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82

第82章 沈培森

沈培森(1935.6—),山东章丘人,012基地干部培训学校(于1982年6月改建为012基地职工工学院,2003年改建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中航工业陕航学院)首任校长、012职工工学院首任院长。1947年进入济南私营工厂当工人,1952年济南国营山东建筑工程公司铁工厂当工人。1954年济南山东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8年考入南京航空学院学习。1963年7月甘肃兰州国营万里机电厂(现中航工业万里)工作,历任设计员、设计科科长、政治指导员、组织部部长。1971年调万山机电厂参与筹建工作。1980年10月在原厂址上建立起了012基地干部培训学校,任代理校长,1981年5月被第三机械工业部正式任命为校长。1982年6月,干部学校改办为012基地职工工学院任院长。1983年调到湖北武汉406站任主任。1986年因身体健康状况病退。1987年到深圳市博络实业总公司任总工程师、总经理、董事长。1996年至今在山东省章丘市航科特种养殖公司任顾问。

沈培森于1973年从兰州国营万里机电厂来到陕西省汉中地区参加万山机电厂的筹建工作。1976年国家调整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工厂相继缓建、停建,人员解散分流,上级决定沈培森等80余名同志留下来看守国有资产。

沈培森等工厂留守领导根据012基地要求,提出了“守点办学,搞好生产”的口号。具体任务是:维护好国家财产,使之不受破坏和损失;为基地和上级机关在此举办学习班做好服务工作;搞好农副业生产,尽量将厂区空地种上庄稼,边缘地区种上树木,养猪养鱼。这样既可占住原厂地盘,不致使留守职工闲散无事,又可以改善职工生活。

5年中,沈培森等领导带领留守职工经过艰苦辛勤的努力,较好地保持了厂区和福利区的完整。充分利用已有建筑,为基地和上级机关相继在此举办的26期学习班、1560人次提供了服务。为搞好农副业生产,沈培森身先士卒,带领职工耕地、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打谷,喂猪、喂牛、养鱼等,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在搞好培训和农副业生产的同时,沈培森等领导带领留守职工利用仅有的一台车床和一台铣床,积极创造产值,为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机加、热表处理生产线奠定了基础,也是今日中航工业陕航学院附属工厂的雏形。在012基地的支持下,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利用发展生产积累的资金,逐年增添设备,完善生产手段,使工业生产不断发展壮大,由班组、工段发展到车间,又由一个车间发展到具有机加、热表处理、机动维修3个车间组成的生产系统。到1982年,012基地职工工学院成立时,固定资产达到34万元,年产值69万元。几年中,利用工业生产的利润,扩大了再生产,节省了国家缓停建万山机电厂的维护费,还兴建了一些工程,为办学补贴了经费。完善了福利设施、福利条件,发放了奖金,增加了职工收入。

1979年底,他们这种思想不涣散、工作不松懈、坚韧顽强、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守点创业事迹,得到《陕西日报》《工人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

沈培森他们没有消极守点,更没有停留在已有成绩面前。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国家需要培训大量的干部,航空工业自身发展也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根据现实需求,沈培森等留守领导积极向上级多次申请在原万山机电厂厂址上建立干部培训学校,承担干部培训任务。1980年10月,基地决定,在原万山机电厂厂址上建立012基地干部培训学校,使基地干部培训走向正规化,沈培森任代理校长,1981年5月,三机部下文正式任命为校长。相继举办5期企业管理培训班,培训基地内部各企业中层干部和管理干部240余人。

此时,沈培森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国家政策信息,又提出在干校基础上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012基地职工工学院的设想,为基地发展建设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1981年5月,三机部教育局领导来基地检查工作,提出了012基地应该成立工学院,有自己的教育中心的思想,基地党组于1981年7月决定,基地干部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改办012基地职工工学院。

在基地办工学院的决定下达后,沈培森他们带领职工立即开始了工学院的筹建工作。围绕“招生来源、教学大纲、师资队伍、领导管理机构、校舍和办学设备”这5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1981年12月,012基地干部学校分别向基地和三机部送交了将干校转建为012基地职工工学院的报告。1982年5月,上级机关来校,对筹建的012基地职工工学院进行验收,沈培森向验收组做了详尽汇报。1982年6月,航空工业部正式下文,批复012基地职工工学院成立。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职院校,定名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沈培森等领导和职工的不懈努力,从决定将干校改办为工学院到正式批准成立,仅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

1983年3月,沈培森调离012基地职工工学院到武汉406站任主任。1986年因身体健康原因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