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76

第76章 俞伟民

俞伟民(1924.9—1998.6),浙江宁波人,汉中南峰机械厂(2001年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合并组成新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导弹院)首任厂长。1945年7月参加工作,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新四军苏北三分区军工科工人、修理班班长,鲁南军工四厂公务员,鲁中渤海军工部六厂领班,徐州华东财办工矿部第三兵工厂公务员。1950年10月随厂迁入株洲兵工厂(现中航工业南方)工作,历任车间主任、总工艺师。1964年7月调湖南沅陵五一机械厂(现中航工业中传)任总工程师。1966年6月调汉中012基地南峰机械厂,任661工地(南峰机械厂筹建时工地代号)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1970年2月增补为革委会委员、生产办主任;1970年8月任中共南峰机械厂核心小组成员;1972年8月任第一届党委常委并增补为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5月任革委会主任;1978年10月任厂党委副书记、厂长;1982年2月任党委书记。1984年5月离休,1998年6月去世。

俞伟民响应国家国防工业靠山分散、以利备战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领导建设队伍在陕西省南郑县米仓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中建设汉中南峰机械厂。

从战备和保密需要出发,初步设计导弹生产线主要安排在3个自然大山洞里(大佛洞、天星洞、鱼洞子)。因为山洞地质复杂,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短期内难以建成生产线。1967年8月,国家主管机关批准了俞伟民提出的工厂调整方案,在洞外先建成小型生产线,并作为一期工程随即启动。他积极协调施工队伍,组成工艺设计班子,抢建一期工程,经全厂上下两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空空导弹小型配套生产线基本建成,为试制产品、交付产品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1970年5月,南峰机械厂开始试制PL-2导弹样机,从试制阶段的“双五发”(零件加工生产线投放五台份材料,装配生产线投放五台份散装零件和元器件)开始练兵,装配调试样机,改进设计,例行试验,靶试测试,工艺定型到小批量生产,控制稳定质量,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组织推动生产任务的完成。

南峰机械厂1973年开始批量生产交付PL-2导弹,到1982年已累计成功生产交付几千枚,为这一时期的部队装备做出了贡献。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PL-2导弹性能相对落后的情况,1977年,他又适时提出了改进型号,研制新品的设想。他组织论证,讨论决策,使工厂开始了PL-2乙导弹的研制。他组织发动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力量,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证。从1977年开始实物测绘,方案确定,样机制造,到1979年摸底试验批生产靶的试制成功,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品研制任务。

PL-2乙导弹,从1981年设计定型,转入批量生产交付部队,到1985年已累计生产了776枚。这两种型号的空空导弹,成为当时部队导弹装备的主要型号。

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争创部优产品,1980年1月,以俞伟民为主任的工厂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并设立日常机构“TQC”推进办公室。1981年5月,工厂制定颁发了《PL-2乙产品三年创优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意见》,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器材供应、设备工装、测试仪器、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10多个方面制定了措施,使南峰机械厂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展开。1983年4月,工厂成立“PL-2乙导弹创优质保分体系”,针对配套产品的不同情况,制定质保措施,开展技术攻关、质量互访、质量服务等活动。经过同步创优活动,使PL-2乙导弹及其主要配套产品在质量上取得了明显进步。经过近3年的创优工作,PL-2乙导弹质量稳步提高,一次例试合格率达95%,超过主管上级的考核指标,1983年、1984年两年产品抽样批检,完全符合批检靶试大纲要求,实现了整机创优目标。1986年,经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和航空工业部审定,南峰机械厂生产的PL-2乙导弹获军品部优产品称号,并颁发了部优产品证书。

保军转民,继续发展。随着国家对国防工业的调整,南峰机械厂也将面临着“保军转军”的转折时期。面临转折,面对改革,他在任期内尽力去抓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工厂后来的保军转民、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组织机构、改革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干部管理、改革劳动管理、改革分配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民品生产经过调研、论证、筛选,确立了开发的方向和主导产品,使工厂从单一军品型转向军民结合型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南峰机械厂专门成立了民品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民品办公室,确定了主管此项工作的厂领导。在开发民品工作中,采取开发支柱民品与一般民品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综合性开发与单项性开发相结合;产品开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相结合。经过市场调研,技术论证,很快确立了适合工厂技术特点的民品开发方向,形成了“三机一器”(茶叶包装机、水下切粒机、电涡流测动机、红外器件)的产品结构。南峰机械厂民品“三机一器”后来逐步形成规模,与军品同步发展,形成半壁江山,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俞伟民廉洁奉公、身先士卒、克勤克俭,领导全厂职工,克服物资匮乏、资金短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的诸多困难,为国防建设需要生产了上千枚导弹,上交利税从1971年的8.65万元增长到1982年的336.54万元。

俞伟民于1984年5月离休,1998年6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