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07

第7章 吴融锋

吴融锋(1916.2—1974.10),江西永新人,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30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战士、宣传队长、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后吴融锋任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9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成立,他被任命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66年代理部党委书记。吴融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0月因病逝世。

吴融锋长期在军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1961年他被任命为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在任期间,吴融锋曾带领国防工业系统有关人员到玉门油田学习石油工人为祖国献油苦干的精神。孙志远部长为他们的学习调查报告写了按语,并转发到全行业。这一活动也带动了航空工业开展学习油田会战精神,学习解放军和**精神的热潮。1963年三机部成立后,吴融锋被任命为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到航空工业工作后,吴融锋协助孙志远部长坚决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定规划,整顿航空产品质量。1964年1月,在三机部召开的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上,他做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部机关到基层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政治部或政治工作机构。吴融锋还十分重视部机关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和企业的“双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强调机关要面向企业,要为生产服务,收到了实效。他还带领部机关的司局长、处长到空军先进单位学习。

1964年,吴融锋分工抓基本建设工作。根据中央关于三线建设的部署,三机部迅速贯彻落实。他协助孙志远部长提出航空工业三线建设规划,坚持主机、辅机配套的布局和中小为主、专业化协作的方针,同时重视科研试验基地的建设。坚决停缓建一、二线的在建项目,有计划地把一、二线企业向三线搬迁,并开始搬迁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6个机载设备厂。

吴融锋亲临现场指挥,使三线建设有序展开。1965年2月,吴融锋到贵州检查工作时首先检查了三个重点工厂的建设情况,明确了任务,交待了方法,使援建工作顺利进行。随后,他奔走于三线各地,深入察看现场,力求使设计方案符合要求。提出进行现场设计和狠抓老厂成套支援三线新厂、成立现场建设指挥部等有效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贵州地区是航空工业最大的三线,他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实地勘测,听取各方面意见,最终主持制定了贵州三线建设的方案,并报上级批准实施。

“文化大革命”中,吴融锋受到摧残和迫害,但他矢志不渝,坚持真理,充满信心。1972年平反、恢复工作后,吴融锋狠抓航空产品质量问题,在宝成仪表厂连续3年召开了3次质量现场会,扭转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质量严重下滑现象。他先后主持了机载设备工厂整顿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管理座谈会和全行业物资、财务会议,积极推动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整顿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他不顾有病在身,又率工作组去贵州航空工业基地的所属工厂逐个调查研究,对三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他当众承担责任,作自我批评,并虚心听取意见,共同研究调整方案。

吴融锋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0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