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40

第40章 何力

何力(1918.6—2005.1),江西丰城人,国营东方仪器厂(简称中航工业东方)第一任厂长、党委书记。1941年,在陕南大巴山区参加了抗战游击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958年,在全国机械工业二级工会担任主要领导人之一。1958年,调国营青云仪器厂(简称中航工业青云)任工会主席、政治处主任。1969年12月,前往汉中参加国营东方仪器厂的筹建及基本建设。1970年1月—1973年9月,任国营东方仪器厂党支部书记、厂长;1973年9月—1976年2月,任国营东方仪器厂党委书记、厂长。1976年2月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1983年12月离休,2005年1月去世。

1958年,何力调入国营青云仪器厂工作,当时国营青云仪器厂刚开始筹建,他积极参与了筹建策划、基本建设等诸多事项。工厂正式生产后,他先后担任厂工会主席、政治处主任等职务。

1969年12月,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部署,国营青云仪器厂负责包建国营东方仪器厂(简称东方厂)。鉴于何力对汉中的了解,组织上决定,让何力牵头带领130多名优秀职工参加东方厂的创建工作。

东方厂确定在陕西汉中地区郭滩乡建厂,厂区处于两山夹一谷之中,杂草丛生,野狼出没,厂址的环境异常恶劣,生活条件更是艰苦,住席棚,睡草铺,点煤油灯。职工们一到筹建地首先建立了党支部,何力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建立了团支部。在何力的领导下,工厂成立了三组七连一队的组织机构。1970年3月至6月,全厂近400名职工在空军某部队一个机械化排的支援下,铺设上水管道约5千米,架通厂内供电线路,为基建奠定了基础。

1970年6月,工厂拉开了大规模基建的战幕。由工厂职工近400人、国家建委5局4公司专业施工队近300人,空军某部土建施工连80多人,当地民工700多人组成1500多人的施工队伍,经过2年零3个月的苦战,于1972年9月基本完成工厂生产区及生活区第一期工程建筑。

1973年9月初,工厂举行了首届党代会。大会选举何力等13名同志组成中国共产党东方厂第一届委员会,何力当选为党委书记并兼任厂长。

在工厂党委领导下,何力带领大家,以毛泽东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重要指示为指针,学习大庆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开山炸石,修通道路,自己建砖窑,到汉江抢运沙石,到阳平关火车站抢运水泥钢材,自力更生生产水泥构件板等,除此之外还自行架设了厂外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约15千米,为工厂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何力在工厂筹建和正式投入生产过程中,始终不忘狠抓政治思想和宣传文化方面的建设,职工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文艺队、电影队、广播站更是发挥了党的喉舌的作用,为凝聚人心、稳定情绪、鼓舞干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艰苦的创业时期,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特别是副食供应方面,每人每月仅供应半斤咸肉、四两油和少量海带、黄豆之类(解决人们出现的缺碘、浮肿而配置)。何力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处处以身作则,婉言谢绝同志们对他的照顾,同职工群众干在一起,吃在一起。

为解决职工生活的实际困难,改善伙食条件,增强职工身体素质,在何力领导下,工厂成立了农副业队,按独立连队编制,下设农、副业两个班。副业班主要是养猪、养鸡鸭、磨豆腐。办农副业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职工的生活和干部参加劳动锻炼,以后进厂的新职工也要先到农副业队进行3个月的劳动锻炼,并形成制度。农副业队的成立,在改善职工生活、发展工厂生产和基本建设上,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解决职工家属就业上,更是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1976年,何力因身体健康情况,离开东方厂前往北京治病疗养,病愈后,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1983年12月离休,2005年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