任领导、总师、教授等职务。在此期间,关敦还多次率团出访派遣学生学习地,与学生沟通,与校方和教授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受到国外教育系统同行的好评。该项工作的一些做法,如《航空工业部出国留学人员管理办法》受到1984年中央智力引进工作会的肯定与表彰。

关敦在从事干部人事工作期间,正值航空工业领导体制处于重大变革、新老交替加速时期,撤部改制为总公司,从政府部门向企业总公司转型。首先要完成国务院、中编办批准的重组调整总公司组建方案的实施组织落实,确定“三定”;同时参与总公司机关机构体制改革的调研、论证工作;在推进人事、劳动、工资3项制度改革中,尽可能做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与队伍社会稳定相结合,促进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的实施,并对补充养老保险等问题妥善处理;推进企业、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实施企业工资与效益挂钩、试行年薪制等。干部管理人事制度工作方面,按照党组要求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注意把组织建设与思想、作风建设结合,提高素养、强化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紧密围绕党组“2000年腾飞计划”开展人才智力资源开发和研究,明确提出建设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科技人才、高级技术工人3支队伍,“三个一千”的“三高为主、重在青年”的目标任务,并纳入2000年总公司腾飞计划的航空人才资源开发计划中,以提供腾飞计划的组织保障。此项成果受到国家人事部的重视与好评。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老干部更迭加速的需要,加强了干部交流、输送与培训工作,抓住时机利用沿海改革开放早的有利条件推进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关敦长期在航空工业领导机关工作,虽经几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变动,但都十分注意根据不同的性质任务要求,带动年轻干部,不断学习探索,并积极提倡“为人师表”、“服务基层”、“待人平等”、“干部之家”、“正直正气”、“法度严谨”,使业务工作与精神风范并增进。

关敦在总结中国航空教育并推动发展改革,介绍国外航空院校、研究机构、航空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开发、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方面有研究成果和著述。

关敦曾多次获得部机关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航空航天工业部为他记个人二等功。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国家教委二等奖和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主要参加者身份,1987年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关敦1984年起参与航空工业部科技委人才与智力开发专业组筹建工作,任专业组秘书、成员、组长;1985年起任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1992年起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1988—1992年任中国航空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技工业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1992年受聘中央国家机关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顾问;1988年起担任国家人事部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成员;1994年受聘担任国家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委员会”委员。

关敦还长期致力于航空工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在他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防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培养一批纪检监察人才,各厂所都建立了纪检监察机制和网络,有问题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了重大损失的发生。处理了一批干部,也挽救了一批干部,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1999年7月,关敦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顾问,继续发挥老同志的作用。1999—2001年,关敦在全国“三讲”教育活动期间,被中央任命为巡视组组长、检查组长、指导检查组组长,赴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和中央企业进行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