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60

第60章 郭成行

郭成行(1928.7—1990.7),河南省范县人,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现航空总医院,简称361医院)筹建组组长、首任党委书记。1942年9月在原籍参加革命,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冀鲁豫军区第七分区汶上大队任文化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某军区太西分区东平大队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中,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获三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期间,在志愿军后勤旅四分部任干事、副股长、股长、军官教导队副政委、政治部青年科副科长。1956年5月调任沈阳军区后勤旅大分部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64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5年6月,集体转业到第三机械工业部工作,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第六研究所(现中航工业航材院)研究室指导员。1973年4月调到航空工业中心医院任筹建组组长、党委书记,1979年9月任医院顾问。1982年11月离休,1990年7月去世。

1972年11月1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民航和航空研究院在下属单位比较集中地区各组建4所100张床位的医院。1973年3月27日,确定北京地区组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研究院北京医院(现航空总医院)。1973年4月,空军党委同意在北京市朝阳区建设医院,隶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研究院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成立医院筹建领导小组,在院务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北京地区医院筹建领导小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1研究所(现中航工业航材院)研究室指导员郭成行任组长。

1973年12月15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关于六院四所医院设计任务书的批复》,对医院的主要指标和建设地点做出规划,医院编制定员156名,总面积9050米2,其中医疗辅助用房面积5150米2,生活用房3900米2。设置100张病床,并附设门诊部,医疗辅助部分如放射、化疗、理疗、药房等科室。医疗器械设备费30万元。建设总投资230万元。医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收治北京地区所属单位的伤病员、职业病患者,对疑难病患者进行门诊和会诊。设置部分干部病房,北京医院兼有中心医院性质。1974年4月8日,三机部批复北京医院在航空研究院北苑营区内建设,并在北京召开了医院筹建工作会议,确定了医院建设规模等问题。

1975年,郭成行领导筹建组开始了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的筹建工作。为加快医院建设速度,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更好地推动医院的筹建工作,1975年2月15日,航空研究院批准成立了医院临时党委,郭成行任临时党委书记。

郭成行在担任临时党委书记期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提倡坚信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中央的一切决定,增强党的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党委对重大问题坚持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再做出明确决定,按照党委集体领导下首长分工负责制,分头办理,防止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的错误做法,提倡团结是党的生命线。

筹建组成立以来,由于国内政治状况、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医院筹建工作极为缓慢。1976年至1978年,医院筹建工作完全停顿。在此阶段,医院临时党委会曾多次打报告给航空研究院党委及三机部党组,解决医院存留问题。1979年,在三机部、航空研究院领导及上级机关的关怀和支持下,医院建设正式列入国家计划项目。医院在筹备组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医院建设上来,以基建工作为中心,在政治思想工作、医务人员培训、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1979年6月16日,三机部正式下达设计任务书,领取了施工执照,签订了施工协议,为1980年治疗楼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院筹建期间,郭成行和院领导班子带领筹建组成员,积极主动协调各种问题,克服了一切意想不到的困难,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即便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医院筹建工作。经过全院干部职工14年的不懈努力,航空工业中心医院于1987年11月举行开院典礼。医院历经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北京市规划十大发展区域之一的北苑边缘集团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国和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中国医院协会授予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北京市首批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2010年12月18日,“航空工业中心医院”正式更名为“航空总医院”。航空总医院能开展大部分三级医院水平的医疗项目,部分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始终把医疗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数十年为航空系统职工及周边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

1979年9月28日,郭成行任医院顾问。1982年11月离休,1990年7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