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大响自传
3759900000019

第19章 高空模拟试车台(5)

1994年11月23日—12月21日,我们用国产的815发动机和新引进的数采系统,第一次用供、抽气气源模拟飞行包线的真实高度和速度,完成了6个飞行状态下的高空台联合调试。这次调试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的大型连续式气源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在全飞行包线范围内的总体性能联合调试取得成功。它不但考核了数采系统的精确性,而且也考核了二期工程冷却器的性能及供抽气系统的联合运行,还考核了我们已初步掌握的复杂的高空模拟试验技术。至此,高空台完全具备了与俄罗斯高空台进行对比标定试验的条件。

1995年2月12日—3月2日,俄罗斯CIAM代表团来所,双方共同用在俄罗斯Ц-4Н号舱中试验过的俄制Р11Ф-300发动机,在我国SB101高空台上相同模拟状态下完成了对比标定试验。

1995年3月7日,俄方向中方正式发出了由CIAM院长奥格罗德尼科夫和标定委员会主任克林斯基签字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SB101高空台标定证书》。标定证书称:“根据计量标定和Р11Ф-300发动机(No.T31537047)对比试验结果,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江油市)SB101高空台可用于模拟飞行条件下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试验。”

1995年5月,焦天佑所长率团赴俄访问,就对比标定合同总报告进行最终验收。至此,624所高空台总体性能联合调试和对比标定试验工作全部完成,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俄两个高空台上的对比标定试验结果表明:用同一台发动机在两个台上试验,修正后的主要性能参数的相对误差为±0.7%~±1.8%,优于美、英、法三国高空舱之间对比标定的精度(他们为±1.0%~±4.5%),充分表明我国高空台的试验技术及测试精度,达到世界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如此大规模高空台的5个国家之一,为中国人民争了气。

1995年高空台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被评为“九五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中国人是魔术师”

1989年12月,我第一次到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进行考察时,他们以为我国还没有高空台,有些专家就从ABC讲起,反复给我们说高空台如何复杂,如何重要,如何昂贵,甚至说中国如果建不起来,将来有需要,可以把发动机送到他们那里去做试验。

我跟他们讲,我们的高空台已经建起来了,正面临着调试。现在需要的是跟你们做对比试验,以确定我们双方高空台上发动机试验参数的测量结果能达到什么精度。

1979年1月,624所对外开放,不少外宾来所访问和交流。苏联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印度人等,每年都有好几批。有时我陪同外宾参观时,他们总是竖起大拇指,或者点头微笑,认为中国真了不起。有些外宾感到大惑不解,有专家说公路和铁路的山洞隧道那么窄小,这么庞大的设备,你们是怎么把它运进来的?甚至有的专家非常感慨地说:“你们中国人真是魔术师!”

在我们那个山沟里面,参加建设的安装队伍前前后后好几批、加上所内职工家属,有10000多人。我们搞设计和试验的科技人员,最早是128人,最后只留下来60多人!他们与广大员工一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克服了千难万险,坚持到最后,终于完成了高空台的建设和调试,交付国家验收,投入使用,至今已完成了10多种型号的发动机试验工作,为飞机提供健康、强劲的“中国心”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来有不少人十分担心地预言,这个高空台会遇到很多不可克服的难题。因为建设周期近30年才交付使用,而且许多设备都是碳钢的,怎么保证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线全在露天,日晒雨淋。在我担任总工程师期间,就决定把所有的阀门部位用一个个像小庙一样的小盒子把它罩起来,中间弄个小门,与外部隔离。虽然有点难看,但很管用。

我曾经想过,在两个气源厂房之间是错综复杂的管道走廊,能不能在中间打几个柱子下去,上面加上盖,最后搞基建的同志经过实地勘察和论证说不行。因为山里的风很大,屋顶很容易被掀掉,所以一直没有做。我们也曾讨论过,到适当时候,能不能将管道全换成不锈钢的。俄罗斯在经济困难时也将管道全部换成不锈钢的了。我们到美国去看,阿诺德空军工程中心、NASA、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高空台的管道,全都是采用不锈钢的。我们用的是碳钢,一般只有30多年寿命,而实际上现在已经45年了。我们过去所能采取的措施,一是每隔几年在管道外部刷防锈漆,这一点得到了原国防科委刘成海同志的大力支持(后来他担任总装电子信息部副部长,少将军衔);二是试验之前爬进管道中去清除锈皮,以免打坏发动机。我自己也曾经带头爬进去过,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从1965年至今的48年间,高空台经历了松潘、汶川两次特大地震灾害的考验,虽然经过624所人的顽强拼搏,很快进行修复并恢复了试验,但设备毕竟受到了严重伤害,并处于地震多发带地区。现在国家已决定异地重建,这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正确的。我真心地希望要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将我们的高空台新基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注释:

1.六院大事记记载:1962年11月2日,六院向张爱萍副总长和国防科委就风洞和发动机高空性能试车台的建设问题提出建议,要点如下:……利用五院三分院的气源在长辛店建设中型超声速涡轮喷气发动机高空性能试车台……

1964年1月23日,六院与五院达成改建简易高空模拟试车台(CS-01)的协议。

2.彭友梅:1942年9月生于河北省栾城县。1965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发动机设计专业,先后在中国航空工业部第624研究所、集团公司科技委从事航空发动机科研工作。主要是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建设、航空发动机预先研究和航空发动机软科学研究。历任研究室主任、所副总师、集团公司科技委副秘书长等职。

3.王靖寰:1936年2月生,河北武安人。196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1960—1970年沈阳606所任干部科干事,强度及传动研究室党支部书记。1970—1991年在624所历任总体研究室主任、科技处长、副所长、所长。高空台工程项目荣立一等功,高推重比预研荣立二等功。1991—1995年任614所所长,某试验器项目获部级二等奖。1995—2004年任无锡调峰电厂、成都金堂电厂副总经理。

4.焦天佑:1942年生,云南曲靖人。1991年8月—1998年2月任624所所长。1998年2月—2002年12月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院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四川省学科带头人称号。

注 释

[1].1大气压=101.325千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