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09

第9章 王振乾

王振乾(1914.9—2005.2),辽宁沈阳人,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东北大学。“西安事变”后,党组织委派他到东北军从事党的上层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科长,新111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扬州、苏北、滨海战役,并指挥滨海支队参加创建莒、日、诸、胶边抗日根据地诸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拉法线33小组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首席代表、辽吉军区政治部主任、四野50军政治部主任、53军政委、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4军、55军政委;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政委,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并兼任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第六研究院党委第一书记等职。1981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曾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民主联军毛泽东奖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05年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王振乾少年时代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积极投身革命。在北平汇文中学学习期间,发动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考入东北大学后,成为东北大学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负责东北大学学生抗日救亡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一二·九”运动期间,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东北大学学生请愿团南下请愿,沿途宣传、发动民众抗日救国,反对投降,扩大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社会影响。

王振乾长期在复杂的学运和兵运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1936年“西安事变”前,他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借陪同燕京大学著名教授顾颉刚给张学良讲学之机,向张学良面陈东北大学广大师生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前往西安做东北军的统战工作,并在东北军组建了抗日救亡先锋队第二支队,任政治指导员。后奉命赴东北军第57军组建中共地下党工委,任中共东北军57军工委委员、第111师工委“上委”书记、工委委员等职。在艰险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巧妙周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紧紧团结和依靠东北军的进步力量,在上层军官中开展统战工作,为促成该部起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8年东北解放前后,王振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对长春起义部队(原国民党60军)的改造工作。通过组织整编、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有的放矢地对官兵开展思想改造、做好上层军官的疏导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这支曾经被国民党反动势力长期控制的旧军队彻底改造成新型的人民军队。

1952—1961年王振乾在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政委期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指示,对长沙起义部队(原国民党21兵团)军官开展团结、教育、改造工作,成果卓著,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肯定。

王振乾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参加过扬州、苏北、滨海战役,参加并指挥滨海支队创建莒、日、诸、胶边根据地的斗争。参加过四战四平、围困长春、三下江南、辽沈战役以及鄂西、广西剿匪等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王振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政治工作经验丰富。他经常深入连队,几乎每个春节都和战士们在一起,密切了官兵关系。他带头到具有优良传统的红一团下连队当兵,和战士同生活同训练,促膝谈心,亲自为连队讲党史,作士兵的入党介绍人,对推动部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61年,王振乾调入北京筹建国防部第六研究院,他率领工作组对从部队和航空工业系统划入的十几家单位逐个进行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为六院的组建和各研究所的发展方向及专业设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六院成立以后,他积极推进机关和研究所干部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立。他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蒙冤的同志“摘帽子、解疙瘩”,号召他们轻装上阵,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他参与组建第一届中国航空学会的工作并兼任党组组长。

王振乾1965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先后分管政治工作和院校工作,以及陕、甘、豫地区航空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航空院校工作的开展以及培养人才倾注了全部的精力。1974年以后,王振乾先后兼任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航空研究院党委第一书记。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初任国防工业检查团华东分团团长,长期蹲点整顿企业。在当地省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拨乱反正,使一批工厂和研究所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科研、生产、工作秩序。

王振乾在任三机部顾问期间,先后担任国防科工委神剑文学艺术学会副主席和航空工业部神剑文学艺术学会主席,对航空工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航空工业普通基础教育协会顾问,积极为航空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和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他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稿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歌颂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诗词等,主笔撰写了《东北挺进纵队》、《长春起义纪实》、《长沙起义纪实》(已编成《湖南和平起义》电视连续剧)、《从长沙起义到二十一兵团》、《东北大学史稿》、《汇文中学史稿》、《神剑手》、《民族魂》,回忆罗荣桓元帅、陶铸和孙志远等人的文章和有关歌颂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诗词等,总计300余万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史资料。

1982年,王振乾响应党中央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号召,主动退出领导岗位,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干部“四化”方针的落实。

他离休后仍工作不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改革工作组政法和外交组的工作。担任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顾问、《将帅诗词》编委会顾问、第四野战军军史顾问、东北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汇文中学校友会会长、高等学校校友会海外联谊会顾问、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院顾问等。曾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航空工业部颁发的“在献身航空、服务四化的伟大事业中艰苦奋斗三十年”荣誉证书,航空航天工业部先进离休干部等称号。2005年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