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3759400000069

第69章 62式飞机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研究计划(5)

2.电源和电网

62式机和过去米格飞机一样,仍采用低压直流电系统,电压27伏±10%。电源由ГСР-СТ-12000ВТ发电起动电机供电,并采用两个15СЦС-45银锌蓄电池作备用电源。飞机供电网形式和输配电方法也保持了米格飞机的传统特点,采用辐射式供电网路。

根据我们初步学习资料的体会,电源和电网中有下列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银锌电池过去没有用过,而且它虽然有容量大,重量轻的优点(两个重32公斤,容量90安培时,相当于重85公斤的三个铅电池),但寿命短,使用维护复杂,在仿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估计会发生不少问题,要先摸清它的特点,特别是应急状态时的供电能力,才能准备生产和使用中发生问题时设法解决。

第二、原文资料中没有电负载图、电容量计算等设计资料,也缺乏发电机、蓄电池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并联工作特性数据,这些是电源和电网的原始设计数据,需要设法通过计算和试验予以补充,供生产中发生问题时参考。

第三、通过试验,确定在我国大气条件下的电网绝缘电阻值,补充修订苏联技术条件,是一项保证飞机移交和使用安全的必要研究工作。关于这一工作,我们已与空军工程部联系,蒙同意安排在若干地区空军部队测定不同气候时新旧飞机的电阻值。试验工作安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在取得数据后当请有关部门研究并请设法制定一些规定。

3.天线布局及其方向图

和以前的米格飞机比,62式机的天线增加了一倍还多,仅敌我识别器СРО-2М就装有八根天线。每种电子设备对其所属的天线都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要求。否则,将会产生波瓣重叠,彼此干扰,影响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对天线布局及其方向图的研究极为重要。

今年我们在普遍学习有关图纸资料后,安排了研究专题,开始收集有关天线试验资料,希望通过大量试验来搞清每个天线方向图的形状及产生相互干扰的程度;确定天线结构形式及安装位置的依据。

但是,目前我所仅有一名略懂天线的同志,资料也很缺。将来全机天线的试验拟依靠八所承担。据了解1964年尚难进行。为此,我们想先通过散装件工作及总装后的试飞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36〕。

4.通讯电台的增压与散热

62式机装用РСИУ-5通讯电台,其优点是:功率大,重量轻,预选波道多。但是,由于它采用了新元件、新技术(如晶体管,印刷电路等),以便适用于0~25公里的高空,因此电台本身除有密封装置外还须有增压要求。电台技术说明书中规定:“电台在高空工作时,还应再附加吹以冷空气,此时电台密封体内剩余压力应不低于400毫米水银柱”。在1963年3月收到的更改单中却取消了原来的增压系统。但根据技术说明书的规定:У-5电台在不密封不增压状态,全功率只允许使用到6公里高空,部分功率也只允许使用到10公里高空;而У-3М和У-4В在同样情况下却可使用到15~20公里高空。这些矛盾还需要我们去摸清。

У-5电台的另一个问题是散热。电台的全功率18~20瓦,为У-3М和У-4В电台的三倍多。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以ГУ-29束射四级管代替ГУ-32,使输出功率可达45瓦。但是,它的表面仅能承受温度+100℃,为此,必须进行通风冷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通风管道的设计图纸和实物不符,更改的图纸中尚缺全部零件图。我们摸透上述两问题的计划是:

(1)为了摸清设计意图,待正式样机到来后,首先应补齐全部零件图,然后进行计算分析,试验对比,找出更改原因。

(2)通过散装件工作中的有关试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3)通过我院和十局关系,和仿制У-5电台的工厂进行协作,作一些试验来和其他电台作对比。

5.雷达罩的电性能

为了适合气动力要求,进气锥是尖头的,锥度分为前后两段,锥角为35°和50°。锥是可调的,雷达罩装在进气锥尖端。随着进气锥的调节,雷达罩和测距计天线的相对位置也相应变化。因此,必须摸清材料和工艺对电性能的影响,以及怎样来保证电磁波通过雷达罩的传输效率。

在雷达罩的电性能研究方面,我们去年在×院协助下作了介质平板试验,今年年初在112厂作了玻璃钢圆锥雷达罩部分电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对雷达罩的电设计做了初步探讨。今年二季度以来,对62式机雷达罩的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准备在今年三季度作出62式机雷达罩的初步分析,然后进行实物测试,验证对照,逐步摸透。

除此以外,在电子设备方面还有一些尚待研究的专题,如:62式机搭铁和干扰;单腔谐振天线的设计依据;62式电子设备选用的战术技术论证及典型环境条件的测试和分析;СВД-5А测距器的安装要求和工艺保证等等。但因目前试验设备、技术资料、专业人员的缺乏,有关这些摸透工作尚难齐头并进,希望能得到八所和十院的协作。

