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大响自传
3759900000027

第27章 高推预研和中推核心机(8)

洪飚同志说,中推验证机下马时,他流下了眼泪。当时我虽然不再担任中推验证机的具体领导工作,但心情也十分沉重和复杂,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两代人的心血付之东流,也遗憾地流下了热泪,并暗暗下定决心,“不搞出先进的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死不瞑目!”

注释:

1.袁美芳:女,1931年6月出生,湖南岳阳人。1952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专业。1957年9月调入沈阳410厂设计室任专业组长,1961年6月在606所历任设计室副主任、主任,所副总设计师,参加了涡喷7甲、涡扇5、涡扇6等发动机的设计工作。1970年11月调入四川江油624所任副总工程师;1978年8月任624所总工程师、副所长;1979—1986年任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研项目总工程师。1986年调往广东省佛山市工作。袁美芳同志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四川省省委委员。198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张池:1934年4月出生于河北徐水。195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1954年被选拔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发动机专业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学院派往沈阳发动机设计室,参加发动机设计工作。1960年毕业。1961年进入新组建的六院二所(今606所),曾任气动组组长、压气机试验组组长、研究室主任、科技处副处长。1974年任所革委会副主任兼基地主任。1975年调任航空研究院副院长。1982年,任航空工业部科技局副局长。1986年,调任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7—2002年,任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航空行业评审组成员。他是中国航空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原国防科工委第二届科技委兼职委员。

3.陈浚:1937年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先后在624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经委、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发动机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发动机局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等单位工作,研究员,曾任航空发动机局局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发动机总公司总经理等职。

4.周晓青:1940年1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到沈阳606所。曾参与910发动机研制。1981—1983年底,公派留学美国,先后任芝加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和研究顾问。1985年调任航空工业部发动机局总工程师,后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发动机局总工程师、发动机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负责发动机的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曾主管14号机研制和涡扇10发动机验证机研制以及中推核心机研制等。1993年后任发动机总公司总经理和燃机中心主任。2000年退休,被聘为深圳福州燃机电力公司总经理,2004年后任中航一集团科技委、中航工业科技委顾问。

5.枉云汉:1928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5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任设计员,先后担任室主任、副科长、代理科长。1959年9月,调任成都发动机厂设计科科长。1976年以后,历任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2年10月任厂长。1984年任厂科技委主任。1992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林宗棠:1926年出生于福建闽侯。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科长,沈阳第一机床厂副厂长,国家计委副处长,上海重型机器厂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上海市经委处长,国家科委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委高能物理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经委委员,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由他担任副总设计师制造的1.2万吨水压机,标志着我国重型机器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7.林虎:1927年出生于山东招远。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后任东北军区航空处飞行队飞行员、空军混成旅飞行大队大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曾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后任军区空军飞行技术检查主任、空军师长。1958年指挥部队空战,一次击落台湾空军飞机两架、击伤一架。后历任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空军副军长、空军指挥所主任、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解放勋章。

8.王昂:1935年11月生于上海市。1953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毕业前夕进入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空军部队战斗机飞行员。1966年,调入第三机械工业部飞行试验研究所任试飞员。先后担任试飞大队长、试飞团副团长、试飞院院长。1985年起,历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航空工业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国家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定型委员会委员。曾担任10多种新型飞机研制总指挥。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称号,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了一级英雄奖章。1985年歼8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他是主要获奖人之一。

9.“七事一贯制”是指“研究、试验、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和使用”一贯制;“四个到现场”是指制造现场、安装现场、试验现场和使用现场。

10.刘俊波:1944年10月生,江西南康人。1989年7月—1998年2月任624所党委书记。1998年2月—2005年1月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党委书记。

11.张洪飚:1945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绥化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系,分配到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厂工作。1979年考入重庆大学,攻读齿轮传动专业硕士学位。1983—1990年,在东安发动机制造厂历任车间技术副主任、车间主任、总工程师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1990年起,调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党组成员。1993年起,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98年4月调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后调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任党组书记、总经理。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12.江和甫:1940年3月生,江苏江阴人。1991年8月—1998年2月任624所副所长。1998年2月—2000年4月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副院长。现任某重点发动机型号的总设计师。

13.朱育理:祖籍江苏如皋,1934年2月出生于北平。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赴苏联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学习,1959年毕业回国,历任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4年起,任航空工业部科技局副局长、民机局局长。1987年调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任副秘书长兼计划财务局局长、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委秘书长、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国家教委主任助理兼计划建设司司长、党组成员。1990年调任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1991年兼任国务院生产办副主任。1992年6月起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3年6月—1999年2月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注 释

[1].珍瑰:指中推核心机。