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3758900000012

第12章 陈平

陈平(1915—1995.4),福建漳浦人,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设计处(现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规划建设)处长。1934年夏,由厦门集美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任同济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调到浙江工作,先后任云和县县委书记、浙南特委宣传部长。1942年6月17 日参加赤石暴动,经闽北游击队接应脱险。随后加入游击队,在武夷山区参加游击战争,任游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1943年春返回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苏南行署财经处生产科长、山东矿业公司沂蒙办事处主任、大连建新公司副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4月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副局长,8月兼任航空工业局设计处处长,二机部设计局代局长、三机部基建局副局长、国防工业办公室基建局局长等职。1982年离休,1995年4月去世。

1951年4月18日,陈平从大连建新公司调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当年8月,航空工业局在北京成立设计处,陈平兼任设计处处长。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之初,工程设计是当务之急。重工业部根据中苏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聘请了一批专业配套的苏联设计专家20多人负责技术工作,同时将大学刚毕业的60多名学生分配到设计处,给专家当助手。陈平陪同苏联专家到沈阳、哈尔滨、武汉、株洲、南昌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选定了112 厂(现中航工业沈飞)、111厂(现中航工业黎明前身)、321 厂(现中航工业洪都)、331 厂(现中航工业南方)、120厂(现中航工业东安)、122 厂(现中航工业哈飞)改建为航空修理厂。为了加快修理厂的建设进度,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参照苏联的有关资料,陈平组织中苏设计人员简化设计程序,在现场完成初步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及时交付使用。由于六大修理厂的原有厂房几乎没有现成的图样资料,需要设计人员自己进行调查测绘。陈平带着设计人员一起测量房间大小,凿洞了解墙体结构;脚踩临时铺的木板,爬上屋顶测量钢屋架各个杆件的尺寸;钻进地沟窖井了解管道情况,一进去就是两三个小时。由于设计周期很紧,大家加班非常疲劳,陈平找到每个同志,耐心地做设计人员的思想工作,使这些年轻同志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自觉地克服困难,确保设计图样及时发送施工现场。经过中苏双方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六大修理厂改建的设计施工任务,迅速形成了修理能力。1952年修理了284架飞机和2027台航空发动机,为壮大人民空军力量、支援抗美援朝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苏联工厂设计技术,陈平带领第一批航空工业工程设计人员一起参加俄语学习班,到北京航空学院补修航空工艺课程,听苏联专家讲课。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和刻苦学习,设计工作者逐渐掌握了现代航空工厂设计的程序、规律和工艺设计技术,成为新中国青年设计队伍中的佼佼者。

到1953年初,六大修理厂建设已基本完成后,航空工业明确要从修理过渡到制造,建立自己独立的航空制造工业。随后,按中苏156个项目协议,占其中13个项目的航空工业,包括飞机、发动机、附件、电器、仪表等各种门类制造厂开始进行建设。陈平组织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采用了较先进的工艺和专业技术,同时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两阶段设计,即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代替旧的常规程序———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三阶段设计。这样就把设计、设备订货和施工安装周期大大缩短。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大胆采用设计、施工、生产平行交叉作业的方法,及时深入现场解决问题的措施,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111厂、331厂均提前建成验收投产,并试制出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历史。这两家工厂至今仍是航空工业的骨干工厂,能生产各种先进的活塞式、喷气式、涡轮螺旋桨式、涡轮轴式等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其中111 厂总投资2.1 亿元,职工1.3 万人,生产建筑面积23万米2,金切设备2000台,从设计到建成投产并试制出BK1Φ型喷气式发动机,只用了两年半时间,比计划提前了一年半,实现了高速度。另外,航空工业其他12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都按期或提前完成计划,质量都达到良好的标准。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学习与实践,我国年轻的工程设计人员逐步地承担起组织全部航空工厂的设计任务。以后又经过不断的新厂建设设计的实际锻炼,在建立了一支航空工业工程设计骨干力量的同时,完成了中国航空工业工程设计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成体系的过程。此后航空工业设计队伍依靠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大量的勘察、调研、试验,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按要求完成了全部工程项目,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求。这其中包括许多国内前所未有的涉及很多新技术和很高技术标准的高难度项目,如静力强度实验室、热应力实验室、超声速风洞、跨声速风洞、特种风洞、无金属结构天线实验室、水力液流实验室、各种发动机试车台、超净厂房、大面积空调总装厂房等。

在中国航空工程设计系统创建和初期发展的过程中,陈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航空工业工程设计工作的创始人、奠基者。陈平于1982年离休,1995年4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