6.特设试验

和气动力、强度、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摸透工作一样,特设安装研究工作也需要做许多试验。在这一方面,我们所的条件最差。这除了我们人材缺、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外,更主要的是特设试验需要许多特殊的测试设备,不是一个飞机设计单位所能创设起来的。为此,我们感到,航空兵器、电子设备、电气和仪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协作工作最好能及早议一议。

目前,为了摸透62式机特设安装所需做的试验是很多的。根据目前可能条件,我们希望做的试验有:座舱增压对瞄准影响,发电机蓄电池等电器附件的地面联合试验,飞机绝缘电阻值的测定,天线方向图试验等等,主要要依靠四局有关工厂、空军,以及我院八所协作,(详见附录4)。

结束语

62式飞机的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我们已做的一些摸透工作已简如上述。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到问题的范围是很广的,而我们的摸透工作则做得很少,开展也不平衡,缺点是很多的。总的说来,我们的模透工作还仅处于开始阶段。通过去年图纸复制和几个月来的摸透学习,我们初步摸到了在仿制生产中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有所设想;逐步明确了自行设计中需要解决那些关键,提出了研究方案,但开展的研究工作则还很少。

从前列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摸透这些关键技术所需要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需要理论计算工作,但更多的是需要各式各样的试验设备。这些设备中有的我们已经有,并且适当掌握了试验技术;但更多的是有而还没有掌握试验技术,或设备本身尚待自己设计制造。摸透这些关键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较短,可以在半年一年内完成,而有的则要两三年或更多的时间。因此,必须把这些关键问题和所需要解决的条件分一分类,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妥善地安排一个有重点有先后的计划,才能“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我们设想,62式飞机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这些关键的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在仿制生产过程中必须摸透的关键和为保证仿制所必须解决的条件,其中主要有:

(1)对成批生产文件中规定的试验项目,必须准备好试验设备并事先掌握其试验技术,特别是过去在成批生产中没有做过的项目,如全机频率试验,“重复载荷试验”等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是112厂必将积极进行的,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配合辅助,并向工厂学习。

(2)摸透特殊的加工工艺如整体壁板、整体机头罩、非金属夹层结构等,做好加工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在这一方面,九所已经有了一个极为周密的计划,我们完全同意,并将积极配合,参加学习。

(3)摸透新材料,特别是新的耐热合金和耐热非金属材料,并作好有关准备。六所已有周密的计划,我们也拟部分参加学习。

(4)摸透与新的装配工艺和新的生产组织(检验试验站)有关的一些关键,如“СК”型弹射座椅包括座舱盖带离系统的装配与试验。新武器与电子设备的装配与试验,液压系统的清洁等有关关键,并做好物质条件方面的准备。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将尽可能配合112厂做一些工作。

2.在自行设计开始阶段必须解决的关键和条件,主要有:

(1)摸透62式飞机的作战使用特性。这是在提出自行设计方案以前必须基本解决的一项关键。没有基本摸透62式飞机的使用特点和优缺点,就不可能以它为原准机进行设计,也更不可能设想要改进它、超过它。为此,我们希望尽早成立由空军使用部队、作战研究部门、气动力研究机构、兵器和电子设备设计研究部门和飞机研究设计单位组成的专题研究组,共同评定这种飞机的作战使用性能,必要时进行试飞和武器使用试验,并共同提出改进意见。

(2)大力改善风洞试验条件,基本保证试验可以正常进行。为此,希望:

提高АТ-1风洞测试准确度并扩大迎角和力的测量范围;

检修北京大学现有的低速风洞,改进其天秤;

统筹规划,加速建设各航院已开工的几个低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改变目前风洞不够用的局面。

(3)准备好各系统试验用的最基本的设备,包括第32页所列的中小型系统试验台和电气网路的模拟试验设备等,以便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测取数据。这些试验台都将由我所自行设计制造,希望八所、三所和四局有关工厂给予指导、支持。

3.其它可以在成批生产开始后和在自行设计过程中逐步解决的关键和条件,主要有:

一些比较复杂的关键如弹射救生方案、发动机舱冷却、雷达罩电性能、天线方向性等的摸透;一些如颤振、飞机动安定性、多次静不定结构强度与刚度、热应力等的复杂理论计算和试验;自行设计新飞机的试飞方法的掌握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摸透和研究试验的周期也较长,所以只能做较长远的安排,逐步取得进展。

但是,也必须看到,还是要尽一切可能来加快开展这些工作的步伐。因为这些研究工作如果解决得太慢,或者解决得不好,那么自行设计的飞机就只能在相应的题目范围内因袭62式飞机,就很难设法去改进它,超过它。

以上一些观点和设想大都只是我们半年来摸透学习中的感想和体会,是从局部观点出发的,一定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希望得到批评指正。我们深信,在军委、科委、空军、有关部局和我院的领导下,在各工厂、院校和兄弟所的协同努力下,摸透62式飞机的问题必将一一解决,我们总会一起在摸透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飞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