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52

第52章 康殿文

康殿文(1923.3—),河北宝坻人,国营千山机械厂(1969年4月由千山中级技术学校改建而成,现为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千山)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43年9月在北安县北岗小学任教员、校长。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任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学副校长。1952年9月任黑龙江省军转干部学校副校长;1953年11月任沈阳242技校副校长;1958年9月任阎良航校副校长;1962年任沈阳航校副校长;1965年9月任千山中级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1972年7月任国营千山机械厂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1973年8月任党委书记;1980年8月任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党委书记。1984年离休。

20世纪60年代,中央在三线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64年10月,三机部商请接收汉中地区一至二所地方中学,改办为半工半读的中级技工学校。1965年3月下旬,第三机械工业部派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副校长康殿文领队,赴汉中接办学校。9月4日,千山中级技术学校在临时暂借地汉中县党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康殿文任千山中级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

千山技校,是一所新型的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从筹建开始就树立了良好的作风,康殿文带领的先遣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学校师生员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经过3个多月的协商、交接,先遣队完成了对铺镇中学的全部接收和千山中级技术学校的设计工作;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开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保证了按期开学。

1969年4月7日,三机部下达了《关于千山技校改建为航空专用电子测试设备厂的通知》,正式将千山技校改制为工厂,厂名为国营千山机械厂。

在进行校改厂筹备工作期间,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和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从航空工业老厂调来,到1970年底工厂职工为520人,其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4.5%。1969年10月28日,三机部将国营第122厂等工厂无线电罗盘的生产力量逐步向工厂集中,搬来了相关设备和样机,工厂自此有了产品。

在校改厂建设阶段,工厂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康殿文靠边站,学校管理混乱,教学人员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1972年5月,军管组、革委会决定由康殿文等5人组成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对企业进行整顿。1972年7月,康殿文任国营千山机械厂(简称千山厂)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全面领导千山厂的工作。在企业整顿和机构体制改革核心会议上,康殿文强调指出:“突出科研,上下认识要统一,这是工厂性质决定的。搞科研,要摸准方向,集中力量,从人力、物力方面支持,加快进度。”实践证明,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企业整顿和机构体制改革是有利于新品试制和批生产任务完成的,对加快新品研制进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在康殿文的带领下,工厂一切从“零”开始起步。航空专用测试设备厂是工厂的建设目标,工厂一边建设一边生产,于1973年6月6日正式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全厂的建筑面积为19860米2,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并成立了由职工家属组成的服务社、家属工厂和子弟学校。工厂在建设阶段坚持生产科研,共生产电子专用和通用测试仪器300多台,其他机械产品两种652台,实现产值300万元。

1973年7月2日,三机部下文停止了工厂无线电罗盘试制任务,让工厂集中精力试制航空电子测试设备,自此,工厂开始向专用电子测试设备方面过渡。工厂随后开始了多项产品的研制。

1973年8月,康殿文当选为党委书记,工厂党委代替原工厂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各项工作在工厂党委和厂革委会领导下逐步有序开展。

1977年,工厂按照三机部的安排,开展了以整顿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为期3年的企业整顿工作。在康殿文的组织下,1977年重点以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初步扭转无章可循的局面;1978年以整顿产品质量为中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1979年继续深化和细致地整顿质量,达到军工产品质量验收标准。这3年的整顿,对管理基础较好的工厂来说是恢复性的提高,而对于校改厂的千山厂来说,大量的工作从零做起,是从无到有的提高过程,所以,工作量较大,收效显著。

1980年8月,因工作需要,康殿文调到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工作。1984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