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84

第84章 严敏

严敏(1917.11—),江苏苏州人,无锡航空涡轮轴发动机研究所(现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动控所)首任党支部书记。1938年5月在香港九龙中华书局香港分厂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香港分厂支部干事会宣传干事,1941年3月起在党组织的印刷厂机关工作。1942年5月经党校学习后,历任苏中宝应县临泽区秘密党组织书记、苏中宝应县黄浦区交通站站长,苏中宝应县敌工部(后改城市工作部)干事、科长,苏中宝应县石塘区委副书记,苏中二分区人民报社印刷厂厂长。1946年转入部队在野战医院工作,历任政治指导员、教导员、组织股长、副科长、政治处主任。1956年调至北京后勤学院,任学员班政治指导员、教研室政治协理员。1965年转业到无锡粮食机械厂任党委书记。1975年4月起,历任江苏省无锡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党支部书记。1980年11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无锡航空涡轮轴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党支部书记。1983年4月离休。

严敏于1975年起,历任江苏省无锡涡轮轴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党支部书记,第三机械工业部无锡航空涡轮轴发动机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国防工业企业对严敏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他善于学习,上任伊始,就深入到科研生产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在较短时间内就熟悉了情况。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严敏快速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工作变化,积极探索国防工业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规律,找准工作突破口,抓住工作重点,注重抓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研究所面临没有军品科研任务的困难时期,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积极配合行政领导,抓好全面工作。他与领导班子共同决策,采取了一系列为减轻国家负担,增加职工收入,稳定人才,锻炼专业技术队伍的有效措施。

通过寻求合作,研究所参与了发动机多个机种的研制工作。严敏组织领导参加了370厂某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完成了重要的技术报告;以协作单位的身份参加了××6甲设计定型的方案研究、技术攻关等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加了黎明厂某型发动机设计工作,进行分析计算、测试和试验,参与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方案研究和攻关;开展了航机多功能应用的开发性研究,研究所承担的斯贝发动机核心机改装设计任务,应用于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成功并网发电;组织开展民品生产,1981年建立了试制车间,通过整修设备、筹措资金、市场调研等准备工作,建成了酸处理机生产线,生产了纺织工业急需的A820型半自动皮辊酸处理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了牛奶瓶扎线机和软冰淇淋机等。使研究所较早由专业从事军工转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缓解了当时所处的困境,又为今后较好的发展民品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领全所职工走出了一条以军养民的自救之路。

严敏在任期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廉洁自律,团结同志,以大局为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补台,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3年4月严敏离休后,仍然非常关心和支持研究所的发展和改革,积极参加离休党支部的活动,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热心公益活动,捐资帮助贫困学生。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92岁高龄的严敏在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中捐款1000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为广大党员树立了榜样,被中国一航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