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3759400000001

第1章 序

在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歼教1和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发动机——喷发1A首飞成功50周年之际,在徐舜寿同志离开我们整整40周年的日子里,在一代又一代航空人传承梦想、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以全新姿态冲击更高目标的今天,编撰出版《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一书,以纪念新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航空工业专家徐舜寿同志的重要历史贡献,弘扬他的科研设计思想、道德风范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徐舜寿同志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徐一冰,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体育学校——中国体操学校。哥哥徐迟,著名作家,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和《地质之光》体现了科学与文学交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夫人宋蜀碧,在翻译领域有所建树,与徐迟合译了《托尔斯泰传》等名著。徐迟的报告文学让中国人了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而徐舜寿则怀揣着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奋力问鼎我国航空工业的“哥德巴赫猜想”。

徐舜寿同志于20世纪40年代就从事航空事业。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参与航空工业的组建工作。1956年8月,他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并担任主任设计师,同时担任歼教1喷气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呕心沥血,把整个身心投入到飞机设计事业中。1958年7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顺利飞上了蓝天,开创了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先河。1961年,他组织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所——中国航空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并担任该所第一任技术副所长。1964年,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飞机设计所——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并担任该所技术副所长兼首任总设计师。他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和忠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我国航空工业建设,他组织和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歼8、轰6、运7等。徐舜寿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不仅在于他组织和参与了多个飞机设计、飞机机构创建和航空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航空科技人员,编写了大量著作;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飞机设计思想,为后人树立了高尚的为人风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徐舜寿同志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为每一位熟知他的人深深敬佩。建国初期,在没有专门的外国专家援助、没有充足的经费、没有飞机设计人才和专家奇缺的条件下,他带领立志为发展我国飞机设计事业的一代热血青年,在异常简陋的环境中,创办飞机设计室。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三个月就完成了歼教1的全部设计图纸,两年内研制出我国第一架全部使用国产材料、成品件(包括发动机)的喷气教练机,速度惊人,前所未有。

徐舜寿同志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每一位熟知他的人深深铭记。在“浮夸风”劲吹、盲目追求高指标的年代,他不盲从、不迎合,举出大量技术上的论据,反复说明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在飞机设计室,他首创了保证科学决策的技术委员会,这种开放、民主的技术组织形式,不仅使决策过程透明、民主,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也为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他倡导“熟读唐诗三百首”,要求大家苦练基本功,把“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科研和钻研业务,他似父兄那样对待年轻人,鼓励年轻人要“坐下来,钻进去,冒出来”,争当技术尖子,决不做“技术官僚”。

徐舜寿同志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治学态度,为每一位熟知他的人深深景仰。面对“一边倒”、全面学习苏联的政治要求,他敢于“不唯米格论”,在研制歼教1过程中,大胆摈弃苏联飞机机头进气的气动外形设计,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同时对原准机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动。作为飞机设计事业的领军人物,他明确提出不能仅靠牛顿三定律来领导和指导飞机设计工作,以一个航空科技领导者应有的敏锐和远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钻研高速空气动力学;飞机设计室创建后,迅即开展气动弹性专业的组建;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的50年代末,又在设计室组建了计算站,引进了当时国内能获得的模拟和数字计算机;60年代初,便在六院一所设置自动控制专业;1965年,开始关注当时还处于探索阶段的飞机疲劳问题。

徐舜寿同志襟怀坦白、正直无私的高尚品德,为每一位熟知他的人深深折服。他总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向领导直言相谏,为领导当好参谋,即使遇有不同意见,也直言不讳,据理力争,从不随波逐流。从大学时期到参加革命;从建国之初在航空工业局机关工作,到1956年主持组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从六院一所到十所;他始终想着怎样为国家研制设计高性能飞机。即使在文革动乱时期,身处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仍利用对他进行错误批判的机会,认真总结创办飞机设计事业的经验教训,而对投身我国航空工业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

作为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同志把毕生心血献给了我国的航空事业,不愧为航空报国的楷模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让我们牢记徐舜寿等老一辈航空人的丰功伟绩,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爱国、拼搏、奉献和创新的精神,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在新世纪、新时代,激情进取,奋力拼搏,为祖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8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