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3759400000061

第61章 《飞机强度学》(康恩著)序言

译者序

几年来,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套简明实用的航空丛书(在飞机方面应包括构造学、空气动力学、强度学、材料学和施工学等),能用简单的文字,少量的数学公式,切实地联系实际而编译出来(在目前我以为应以翻译为主),使具有高级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乃至中学程度的同志们都能看得懂;我相信这会对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起一定程度的加速作用。正因为这一本书满足了我的愿望,所以我才决定翻译它。

本书的特点(也就是使我喜欢它,因而决定翻译它,并在翻译过程中继续激励我译完它的原动力)主要有下列两点:

一、内容新颖而实用;对于新式飞机中的后掠翼、气密座舱、弹射座椅等讲得相当多而且很实用。著者经常由原理而讲到飞机使用和维护中应注意的事项,可以说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好书。

二、每一位从事飞机制造、修理、使用的人员,对飞机强度都应该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但在苏联教材没有介绍到中国以前,“应力分析”似乎是一门高深的、非大学航空系结构组才能搞得学问。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用浅近数学和力学来讲述飞机各主要构件的强度计算原理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本书就完成了这样的任务。

以上便是我对本书的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书是从今年三月开始译的,由于能抽出的时间很少,因此,一定有些欠仔细的地方,衷心地希望能得到读者们的批评(来信请寄北京崇内盔甲厂十七号机械工业出版社转)。

在翻译和校对过程中,我得到了顾诵芬和顾伟豪两位同志的协助,他们曾帮我校对了大部分的译稿和清样,谨此感谢。

译者 1953年8月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通知)

转发徐舜寿等同志“对到部队调查学习的一些体会”材料

沈阳62式机和伊尔-28机改进、改型的方案会议以后,在有关所继续到部队调查学习的已有基础上,九月间,院组织了两个综合组,分别由十所徐舜寿、八所苏国华与一所叶正大等三位技术副所长,带领各有关所室的技术骨干到空军两个师(62式和伊尔-28)进行调查学习。

由于:(一)去部队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和“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武装了思想;(二)技术领导干部亲自带队;(三)经过较长时期的方案论证研究带着问题到部队请教;(四)深入现场,走三结合的群众路线,因而收获较大,“尝到了调查研究的甜头”,解决了设计方案从哪里来,特别是加强了科技人员作战要求的观念。

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已由上述同志向国防科委五局、空军科研部领导以及空司作战、工程部门同志作了口头汇报,除技术材料已分发各所外,其中“到部队调查学习的一些体会”这一部分,对我院全体科研人员都有实际教育意义,这是贯彻罗总长“科研人员上第一线”指示的行动开端,现转发各所,希认真组织学习研究。

附件:到部队调查访问的一些体会。

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印)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